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業界動態 > 半導體,中國的芯片設計產業需要怎樣突破?

        半導體,中國的芯片設計產業需要怎樣突破?

        作者: 時間:2017-09-19 來源:觀察者網 收藏
        編者按:世界集成電路三強:英特爾,三星,高通。光是高通和英特爾兩家,每年就能帶給美國八九百億美元的營收,養活數萬美國工程師,還能帶來一百多億美元的凈利潤。中國的經濟升級最大的兩個領域是汽車制造工業和集成電路工業。未來怎樣能在這兩個超級產業完成逆襲?

          漲價原因呢,主要還是Nor flash行業的大佬在逐漸退出,排名第三的美光退出NOR Flash業務,有可能被排名世界第四的臺灣華邦接手,排名第二的Cypress關閉中小容量的Nor Flash生產線,加上AMOLED面板對nor flash有需求,因此帶來行業景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9/364473.htm

          另外,兆易創新還做MCU(單片機)產品,用于汽車和物聯網,2016年兆易創新的MCU銷售收入為1.97億元,同比增長55.2%。

          在內存和閃存領域,韓國擁有絕對的優勢,而我國的長江存儲擔負起了打破韓國壟斷的使命。

          存儲器領域,和NAND FLASH,韓國三星和海力士都絕對的霸主,尤其是三星。

          韓國人在2017年的存儲器漲價中大賺特賺,三星電子2017年第一季度凈利潤高達67.8億美元,增長竟然高達46%,接近50%的瘋狂增長。到2017年第二季度,三星營收猛增19.8%,凈利潤增長89%,高達99億美元,不僅打破了自己的最高單季度凈利潤記錄,還首次超過了蘋果公司。

          SK 海力士在2017年第一季度營收38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72%,凈利潤達116億人民幣,同比增漲324%

          華為上半年的閃存門事件,反應出中國在這方面的絕對弱勢地位。

          是最大的存儲器領域,目前全球存儲器價格在瘋長,韓國人同樣在大賺特賺

          2017年第二季度,三星電子、SK海力士、美光科技三家業內巨頭DRAM銷售額達44.3億美元,比上季度增長了30.1%。

          其中三星電子銷售19.8億美元,比上季度增長36.5%,SK海力士銷售13.7億美元,增長28.2%,兩家企業市場份額合計占到全球的75.9%。美國美光銷售10.6億美元,增長22.0%,

          下圖是2017年第一季度的全球市場份額,三星+SK海力士份額為73.5%,美國美光為21%,三巨頭為94.5%,剩下的臺灣三家廠商南亞科,華邦,力晶占了4.6%. 全球其他公司占了0.9%。



          全球六強之外,在這個僅僅0.9%的市場份額里面,有一家中國小公司,北京矽成控股的ISSI,這是一家設計公司,在全球DRAM市場排在第八位,不過這個第八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兆易創新曾經試圖收購ISSI,進入DRAM領域,畢竟Nor flash市場還是太小,不過根據2017年8月的消息,收購沒有成功,原因為兩個,一個是價格沒有談攏,另外一個是臺灣人的阻撓,排名世界第四的DRAM廠家臺灣南亞科是ISSI的代工廠,如果ISSI被兆易創新收購,南亞科將會停止提供服務。

          不過在DRAM領域,ISSI太小了,即使兆易創新收購ISSI成功,也不可能對抗韓系廠家和美光。

          而在NAND Flash市場,DRAMeXchange的數據顯示,三星、東芝、閃迪、海力士、美光和英特爾幾乎壟斷了全球100%的市場。尤其是三星和海力士,合計占了全球幾乎一半的份額。



          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在DRAM和NAND FLASH領域,中國幾乎沒有存在感,在這個領域要突破,還是需要靠國家隊。之前誰說國企沒有用,只會搞壟斷來著?要是能在存儲器領域搞成壟斷,我看是好得很。

          2015年7月,中國紫光集團曾經向全球第三大DRAM廠商,美國美光科技,提出23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結果被拒絕,背后就是美國政府的阻撓。

          為什么要收購美光呢?韓國太強大了,不管是DRAM領域還是NAND FLASH,美光相對于韓系的三星和海力士,都處于弱勢地位,尤其是在DRAM領域,美光的市場份額在韓國競爭下呈現不斷下跌的態勢,從2016年的28%下降到2017年上半年的18%左右。

          從營業利潤率來看,三星DRAM的營業利潤率高達40%這個水平,美光只有20%這個水平,三星只要一降價,美光就是生死存亡,可以說三星完全掌握了美光的生死。

          其實紫光和美光聯手研發,一邊有錢,一邊有技術,是中美雙贏的局面,奈何遏制中國的技術進步是美國更高層面的戰略,注定雙方聯合困難重重。雖然紫光至今沒有放棄和美光合作,但是目前已經被逼迫走上自主研發制造的道路,沒有別的路可以走。

          目前存儲器自主研發的國家隊是紫光集團控股的長江存儲。

          2016年7月26日,長江存儲公司成立,紫光集團擁有51%的股份,另外的股份由國家大基金持有25%,湖北省地方政府的基金持有24%,武漢新芯公司為長江存儲的全資子公司。

          武漢新芯公司是湖北省和武漢市政府2006年為了進軍集成電路制造領域而成立的研發+制造一體的企業,實際上武漢新芯2014年底已經和美國的Cypress半導體公司開始聯合研發NAND Flash技術,但是業界并不看好,因為NAND Flash被三星,海力士,東芝,美光四家壟斷,不要說新芯公司研發實力不足,Cypress實力也不夠。

          因此通過和Cypress和共同研發,武漢新芯已經有一部分的自主研發力量,只是非常弱小,這是中國自主研發存儲器的火種。

          長江存儲成立之后,由于大量資金注入,在堅持自主研發的同時,開始大量從臺灣和韓國挖人,如果留意最近的臺灣和韓國的科技新聞,會發現他們的媒體經常抱怨半導體人才被中國以高薪誘惑流失。

          紫光從臺灣挖了多少重量級人才過來呢?

          紫光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高啟全,他是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2015年10月親自從臺灣挖過來的重量級人物,高啟全被稱為臺灣DRAM教父,他是本文前面提到的世界第一大NOR flash公司旺宏的創始人,同時也是臺灣第一,世界第四大DRAM公司南亞科的總經理。同時還是南亞科和英飛凌的合資公司華亞科的董事長(華亞科目前已經被美國美光并購)。是臺灣半導體產業的重量級人物。

          很多臺灣媒體把高啟全和梁孟松相比,梁孟松從臺積電跳槽去了三星后,三星的代工制造業務突飛猛進,對臺積電造成了很大威脅,制程竟然反超了臺積電,優先量產14nm,一度還分食了臺積電的蘋果訂單。

          2015年高啟全宣布退休后,加入紫光擔任全球執行副總裁。被臺灣媒體視為和梁孟松一樣的叛將。

          事實是,高啟全此人有無大中華情節不得而知,但是從他擔任紫光副總裁只有接受記者采訪的言論來看,他更多的是不滿在臺灣發展空間狹小,根本不可能對抗一生的敵人韓國三星。

          高啟全今年接受記者采訪時對媒體說,

          “1985年,英特爾正式退出DRAM領域,在經歷了日本、韓國積極投入,后來者居上,韓國最終坐穩了第一把交椅。臺灣在 2008 年成立臺灣創新內存(TMC/TIMC)計劃集中發展 DRAM 產業資源,但終究因為資金問題未能如愿,原本 5000 億新臺幣的資金需求,臺灣政府僅提供了 80億,遠遠達不到預期。

          他強調,“現在唯一有機會成為全球抗衡三星勢力的只有大陸,紫光會把這夢化為具體的實踐!”一定要有人扮演在全球平衡三星的勢力,目前只有大陸有能力有資金投入進來,長江存儲就是基于這個出發點而誕生,也是大基金唯一真正投資的存儲器企業。”

          從高啟全的話可以反應出他內心的想法,就是要在產業里面做出一番事業,所以,只要我們提供的平臺夠大夠好,不管他是什么政治立場,一樣可以為我所用,臺灣的舞臺太小了。

          除了高啟全,紫光集團還挖來了晨星創辦人楊偉毅出任紫光旗下長江存儲公司CTO,又延攬晶圓代工廠聯電前CEO孫世偉,擔任全球執行副總裁一職。這兩位都是臺灣半導體業界鼎鼎有名的大佬級人物,像晨星,當年就是和聯發科并列的臺灣兩大研發企業之一,后來晨星被聯發科吞并。

          臺灣聯電更是臺灣僅次于臺積電的是第二大集成電路制造廠,2016年銷售額44.5億美元,對比下中芯國際2016年的銷售收入只有29億美元多點。

          目前長江存儲在同時進行NAND FLASH和DRAM的研發,根據2017年4月高啟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長江存儲的研發團隊里面,美國人、日本人、南韓人都有,絕不是只有挖臺灣工程師,長江存儲內部是規定要用英文溝通,因為外籍主管很多,以國際化的規格在打造企業。”

          現在的武漢新芯約1,200人,另外,長江存儲成立至今也招募將近700人,共計1900人左右。

          長江存儲目前研發人員總共約500人,其中臺灣人約50名。

          根據2017年9月的消息,長江存儲將會在美國設立研發中心,并且趁著日本東芝在處于出售狀態的機遇,挖角日本的存儲器研發人才,日本很多年輕的工程師,受制于日本職場論資排輩文化的壓制,薪資和發展通道上本有很多不滿,加上東芝已經風雨飄搖自顧不暇,在中國高薪誘惑下,必然會有人加盟。

          目前長江存儲的重心放在3D NAND flash的開發上面,同時也在推進20/18nm的DRAM開發。

          NAND Flash肯定是長江存儲最先量產的產品,因為傳統2D轉3D NAND技術后,半導體機臺設備幾乎都要換新,所以這時候投入是對的,每一個存儲器陣營都站在同一個出發點。

          而DRAM技術,每轉進新一代制程技術僅增加20%的半導體機臺設備,意思是,既存的半導體大廠的多數機臺設備都已經折舊光了,新加入DRAM技術的人去買新設備來生產,成本非常貴,競爭力會很差。從這個角度而言,中國要做好在存儲器領域長期燒錢的準備。



        關鍵詞: 芯片 DRAM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和县| 庆阳市| 汉源县| 胶南市| 房产| 包头市| 云阳县| 娱乐| 库尔勒市| 平阳县| 巴彦县| 综艺| 克拉玛依市| 获嘉县| 乌苏市| 鄂托克旗| 准格尔旗| 安国市| 长阳| 百色市| 泗洪县| 东阳市| 杨浦区| 阳曲县| 沧州市| 会理县| 扎赉特旗| 昌都县| 寿宁县| 工布江达县| 霸州市| 清流县| 天水市| 沂水县| 鹿泉市| 浦城县| 菏泽市| 冷水江市| 宁远县| 惠东县| 大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