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業界動態 > 量產4nm,進軍2nm,為何臺積電能成為世界第一?

        量產4nm,進軍2nm,為何臺積電能成為世界第一?

        作者: 時間:2020-07-24 來源:DoNews 收藏

          文/DoNews專欄作者 maomaobear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007/416108.htm

          日前,在其官網所披露的二季度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材料中,提及4nm工藝的。

          CEO、副董事長魏哲家在會上表示,他們將推出4nm工藝,作為5nm工藝家族的延伸。4nm工藝將兼容5nm工藝的設計規則,計劃在2022年大規模量產。

          同時,3nm工藝也將大規模量產,后者計劃量產的時間是2022年下半年。3nm工藝能把晶體管密度較5nm將提升70%,運行速度提升10%到15%,能效提升25%到30%。

          而且臺積電2nm技術也已經突破,臺積電將切入環繞式柵極技術 (gate-all-around,簡稱 GAA)技術,并獲得技術重大突破,成功找到切入 GAA 路徑。2nm量產也有曙光。

          當中國自主產業鏈90nm都非常困難的時候,臺積電高歌猛進超越英特爾成為世界第一,它是如何做到的?

          傳奇

          臺積電的創始人是,創辦臺積電時他已經55歲了。

          浙江寧波人,出生于1931年,其父曾任寧波市鄞縣財政局長,其母是寧波清代著名藏書家徐時棟的后人。算是世家子弟。

          出生當年,918事變爆發,日本侵華。他從小就為避戰亂輾轉遷徙。在南京、廣州、重慶、上海、香港都住過,童年時光大部分都在香港度過。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入侵香港,其父張蔚觀又攜妻帶子前往重慶,張忠謀進入重慶南開中學就讀。

          抗日戰爭打完了是內戰,1949年,新中國成立,18歲的張忠謀進入美國哈佛大學,全校1000多位新生,他是唯一的中國人。

          1950年,張忠謀轉學到了對面的麻省理工學院,專攻機械工程。1954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系碩士學位。

          碩士畢業后,張忠謀沒有通過博士資格考試。他工作了,手里拿著包括希凡尼亞和福特汽車在內的4家公司聘書,他去了Sylva-nia部門當工程師,踏入業。當時行業還在嬰兒期,他是最初的從業者。

          1958年,27歲的張忠謀來到德州,進入,為第一個中國員工。當時年營業額不到1億美元。而沉浸在半導體技術研發中的張忠謀常與同事、集成電路(IC)的發明人Jack Kilby一起喝咖啡、談研究,他目擊了集成電路的發明歷程。

          1965年,升任集成電路部門總經理。1972年,先后就任德州儀器公司副總裁和資深副總裁,是德州儀器的第三號人物,僅次于董事長和總裁。此時德州儀器早已成為世界第一,在全球有6萬員工,其中一半歸張忠謀管。是最早進入美國大型公司最高管理層的華人。

          1985年,53歲的張忠謀放下“美國夢”,回到擔任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

          1987年,55歲的他創立臺積電,開創的晶圓代工(foundry)模式。

          可以說,沒有張忠謀,就沒有臺積電。作為一個美國半導體行業的資深從業者,他幾十年的職業生涯掌握了半導體制造的所有細節,有豐富的資源與人脈。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這種領軍人物,帶來人才,技術,資源,為臺積電做了奠基。

          臺積電的崛起

          1987年臺積電成立的時候,并沒有很大優勢。在它之前有臺聯電。雖然臺積電也得到了官方的很多的幫助,但是起步還是很難的。

          這個時候張忠謀開始發揮人脈關系,1988年,他通過私人交情將老朋友安迪·格魯夫(英特爾公司前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請到對臺積電開展認證,爭取為英特爾代工產品。

          通過認證,臺積電拿到世界半導體行業入門證。

          然后,他又幫麻省理工的師弟,高通創始人歐文·雅各布斯做無線芯片,賺到第一批利潤。

          安迪·格魯夫、歐文·雅各布斯這些普通人眼中的大牛,對張忠謀來說,都是朋友和小兄弟。

          臺積電很清楚專利糾紛的問題,所以投資者他找了飛利浦,利用飛利浦的技術,避開糾紛。這樣,臺積電積累了第一桶金。

          1998年,臺積電用了11年,才在0.18微米制程上勉強趕上IDM,有了足夠的競爭力。

          2000年起,12寸廠成為新建晶圓廠主流,但一座造價高達25至30億美元,不僅中小IDM負擔不起,大型IDM要投資也常顯吃力,臺積電開始獲得越來越多的重量級客戶,臺積電開始騰飛。

          同年,臺積電收購了世大,張忠謀把德州儀器時期的小弟張汝京的廠子給收購了,小弟弟事先沒有得到通知,怒而出走創立了中芯國際。

          但是,臺積電通過收購,壓倒了臺聯電,確立了老大的位置。

          2007年后,智能手機興起,蘋果和高通、海思的大量訂單讓臺積電不斷加速追趕世界領先。

          2010年,在28nm工藝路線上,臺積電押對了寶,在28nm上超越三星等競爭對手。

          2013年,臺積電的16nm工藝接近英特爾14nm工藝,開始趕超英特爾。

          2017年,臺積電7nm工藝試產,英特爾10nm推遲,臺積電終于成龍,進入無人區。此時,臺積電成立30年。

          2018年張忠謀退休,功德圓滿。

          5nm、4nm、3nm、2nm,臺積電已經開始領先。

          臺積電的啟示

          臺積電雖然不是張忠謀一人之力,但是沒有張忠謀就沒有臺積電。

          這種頂級產業,就是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張忠謀在德州儀器的小弟張汝京創辦中芯國際也是如此。

          在技術壁壘、專利壁壘森嚴,資金密集的芯片制造行業,沒有人脈與積累是很難入場的。

          在發展初期,政府扶持是必要的。臺灣的芯片制造業,當時的臺灣政府機構在資金上,技術上,人才上,金融服務上給了很大支持。沒有臺灣政府機構的支持,臺灣就不會有先進的芯片產業。

          在芯片制造上,積累和耐心很重要。芯片一代代更新,一代技術路線選錯了,就可能損失好幾年,損失幾百億。

          經濟形勢變化,遇到經濟危機需求下降,往往會搞死一家企業。

          很多半導體制造企業都沒有堅持下來,而臺積電堅持下來了。

          這兩天,中芯國際上市,寒武紀上市,這是好事。但是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

          長時間扶持,堅定的跟蹤,在技術節點突破,中國大陸也能制造出下一個臺積電。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昌县| 六枝特区| 将乐县| 雷山县| 德州市| 临邑县| 星座| 苏尼特右旗| 宁津县| 建始县| 大姚县| 延吉市| 应城市| 太白县| 榆林市| 门头沟区| 敦化市| 乌鲁木齐县| 临江市| 乳源| 康乐县| 天峨县| 池州市| 海宁市| 正定县| 汉中市| 西畴县| 古丈县| 铁岭县| 黄平县| 太仓市| 山丹县| 平顶山市| 游戏| 东至县| 宜昌市| 黑水县| 永年县| 津南区| 航空| 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