國產汽車芯片公司沖擊IPO
3月26日,港交所官網顯示,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Horizon Robotics地平線(下稱“地平線”)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高盛、摩根士丹利、中信建投為其聯席保薦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404/457667.htm3月27日,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黑芝麻智能”)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單記章透露,黑芝麻智能已完成多輪融資,融資額超過40億元人民幣,已于去年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說明書,積極準備近期赴港上市。
3月28日,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芯擎科技”)宣布,已順利完成數億元的B輪融資,計劃在明年上市。
2024年第一季度,三家車規芯片公司接連宣布沖刺IPO,讓汽車芯片成為熱議話題。加上小米SU7上市的勢頭,對國產汽車芯片市場充滿了期待。“芯芯”向榮之中,一些問題也已經被觀察到。在這些公司沖擊資本市場的招股書中,除了光明似乎也有一點不安。
01
國產車芯的贊歌
這三家公司都在近年來實現了產品的量產,并與多家主流車廠建立了合作關系。
地平線是三家中成立最早的公司,于2015年7月21日在開曼群島注冊成立。
2016 年 3 月發布第一代BPU(Brain Processing Unit)。其旗艦系列處理硬件征程系列首發于2017年12月,第二代產品征程2在2020年3月量產首發。
2021年搭載征程3的Horizon Mono量產首發,處理硬件交付達到100萬。2022年榮威RX5搭載征程3的Horizon Pilot量產首發,同年,理想L8搭載征程5Horizon Pilot量產首發。
2023 年,處理器硬件交付400萬;同年地平線表示,基于征程6的高級輔助駕駛和高階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與若干頂級OEM達成意向合作。
2024年,地平線在招股書中表示處理硬件交付量達到500萬。
地平線最新一輪融資發生在2022年11月,由奇瑞汽車投資,該筆資金將主要用于車載智能芯片的研發迭代與量產應用。在完成此次融資后,地平線的投后估值躍升至87.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30億元。
黑芝麻智能成立于2016年7月,其首款芯片首發于2020年。
2020年,黑芝麻推出華山A1000及A1000L SoC,2022年開始量產,截至2022年底,A1000系列SoC出貨量超過25000片。華山二號A1000芯片是國內首款自主研發并實現量產的車規級大算力自動駕駛芯片,已在吉利、東風、廣汽合創、比亞迪、依維柯等多家車廠量產,截至2023年12月31日,A1000系列總出貨量超過152000。
黑芝麻智能在2023年4月發布業內首個智能汽車跨域計算芯片平臺武當系列,首款C1200芯片是全球首個“四域融合”的計算芯片平臺,預計2024年底量產。
2020年至2023年,黑芝麻智能營收分別為0.53億、0.6億、1.63億元,凈虧損分別為7.6億、23.6億、27.5億元。2023年6月30日,黑芝麻智能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主板掛牌上市,聯席保薦人為中金公司和華泰國際。
地平線與黑芝麻的產品都主要是面向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另一家成立較晚的芯擎科技的產品則主要聚焦于智能座艙。
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
2023年芯擎科技7nm工藝的智能座艙SoC“龍鷹一號”量產交付。根據公司官網,截至2023年年底,“龍鷹一號”出貨量已經達到20萬片,已經交付的車型包括領克06 EM-P、睿藍7等。芯擎科技表示,已經與多家主流車廠合作超過20款定點主力車型。
芯擎科技與國內外一級供應商建立的多個合作項目在順利推進,高端“中國芯”的市場滲透率正不斷增長,預計2024年,“龍鷹一號”出貨量將達到百萬片量級。不過芯擎科技尚未沖擊資本市場,因此下文我們暫且不對它的業務進行討論。
02
上市的底氣
在上市進度上,地平線也是最先嘗試的公司。
2021 年,地平線就傳出推進上市計劃。其自成立起,便是造車界與資本市場的寵兒,至今已完成 11 輪融資,累計達 23.62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170 億元,發展可謂順風順水。地平線軟硬一體的解決方案,獲 24 家 OEM、31 個 OEM 品牌采用,裝備超 230 款車型。2023 年,地平線更獲超 100 款新車型定點,中國十大 OEM 均選用其解決方案用于旗下乘用車型量產。不僅如此,大眾、上汽、比亞迪、吉利等主流車企,以及安波福、博世等零部件品牌,都與地平線建立了合作關系。此外,地平線還和高德地圖、索尼、中科創達、舜宇光學科技等上下游企業達成了戰略合作。
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和灼識咨詢的數據,按照2023年的裝機量,地平線是中國第二大高級輔助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市場份額超過20%;在高等級自動駕駛(NOA)計算方案市場,2023年地平線的市場占有率為35.5%,次于英偉達。
本次黑芝麻重新沖擊港股是繼2023年6月遞表失效后第2次遞交上市申請。2024年1月5日,港交所披露黑芝麻的上市申請材料“失效”。黑芝麻需在3個月內補充最新一期的財務數據,方可進一步推進上市流程。
截至2024年3月13日,黑芝麻智能已獲得16家汽車OEM及一級供貨商的23款車型意向訂單。截至2024年3月13日,公司與超過49名汽車OEM及一級供貨商合作,包括一汽集團、東風集團、江汽集團等。
不難看出,兩家公司上市的底氣很大程度來自已經發展出的合作生態。除了客戶,兩家公司背后的“金主”也頗具實力。地平線的投資陣容,不難發現高瓴資本、中金資本、紅杉中國等知名投資機構,以及一汽、廣汽、上汽、寧德時代等業內頭部玩家赫然在列。也就是說,地平線不僅與多家主流車企達成了合作,還獲得了其資本活水的注入。
有分析指出地平線這次沖擊上市,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港交所上市規則的調整。根據港交所于2023年3月在《主板上市規則》中新增的18C章,其允許無收入、無盈利的科技公司來港上市。新規則適用于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硬件、先進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新食品及農業技術五大特專科技行業的公司。此外,新規還對上市要求的市值門檻標準進行了下調。規則明確規定,未商業化公司市值由不低于150億港元降至100億港元,已商業化公司市值門檻由80億港元降至60億港元。同樣黑芝麻的上市動作也與這一條政策相關。黑芝麻是香港首間以“18C章”規劃申請來香港上市的專特科技企業。
03
為何仍要冷靜?
然而,這些公司上市的背后仍有問題需要面對。國內智能駕駛芯片企業發展的待解難題,短期內并不容易解決。技術突破難、商業落地難,疊加供需關系變化、價格壓力增加等問題擺在所有玩家面前。
現金流緊張是共性問題之一。地平線雖然剛剛完成了D輪融資,整體估值高達620億元,但在競爭激烈的智能駕駛市場,地平線需要爭奪更多的生存空間。想要領先,就意味著技術的領先。持續的研發投入吞噬著利潤,2021年到2023年,地平線的研發支出分別達到11.44億元、18.8億元、23.66億元,分別占當年收入的245%、207.6%、152.5%。截至2023年,全職研發團隊1478人,占全體員工總數的71.5%,研發投入的60%用于留住這些研發隊伍。
地平線的創始人余凱曾公開表示,科技公司必須時刻在技術上保持領先,一旦落后就有可能被時代的大浪掀翻,生態則能對企業起到護城河作用。地平線在招股書中稱,預計未來公司研發費用仍將保持在較高水平,計劃通過擴大收入規模、維持毛利率水平等來實現收支平衡并實現盈利。
再看黑芝麻,截至2022年12月31日,黑芝麻公司的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9.82億元,2022年同期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5.53億元,一年內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累計減少6.84億元。黑芝麻的虧損是連年增加的狀態,2020—2022年凈虧損分別為7.60億、23.57億和27.54億元人民幣。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為2.73億、6.14億和7.00億元,總計虧損15.87億元。
過度依賴主要客戶是另一個共性的風險,尤其是單一大客戶。黑芝麻公司來自最大客戶的收入分別占其總收入的47.7%、40.7%和43.5%。同期,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分別占其總收入的88.5%、77.7%和75.4%。不過,地平線的客戶集中度仍然較高。2021年至2023年,地平線五大客戶產生的收入總額分別為2.83億元、4.82億元、10.67億元,分別占收入的60.7%、53.2%及68.8%。其中,與大眾 CARIAD 的合資公司酷睿程是其第一大客戶,酷睿程貢獻的收入分別占總收入的24.7%、16.0%、40.4%。除去酷睿程貢獻的收入,地平線2023年的收入與上年基本持平。
穩定的大客戶可提供相對穩定的收入來源;更重要的是有助于集中資源服務重點客戶,提高與車企的合作。但風險也是顯而易見的,這些公司的業績與客戶業務變動綁定頗深,在智能駕駛汽車市場復雜的變化中可能限制公司的市場拓展和多元化發展。
04
車規芯片公司IPO終將駛向何方?
當下的汽車市場中,智能駕駛已成為車企非常重要的競爭力,而智能駕駛芯片行業早就成為一片紅海。
2023年全球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市場的規模將達到619億元,預計到2030年將超過1萬億元,自2023年至2030年的復合年增長率接近50%。并且,到2030年中國智能汽車市場規模將接近3000萬輛,智能駕駛功能的滲透率將會從2023年的57.1%上升至99.7%。
技術對用戶的價值可劃分為可用、好用和愛用三個階段。目前而言,自動駕駛未成為消費者購車的首要考慮因素。對于革命性的自動駕駛技術要有長期耐心,無論今天文章提到的哪家企業其實都在面對強大的市場競爭對手(英偉達)奮起直追中。我們為他們冷靜地唱贊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