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娶夏普、戀上東芝 鴻海的焦慮與轉型
新的轉型路線圖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7/361774.htm第一階段鴻海科技的轉型,并沒有成功擺脫代工企業的身份,同時也沒有讓鴻海科技向產業鏈高端前進多少。有分析認為,鴻海科技在能力、技術上的不足,導致研發出現困難。并且,鴻海科技過于依賴合作伙伴,“自主”并非真正的自主。
如何打開局面,徹底擺脫“代工”陰影,重塑鴻海科技的社會品牌形象,還需要郭臺銘重新思索。
郭臺銘的野心并不只是代工,依托代工能力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爭取更多的話語權,同時獲得更多的利潤才是鴻海科技的目的。收購夏普、東芝等高科技巨頭,是因為在這些巨頭手中,掌握著最尖端的技術和人才。
向全球制造業價值鏈的高端延伸,已經成了鴻海科技升級轉型的路線圖。若鴻海科技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蝶變,超越國際巨頭們,簡直是難以上青天,除非對手犯下戰略性錯誤。
郭臺銘新的思路是利用資本的力量。若找到合適的機會,通過收購一個技術領先的企業,來獲得技術人才和領先技術,從而順利躋身到產業價值鏈的高端,不啻為一個捷徑。
競購夏普就是這樣的考慮。讓業績長期虧損的夏普帶來收益,不如其在液晶屏的專利技術積累來得更誘人。如今夏普已經褪去日本企業的外衣,加入郭臺銘掌印的臺灣鴻海大家庭。
但這場“婚嫁”卻經歷了4年磨合,同時也讓60多歲的郭臺銘拋卻天倫之樂而走上創業的“第二春”。
“迎娶”夏普
鴻海科技看上夏普,可以追溯到多年前。早在2012年3月,鴻海科技就與夏普簽訂合作契約,不過因為日本政府插手等種種原因,進展緩慢。2015年4月,鴻海科技再次向夏普發出收購要約,先是日本政府因對技術與專利外流的擔心加以干涉,后又受夏普“數千億日元”的不確定債務困擾。
之后則一度流出收購生變的傳言。直到2016年8月,鴻海科技向夏普出資約38億美元獲得其66%股權,正式成為郭臺銘麾下的子公司,這筆幾經周折的交易案才總算是塵埃落定。
為了掌握上游話語權,鴻海科技幾年前就成立了“眼球計劃”,意在整合包含觸摸屏與顯示屏在內的所有與眼球相關的零部件資源,收購夏普被富士康視為"眼球計劃"的完美注腳。
彼時,夏普在2014財年虧損2200多億日元之后,又在2015財年創下了2500多億日元凈虧損的新低。
3年之后,終得扭虧為盈。一份夏普剛剛出爐的捷報,或許可以為郭臺銘的轉型之路帶來些許快慰。據悉,2016年10~12月夏普預計合并最終損益為盈利。從單個季度業績表現來看,這是連續9個季度虧損以來實現的首度盈利。更重要的是,這發生在郭臺銘接管夏普的首個財季。“我心里有一個夏普重建藍圖。我們將集中力量幫助夏普以較高的速度、成本效率和最高的品質來實現技術的產品化,將全力支持夏普重新變成全球最尖端的消費者品牌。”郭臺銘對夏普的熱情可見一斑。
為了讓老夏普的品牌年輕化,郭臺銘給出了一條更加親民化的路線:為它接入互聯網這根“神經”。不過這背后更大的棋局是如何讓鴻海科技也走上互聯網征途。
夏普互聯網電視的一個重要標志是讓硬件搭上了互聯網內容,郭臺銘將之稱為“+互聯網”。在郭臺銘看來,“互聯網+”和“+互聯網”是兩個不同的思維,以互聯網角度來看就是“互聯網+任何行業”,而從做實體經濟的角度出發,就是“+互聯網”。鴻海科技正在做的就是轉型成工業互聯網企業。
郭臺銘對夏普的期望不止于此。耗時4年,豪擲百億,郭臺銘需要夏普這個火車頭,來拉動鴻海科技從傳統制造,走向互聯網時代。
升級轉型沒有坦途
同樣,鴻海科技這一次并購東芝閃存業務板塊,郭臺銘看重的就是它的研發技術和研發團隊。
如果交易最終達成,鴻海科技將擁有夏普和東芝兩大品牌,而且打通了產業鏈的上下游,從而獲得利潤將是過去鴻海科技代工時代的數倍。更重要的是,鴻海科技也將擁有與蘋果公司更多的對話籌碼。
未來,鴻海科技將進入一輪資本驅動的行業整合增長周期。近來宣布兩大合作,就體現了這一戰略。鴻海科技先夏普后軟銀,隨后又傳出消息聯手臺積電競購東芝閃存業務,崢嶸頓顯。
首先,鴻海科技早已收購了夏普,但是雙方之前的既定路徑,基本設定在面板與太陽能領域。如今,雙方的融合合作,已經延伸到了醫療與健康科學領域。
其次,鴻海科技與軟銀的再度牽手就顯得更為重要。鴻海科技與軟銀的合作領域已相當廣泛,有多個項目在前。但這次牽手,則側重投資。嫁接軟銀的產業力量與投資經驗,整合自身資本和全球強大的制造力、技術、產業鏈整合能力,當然也包括一部分通路,來快速換取一個新的市場。它們將集中在物聯網行業、互聯網領域。結合富士康的主業,應該會借助資本培育手機之外的多種智能設備、工業智能產品、機器人等單元。當然,不會是純粹的硬件,一定是軟硬件系統。因為我們看到,軟銀與谷歌、鴻海科技與谷歌之間,已經有強烈的磁化效應。
最后,并購危機中的東芝,同樣是通過整合外部優勢資源,達到升級轉型這一戰略的體現。
2016年經歷了IPO后歷史上第一個衰退年,2017年將是鴻海科技發展史上的關鍵樞紐。鴻海科技必須在今年將過去確立的新愿景,進一步落地,并形成一定的勢能。
但是不可否認,鴻海科技未來的升級轉型路并不會平坦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