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中國?印度百億芯片計劃野心與實力不符
據《環球時報》報道稱,印度新德里準備重新啟動此前的一項芯片激勵計劃,大致內容是印度政府計劃投資100億美元用于推動本國半導體制造,以減少進口依賴并提高本國經濟實力。這和美國現在所謂的《芯片與科學法案》一樣,就是一個補貼法案。各國企業都可以去申請,而拿到了印度政府的補貼之后,就要按照印方的一些要求進行建設。建設成功之后,生產出來的芯片印度應該也有優先獲得的權力。看起來印度對全球半導體行業的野心不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305/446602.htm理想很美好
日前,印度高級計算發展中心 (C-DAC) 宣布正在制造本土首款ARM架構的CPU,這也是在為百億芯片扶持計劃做示范。通過百億芯片計劃,印度希望能夠吸引大型國際芯片廠商在印度建立生產基地。雖然中國的芯片技術相較于美日韓等領先的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但在芯片供應鏈領域中國卻擁有著難以替代的地位,而印度此舉很有可能是想要效仿中國,躋身全球半導體制造行列。這樣既可以減少印度對中國芯片的進口依賴,同時也有助于提升印度芯片制造業的整體水平。
但是,印度半導體技術在短時間內要想實現全面國產化還需要克服很多困難。我們也可以通過分析印度芯片業目前存在的困境,來思考國產芯片是否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現實很骨感
從這次的政策上看,印度不僅野心大,而且十分高調,但從過往國際企業在印度投資的經歷來看,很多企業都吃到了苦頭。早年間諾基亞曾在印度開展業務,然而2012年前后印度頻繁對諾基亞收取巨額罰款,理由是偷稅漏稅,以至于后來諾基亞干脆退出了印度市場。而自此之后,稅費問題就成為了對付海外企業屢試不爽的手段,甚至連美國企業都沒能避免。
幾年前,印度也曾試圖利用優惠政策復制中國的組裝產業,吸引了富士康、緯創等代工廠赴印設廠,然而在印設廠的企業才剛剛成熟,印度的財團就開始收割了,印度四大財團之一的塔塔收購緯創的工廠,引得緯創一怒之下宣布解散印度的所有業務而撤出印度市場。種種此舉都令芯片企業對在印投資產生不安,畢竟建設芯片廠動輒便是上百億元,制造設備的回報周期更是至少十年以上。
除了一些“前車之鑒”讓印度百億芯片計劃遇冷,同時印度還存在缺乏專業人才和技術基礎的問題。據印度 SEMI 半導體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在印度從事半導體制造的人員數量僅占全球的0.13%,很難滿足國內半導體產業快速發展的需求。
其次,印度的基礎設施和制造業鏈條相對薄弱。我們都知道,半導體制造涉及到一系列的加工和測試流程,需要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線和精密的加工設備來實現高質量的產品制造。即使這些高精尖設備都可以通過引進先進的芯片制造企業來解決,但印度的基礎設施和制造業鏈條的不完善,很難滿足半導體制造的高標準要求。比如,在半導體生產中需要使用大批的特種氣體,在印度就會因為缺少相應的供應商而產生一系列問題。
以上的各種拙見,都讓我們不禁想到中國的芯片制造業其實也面臨著一些相同的問題,例如芯片行業人才不足,缺乏自主研發的技術以及不良競爭阻礙行業發展等。因此要想使中國芯片行業更上一層臺階,還需要政府、企業、從業人員的共同努力。盡管印度目前無法實現自己的野心,但我們仍舊需要打起精神,警惕在全球芯片供應鏈中被逐漸替代的風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