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美日歐生死暗戰20年,中國電信業逆勢崛起的背后
5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4/378235.htm聯歐抗美,力挫WiMAX計劃
3G的三大國際標準建立后,美國發展怎樣呢?
情況很不好。雖然美國的CDMA2000如愿成為了國際標準,但它在美國本土的應用其實遠不如歐標WCDMA,國外應用更不景氣,最大的應用方居然是中國電信。
對于3G產業的頹勢,美國沒有坐視不管——既然電信業搞不過歐洲,那就借力計算機業這個長項來彌補電信業的短板。
于是,他們搞了個WiMAX(美國的另一種3G標準,特點是大帶寬,但移動性較差)。
與傳統3G不同,WiMAX構建在IP網絡環境上,這就進入美國擅長的計算機領域了。
英特爾與摩托羅拉向WiMAX項目注資9億美元,美國某運營商又注資30億美元。如此大手筆的投入,WiMAX一經面世就光芒四射。
這是美國依托強大的計算機產業試圖對歐洲電信業發起的一次沖擊。
美國遇到了一個難題:沒有頻率。因為全球統一頻率劃分是由國際電信聯盟負責的,必須申請成為基礎性的國際電信標準后才能得到全球頻率。
也就是說,美國必須讓WiMAX擠進3G國際電信標準,否則一切免談。
國際電信聯盟曾公告全世界,3G標準提交的最后時間是1998年6月30日,而這時已經是2007年,大門已經關閉了9年。

然而,美國就是任性,硬是通過政治手段打開了國際電信聯盟的大門。它召開專題會議,把WiMAX納入第四個3G國際電信標準,并如愿得到了全球頻率。
WiMAX橫空出世,對外宣稱是3.5G技術,有英特爾、IBM等巨頭力挺,有國際電信聯盟的全套手續,顯現出了隨時準備逆襲的勢頭。

在學術領域,研究WiMAX的論文呈爆發之勢,而WCDMA論文數量則明顯下降。
很多國家也加快了對WiMAX的推廣。
北電(加拿大一家電信企業)將傳統3G業務出售給阿爾卡特,孤注一擲地全面轉向WiMAX。
除中國大陸之外的亞洲成了WiMAX的試驗田,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都部署了WiMAX。
中國臺灣也重重地押寶WiMAX,爭先恐后地搶奪WiMAX牌照,全球一動、威邁思電信、遠傳電信、大眾電信、大同電信、威達超舜電訊等六家臺灣企業都搶到了WiMAX牌照,準備大干一場。
WiMAX的攪局,令歐洲和中國很不安。
當初為了擠進3G標準,中國跟美國聯合抗歐。現在,當然變成了中國跟歐洲聯合抗美。
知道中國跟歐洲聯合之后,美國非但不驚慌,還放出狂話“中國的TD-SCDMA沒有前途,唯一的出路就是向WiMAX靠攏”。
為什么TD-SCDMA能向WiMAX靠攏呢?
因為兩者都使用了TDD(時分雙工)機制。
歐洲和中國加緊了抵制,2009年諾基亞的銷售負責人公開批評WiMAX,把英特爾高管惹惱了,類似這樣的斗爭不斷進行著。

但美國顯然低估了歐洲和中國的實力。
歐洲電信商不生產WiMAX設備,WiMAX的通信基礎設備就無法保證供應,使用體驗越來越差。
而中國不開放全球最大的電信市場,WiMAX的應用量就被硬生生的切走了一大塊。
這樣,WiMAX慢慢就支撐不住了。
澳大利亞最早部署WiMAX的運營商老總在國際會議上痛罵WiMAX,說室內覆蓋在區區400米范圍內就不行了,時延高達1000毫秒。他之前還在相關國際會議上對WiMAX贊不絕口,國際風向顯然發生了變化。
2010年,WiMAX標準的最大支柱英特爾撐不住了,宣布解散WiMAX部門。
這可是一記要命的“悶棍”!WiMAX兵敗如山倒,當初孤注一擲轉向WiMAX的加拿大北電破產了。
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等亞洲國家紛紛從WiMAX轉向TD-LTE(中國主推的一種4G網絡模式)。剛才提到WiMAX采用跟TD同樣的“TDD機制”,當時只能向中國的TD-LTE轉換。
中國臺灣在WiMAX上可是投入巨大,不肯輕易退出。自2010年英特爾退出WiMAX后,臺灣又獨自在WiMAX上苦撐了兩年。等到2012年一盤算,發現六家運營商的WiMAX用戶還不足15萬,不及大陸一個貧困縣!
它顯然押錯了寶,有報道稱總共損失達500億美元。錢沒了可以再掙,但電信產業路線錯誤,耽誤的可是一個時代。
2011年9月,全球最大的WiMAX服務提供商美國Clearwire公司宣布與中國移動達成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推進基于TD-LTE標準的產品與設備開發,其業務重心最終由WiMAX轉向了TD-LT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