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福的野“芯” 起底比亞迪芯片布局
進攻IGBT,助力新能源汽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7/362016.htm所謂的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就是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是由BJT(雙極型三極管)和 MOS(絕緣柵型場效應管)組成的復合全控型電壓驅動式功率半導體器件, 兼有MOSFET的高輸入阻抗和GTR的低導通壓降兩方面的優點。IGBT產品集合了高頻、高壓、大電流三大技術優勢,是電力電子設備中的核心部件,涉及幾乎所有電壓等級下的電氣設備。
作為主流的新型電力電子器件之一,IGBT被大規模應用于電動汽車、電力機車里的電機驅動以及并網技術、儲能電站、工業領域的高壓大電流場合的交直流電轉換和變頻控制等,是上述應用中的核心技術,市場需求巨大且與日俱增。但是在過往,國內在高功率的IGBT方面的布局是空白的。
相關數據顯示,90%的份額掌握在英飛凌、三菱等海外巨頭手中,但由于因為這個產品既是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的必備元件,在新能源車的成本中占的比例也不低。
根據賽迪顧問的報告,功率半導體占到新能源汽車新增半導體用量的76%、新能源整車半導體用量的50%。IGBT模塊是新能源汽車電控系統和直流充電樁的核心器件,成本占到新能源整車成本的10%,占到充電樁成本的20%。由于未來幾年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樁市場將進入爆發期,IGBT等功率半導體作為其核心器件也將迎來黃金發展期。
為了更好地迎合比亞迪自身電動汽車和新能源戰略的發展,比亞迪在2006年就啟動了IGBT的相關項目。

IGBT所有廠家的世界市場份額(數據來源:Yole)
通過與世界知名的歐洲芯片廠商和模組供應商合作,先從相對容易封裝入手,之后再在深圳建立了國內首條車用IGBT模塊生產線。再通過升級收購來的寧波中緯產線,打造芯片研發的工藝平臺,在比亞迪人的攻堅下,終于在2009年6月拿出了比亞迪自身的1200V IGBT芯片樣片。
在今年的慕尼黑(上海)電子展上,比亞迪攜國內首創1200V智能功率模塊(IPM)和IGBT模塊亮相。據公開資料介紹,這個1200V IPM完全搭載自主生產的IGBT芯片和驅動芯片,采用陶瓷覆銅板(DBC),內置具有電流傳感功能的雙發射極IGBT;分立的三相直流負端,可獨立檢測雙電流。溫度模擬輸出,內置HVIC、LVIC,具備可靠的過流、低壓側供電欠壓保護,可適用于商用空調、新能源車用電動壓縮機、伺服控制等工業和汽車領域。重要的是,目前,國內僅比亞迪擁有此項技術。聯想到比亞迪現在新能源車和配套充電樁現在和未來的發展,王傳福布局的IGBT產品線也應該到了快要收成的時候。
想法雖好,但避免落入窠臼
除了上述介紹的產品以外,比亞迪在電容式觸摸芯片、電池保護芯片、電流傳感器、溫濕度傳感器、LED外延片、AC/DC開關電源芯片、CMOS IC和光電二極管代工方面都有涉獵。當中不乏月出貨量KK級的產品。

比亞迪的元器件相關業務
可以說現在的比亞迪已經圍繞著其終端業務,往上游覆蓋了更多的元器件產品。在電動車方面的布局和傳統燃油車廠商的做法如出一轍。如日本的變速箱供應商基本都是各大車廠的子公司或者至少是大股東,他們也是通過對上游的控制,更好地控制成本和供貨,保證技術。
比亞迪在CIS和指紋識別方面,其實做法和最近富士康做法不謀而合的。
富士康最近幾年一直在整合手機相關產業鏈。就是因為他們的代工業務遭受到了挑戰,于是他們希望通過產業鏈的控制,更好地位其客戶服務,也就是所謂的配套。而比亞迪本身也有手機組裝事業部,這種想法也是很對的。
但是比亞迪在CIS和指紋識別方面的布局,和中國很多芯片廠商一樣,無利不起早。看到了市場的熱度,就一窩蜂沖進去。通過殺價這種方式,收獲一波利潤然后立場。雖然這種方式一直是中國IC企業的通病,但是如果想打造一個強大的企業,這種急功近利的想法需要戒掉,避免落入傳統窠臼。
能解決這些問題,比亞迪離更上一層樓就不遠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