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設備:產業需求旺盛,國產化空間巨大
近年來隨著5G、物聯網、人工智能、汽車電子等新興行業的發展,MEMS、化合物、MiniLED芯片、先進封裝等半導體需求迅猛增長,也帶動了半導體專用設備需求增長。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108/427438.htm在晶圓廠持續擴產和半導體國產化的大趨勢下,內資晶圓廠的業績有望持續釋放,下游導體晶圓廠、設備和材料企業的國產替代進程有望加速。
另外,隨著臺積電、中芯國際等晶圓廠龍頭開啟新一輪擴產周期、技術升級、晶圓產能向大陸轉移以及國內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國半導體設備市場迎來新一輪上升周期。
在芯片市場景氣周期的背景下,SEMI預計2021年全球芯片代工產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945億美金,同比增長11%。短期在PMIC、驅動IC和功率器件等需求刺激下,主要晶圓代工產能利用率均超過95%,維持較高位置。
據SEMI統計,2020年中國大陸地區的半導體設備銷售額為187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銷售地區。與同期中國臺灣地區的172億美元合占全球總銷售額的50.4%。#半導體#
半導體專用設備泛指用于生產各類半導體產品所需的生產設備,屬于半導體行業產業鏈的支撐環節,在半導體產業鏈中的地位至關重要,摩爾定律推動微處理器的芯片面積持續縮減,對半導體設備的技術要求也隨之提高。
半導體設備的上游為電子元器件和機械加工行業,原材料包括機械零件、視覺系統、繼電器、傳感器、計算機和PCB板等,行業的下游主要為封裝測試、晶圓制造、芯片設計。
半導體制造的配套支持主要分為設備與材料兩個方面,其中半導體制造設備包括硅片制備設備、掩模制造設備、光刻設備、擴散及離子注入設備、薄膜生長設備、等離子體刻蝕設備等。
硅片產業投資潮帶來巨量需求,預計單晶爐需求超200億元。硅片產業投資潮帶來巨量需求,預計單晶爐需求超208英寸與12英寸半導體硅片為主流尺寸,12英寸硅片占比持續提升。
半導體產業技術進步主要表現在制程的縮小和硅片直徑的上升,大硅片可增加晶圓上的芯片數量,從而有效的攤薄生產成本。當前200mm硅片出貨量已經趨于平穩,而300mm硅片產能仍在持續爬坡,后續半導體硅片產業投資將主要集中在300mm上。
半導體設備產業鏈:

資料來源:SEMI, 平安證券
全球半導體市場集中度大幅提升(CR3>45%,CR5>65%),核心工藝設備市場呈寡頭壟斷格局。
根據VLSIResearch數據,2020年全球前五大半導體設備商分別為:應用材料(AppliedMaterials)(占比17.7%)、阿斯麥(ASML)(占比16.7%)、泛林(LAMResearch)(占比12.9%)、東京電子(TokyoElectron)(占比12.3%)、科天半導體(KLA-Tencor)(占比5.9%);CR5為65.4%,同比提升1.3個百分點,CR10為76.6%,同比提升1.0個百分點。
中國的半導體設備行業,目前正處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在整個過程中,國產半導體設備企業需要走過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路徑。
在整個替代的過程中,已經有一批企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刻蝕機、清洗機等。當前半導體業務規模超過10億元的企業正在增加,這類企業是市場前期關注度最高的頭部企業。
成熟類設備企業的特征是:所在產品在國內下游客戶中已經有一定市場份額和規模,同時自身在半導體設備領域有一定的業務體量。從產品來看,包括中微公司的刻蝕設備、盛美半導體的清洗設備、北方華創的氧化/擴散/熱處理設備等。
新進類設備企業具備幾個新的特征:大多數設備企業是原有泛半導體設備企業,亦或者是初創型企業,過去很少進入到大型晶圓廠或者先進制程領域,近幾年通過外部合作、技術研發創新取得了首臺套或者大客戶的產品認證通過。
隨著下游需求的穩步增長,以及新興領域的高速發展,半導體產業面臨著先進制程產能的擴張需求,為半導體設備行業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
根據SEMI披露信息,受到疫情激發的對芯片需求激增,全球晶圓廠設備支出將在2021年創新高,一扭2019年頹勢,在2021年支出加速上升,半導體產業投資興起有望帶來設備產業鏈需求大幅增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