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美日歐生死暗戰20年,中國電信業逆勢崛起的背后
7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4/378235.htm中國電信業壟斷坑人嗎?
公眾聊起中國電信業,最普遍的說法:運營商壟斷電信市場,不讓優秀的國外電信企業進入,信號特別差,坑害消費者。
這些說法是真的嗎?
首先,我們了來說說“壟斷”。
大家都知道,電信業是從郵政業分離出來的,以前沒有電話時靠的就是郵政。
郵政不是誰都可以經營的,各國都是如此,美國也曾有一部關于郵政專營的法律,對郵政進行嚴格限定,不準民間機構隨便進入。
與郵政專營性質類似的,還有自來水專營、燃氣專營等,這叫作“行政壟斷”——這些公眾事業涉及公民基礎性安全,不能完全依賴市場經濟規則,政府必須管控,這是對人民的負責。

電信運營商也是這個道理,既然不能隨便設立,那么,應該有多少家呢?按理說如果只有一家,就會杜絕重復建設,從而降低成本,但是又容易形成價格壟斷。

現在全世界各個國家的通常設立2-4家全國性運營商,多數國家是三家,中國的全國性運營商有移動、聯通、電信三家,這是國際主流模式。
電信業市場競爭非常慘烈。這一點,看看你周圍就知道了。對于電信業銷售人員來說,今年如果拼命完成了銷售任務,明年的任務一定會漲。抱怨上級沒人性是沒用的,因為上級壓力更大。
有的電信業銷售人員早上5點貼的海報,被友商6點鐘用自家海報給蓋上了,然后就是爭執甚至打架,而且一打架就是打群架,員工們自嘲說“連打架都不會,你還擺什么攤”。

全世界哪里有這種悲催的市場壟斷?
其次,中國電信業運營市場不是沒開放,而是開放了沒人來。
中國地域廣闊,運營全國性電信網絡投入極高,有時候,砸入100億都看不到一點效果。這些,讓無利不起早的外國電信運營商很無奈。
第三,還有人質問,為什么國內電信市場很少有國外設備?
這是因為中國電信企業的競爭力實在太強。華為和中興在國外承攬電信工程時敢報對折價和對折工期,往往是以國家為單位承包的,就是說,你這個國家的電信基礎設施我全包了,八個月內搞定。
中國工程師及工作人員也是吃苦耐勞,做事效率極高,這是其他任何國家沒法比的。
我國電信設備市場其實早就開放了,但歐美國家的電信設備商在本國都被中國企業擠兌得厲害,怎么會到主場來找虐呢?
這就好比是種糧大戶收了幾十萬斤小麥,正發愁著要去產能呢,你扛了一袋面粉去他家里賣,能賣得出去才怪。
第四,信號差就更不是事實了。
根據統計數據,中國移動的4G基站有150多萬,中國電信80多萬,中國聯通有70多萬。
全世界500萬4G基站,中國占了64%,其他36%由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190多個國家擁有。
中國的鐵路沿線和國道基本都有信號,這在全球大國中是絕無僅有的。
下圖是美國黃石公園,如此美麗的全球著名旅游圣地居然沒有信號,換作在中國,你敢想象嗎?

三年前曾有人在微博上發了一張對比圖,中國地鐵上人人都在玩手機,而外國地鐵上人人都在看報紙,帖子感慨到:我們是不是除了玩手機就沒法活了?
后面跟貼無數,全是在批評中國人浮躁,羨慕外國人愛學習,連中國人的劣根性都討論出來了。
實際上,外國地鐵絕大多數都沒有上網信號,他們想看手機而不可得,不看報紙看什么?
中國地鐵率先解決了上網問題,而同期國外的地鐵是沒信號的,這兩年華為承攬了歐洲國家的地鐵網絡工程,現在他們也有信號了。
于是,歐洲人民也不看報紙,跟著中國人玩手機了。

為什么中國的基站這么多,信號這么好?
中國的“村村通”政策要求95%以上的偏遠山村都必須有信號,而且資費不得高于城鎮地區,三大運營商每年都會接受工信部下達的任務。
大家都知道,經濟越發達人口越密集的城市,其電信建設成本就越低,利潤就越高,隨便在樓頂上就可以建基站,覆蓋上萬月話費過百的城市人,員工騎個電車就可以維護10個基站。
但在山區建基站,那得花一百萬蓋鐵塔,極偏遠山區還得使用VSAT衛星通信接入,然后只能覆蓋一個村,村民月話費不到20,運營商一個月收入800塊,還不夠電費。

現在“村村通”已經完成,實現了信號的普遍覆蓋,目前正在搞升級工程。
“村村通”政策造就了中國全球第一大電信覆蓋率,到處都有手機信號。
偏遠貧困人口的電信權被聯合國認定為人權,中國電信業的“村村通”是國際電信聯盟第CA/42STGkg號文件所倡導的“向農村和邊遠山區提供電信服務”理念的具體落實。
西方國家不是習慣于講人權嗎?在這方面,中國是世界第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