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市場分析 > 沒有臺積電,美國也要面臨“斷供危機”?

        沒有臺積電,美國也要面臨“斷供危機”?

        作者: 時間:2021-03-10 來源: 收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103/423293.htm

        美國過度依賴于代工廠的后果,勢必存在斷供的風險。

        作者 | 來自鎂客星球的家衡

        美國也有“危機”?

        這對于很多人來說似乎是難以置信的事情。

        在設備、技術、原材料都處在全球主導地位的背景下,美國本土制造商卻遇到了瓶頸。

        根據研究機構統計的數據,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里,前兩位的與三星共計搶下了全球70%的份額,而其中唯一的美國代工廠格方羅德(格芯)僅有7%的份額。

        靠著美國市場,遙遙領先

        據臺灣當地媒體《經濟日報》報道,在2020年總營收再次刷新歷史紀錄。

        憑借著25.17%的同比增長率,臺積電營收達到133.9萬億新臺幣(折合3097.8億人民幣)。這其中,美國作為第一大市場,臺積電斬獲了8179.1億新臺幣(折合1899億人民幣)的營收,占總營收的61.07%。

        從企業貢獻率來看,蘋果是臺積電第一大客戶,貢獻營收達3367.75億新臺幣。而在華為遭遇美國禁令之后,蘋果也成為臺積電5nm工藝最重要的貢獻者。

        而在車用芯片等領域,靠著強大的產能,臺積電完成了逆勢增長,坐穩了全球第一芯片代工廠的寶座。

        相比之下,美國本土芯片代工廠卻停滯不停,目前格羅方德停滯在7nm,英特爾也止步于14nm,兩家公司早已被臺積電甩在身后。

        據路透社報道,由于自身先進工藝難產,加之AMD不斷拿下英特爾的市場份額,英特爾也計劃委托臺積電代工部分芯片來緩解技術落后帶來的壓力。

        在此之后,聯博投資發布了一篇主題為“全世界需要臺積電”的報告,強調了臺積電代工對于美國舉足輕重的地位。

        制造業外流,給自己“挖坑”

        根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發出的數據,去年美國進口了將近941.5億美元(約合6086億人民幣)的芯片,這比2019年上漲了19.8%。

        而另一方面,美國本土芯片產能從1990年的37%下跌到至如今已經不足12%。

        相比于中國芯片制造受制于光刻機、材料等因素,美國在技術、設備、材料等方面并不落后,芯片制造上的困境似乎是自己給自己“挖坑”。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美國的制造業開始不斷的外流,在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也將設備帶到其他地區。

        以車用芯片為例,由于缺乏制造所需的設備,美國本土車用芯片制造商的訂單早已爆滿,而這些用于制造車用芯片的設備,大多是20年前的技術,隨著美國制造工業的外流,被中國、日本等國家搶購一空。

        想要擴產已經沒有可能,只能再次將訂單發給臺積電等代工廠。

        而車用芯片的現狀并非個別現象,在美國將自己的制造環節搬出去多年之后,就形成了空心化的狀態,也造成了美國在制造上的缺陷。

        “不爭氣”的本土企業

        靠著臺積電,蘋果完成了營收上的奇跡,兩家公司就仿佛拴在一條繩子的螞蚱。但離開了蘋果,臺積電并不缺少訂單,而蘋果只能選擇其他工藝落后的代工廠。

        除了蘋果依賴于臺積電以外,AMD、高通、英偉達、英特爾等等都嚴重依賴于臺積電的代工,而更令美國政府著急的是,美國本地代工廠不僅工藝不行,而且很不爭氣。

        以格羅方德來說,在成都投資100億美元,建造12吋晶圓廠“爛尾”之后,訂單一日不如一日。

        由于業績虧損,格羅方德先是2019年2月初,以2.3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9億元)的價格,將位于新加坡的Fab 3E 200mm晶圓廠賣給世界先進半導體公司。然后又在2019年4月22日,以4.3億美元的價格,將位于美國紐約州East Fishkill的Fab 10 300mm晶圓廠賣給了安森美半導體。

        而在晶圓代工產能開始持續緊缺的背景下,格羅方德又宣布投資14億美元對位于美國、新加坡和德國的三座工廠,以進一步提升產能。

        對于晶圓廠來說,想在現有產能基礎上進行擴產,并不是一時半會的事。

        因此,格羅方德“一來一回的迷惑操作”并不能給當下的美國本土代工帶來實質性的幫助。在全球晶圓緊缺的背景下,格方羅德的代工業務繼續遇到了下滑,最終在第四季度被聯電反超。

        相比之下,財大氣粗的臺積電順利批準了一項117.9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62億元)的擴產計劃,進一步搶占了競爭對手的生產份額。

        臺積電的“恐怖”,仍將繼續

        除了繼續拿下大客戶的訂單以外,臺積電赴美建廠幾乎已成定局,這背后除了中美兩國之間的博弈以外,更多出于營收方面的考慮。

        根據臺積電的內部信,臺積電將在美國新建六個廠區,占地面積可以達到“超大晶圓廠”的標準。經濟日報指出,如果臺積電開始投入建廠,需要的支出大約在100萬億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2322億元)。

        而在工廠完成建設以后,臺積電在美國地區的月產能將達到10萬片以上,臺積電也將超過三星,成為美國地區最大的國外芯片代工廠。

        但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同時表示,公司會保留最先進的技術。這意味著,對于美國來說,想要借拉攏臺積電實現芯片生產上的突破,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本月1日,美國“國家人工智能安全委員會”公布了一項長達756頁的年度報告,在其中向美國國會發出警告:“美國不宜過度依賴臺積電。否則,一旦兩岸統一,美國恐將失去半導體技術優勢,美國在芯片技術上可能從領先中國,變成落后。”

        美國一些議員也提出類似的言論。美國《外交政策》雜志指出,臺積電已經被裹挾進了中國大陸與美國的競爭之中。

        在美部分芯片制造業叫苦不迭之下,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已多次呼吁美國政府重新審視對華的芯片限制,但亞洲芯片代工市場越發繁榮已經成為了事實,在沒有反壟斷的約束下,臺積電的“恐怖”似乎仍將延續。

        美國過度依賴于代工廠的后果,勢必存在斷供的風險。



        關鍵詞: 芯片 臺積電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枣庄市| 礼泉县| 清水河县| 成武县| 颍上县| 昭苏县| 新密市| 南江县| 砀山县| 邹城市| 大渡口区| 五寨县| 绥芬河市| 毕节市| 双桥区| 喜德县| 霍城县| 隆子县| 大方县| 原阳县| 乳山市| 鄢陵县| 齐河县| 资溪县| 武川县| 两当县| 八宿县| 蚌埠市| 和平区| 韶山市| 乾安县| 两当县| 张家港市| 临泽县| 瑞金市| 成都市| 晋州市| 松原市| 乐安县| 衡阳县| 盐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