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移動電源轉換效率真相
現如今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智能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多,使用越來越方便,但其對電量的需求也開始與日俱增。移動電源的誕生正是順應了人們對移動充電的需求,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充電快容量大的移動電源產品問世。移動電源的容量是人們關心的問題,而容量的多少與電源轉換效率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本文就將針對移動電源轉換效率來進行解析,幫助大家理解其中的概念與原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8/386678.htm舉例來說,比如一款標明為6000mAH的移動電源,在宣傳中稱其轉換效率能夠達到90%,但在為蘋果手機充電次數實際不滿三次,那么這款產品是否存在虛標的問題呢?
想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就要對移動電源的充電原理進行充分的理解,目前移動電源采用的內置電芯(18650與聚合物),標稱電壓為3.7V,而手機等數碼產品的標準輸入電壓為5V。因此,移動電源需要通過升壓管理板輸出5V給手機等設備充電。
圖1升壓轉換后的實際電量
如圖1所示,根據能量守恒定律,一個6000mAH的移動電源,電池的能量為:
6000mAH×3.7V=22.2Wh(瓦時)
升壓轉化為5V之后,總體能量不變,但是電量為:
22Wh÷5V=4400mAH,這就好比一杯3.7升的水倒進了5升的杯子里。經過第一步的轉化,原本6000mAH的電量就只剩下了74%,這4400mAH就是實際能夠供給手機的電量。
圖2充電時的各種損耗
在了解以上問題后,就要用移動電源通過數據線來對手機充電了,不過此時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這4400mA的電量是否能夠全部到達手機的電池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在充電過程中,這些電量還存在著諸多的損耗:
1、電路轉換損耗。相信大家都知道,移動電源在充電的時候會發熱,根據能量守恒定律,散發的熱量其實也就是內置電池的能量。
2、電阻損耗。在給手機進行充電時,移動電源的內置電池與手機電池之間是通過電路板和導線進行連接。我們知道,凡是導體都存在著電阻,沒有0電阻的導體(超導體不在此討論范圍)。電阻的主要物理特性是把電能轉變為熱能,因此在充電過程中,導體就會有熱量產生,有熱量產生就會有能量的散逸和損耗。
3、電壓損耗。鋰電池放電的電壓不是一成不變的,放電電壓的安全范圍是4.2V-2.7V,這其中功率的轉換也會有差別。一般放電電壓范圍在3.6-3.9V之間,就能夠放出該電池80%甚至更高的電量,而如果在這個范圍之外,電量的損耗便會增大。
4、供電損耗。移動電源在為手機充電時不只是給電池充電,還要給其他部件供電,尤其屏幕是個耗電大戶。
5、自身運行損耗。充電過程中,移動電源維持自身運行也需要耗電,這些電量同樣要由內置電芯供給。
通過以上這些損耗,真正到達手機電池的電量約為4400mAH實際電量的85%,也就是3774mAH。從6000mAH的電芯容量,到3774mAH的實際輸出電量,其間大約損失了38%的電量。也就是說,實際轉換效率僅為62%左右。接下來筆者附上兩張圖片,告訴大家一款6000mAH的移動電源,到底能夠為手機充幾次電。
圖3 6000mAH移動電源實際充電次數
圖4 6000mAH移動電源實際充電次數
通過對充電過程與轉換效率的講些,詳細大家已經發現了其中的規律。實際上在各類移動電源的使用過程中,效率幾乎都不高。根本達不到廠商宣傳的90%以上。就評測過的十款移動電源產品來看,大部分的轉換效率都是在60%-63%之間,偶爾碰到用料做工比較好的,其轉換效率也不過是70%。
所以在看過了本文對這些所謂高移動電源轉換效率的揭秘之后,大家再對移動電源進行選擇時將會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所以在購買過程中一定不要被商家鋪天蓋地的文案所迷惑,提前做一些知識的調查與功課,這樣才能擦亮雙眼不買到差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