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向左吉利向右 新能源車向哪?
2016年,比亞迪拿下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25%的份額,吉利排名第二,市場份額占14%,說這兩家企業占下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半壁江山”也并不為過。不妨讓我們細細端量下這兩家土生土長成長起來的本土民族汽車品牌的今日,推斷下他們的明天。

一、發展戰略:都堅持向新能源汽車轉型
比亞迪和吉利在產品策略上的取向是一致的,都堅持由傳統汽車向新能源汽車轉型,兩家不同的是比亞迪從一開始就堅持插混式和純電動并舉,而吉利則從一開始就以純電動起家。

比亞迪自2003年以2.7億元收購陜西秦川77%股份正式進入汽車行業以來,在產品路徑上堅持典型的傳統汽車打法,即汽油、插電式和純電動并舉,先期以汽油車利潤培養新能源車發展,之后逐漸加大新能源領域投入,預計到2020年左右,比亞迪的新能源車銷量將超過汽油車銷量。收入方面,2016年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收入達到了346億元,占整個汽車業務的60%左右,可見其新能源業務收入已經超過傳統汽車業務,并且未來仍有進一步增加的趨勢。

吉利的新能源業務也是脫胎于其傳統汽車背景,也是典型的傳統汽車的打法,即汽油、插電式和純電動并舉,先期以傳統汽油車利潤來補貼新能源車的發展,之后逐漸加大新能源的投入和產出。根據吉利的藍色行動新能源規劃,未來三年中,吉利將重點依托純電動(EV)、插電式混動(PHEV)和油電混動(HEV)三條路線(雖然混動不屬于國家定義的新能源汽車),打造中高端純電動汽車FE平臺、小型專屬純電動汽車PE平臺,以及CMA中級車模塊架構。將提前實現國家第四階段百公里油耗5L的企業平均燃油限值的目標,當然這一目標的實現寄希望于與科力遠的混合動力系統合資公司。
這兩家公司在剛剛過去不久的上海車展上都展出了自己的多路線車型。

比亞迪“龍臉”王朝概念車
比亞迪展出的新能源汽車陣容強大,除了引人注目的“龍臉”王朝概念車外,插電式混合動力的多年銷售冠軍唐100和秦100再次亮相,最新宋SUV插電版和純電版上市,小型SUV元的純電版發布,加上此前上市的元插電版,充分展示了比亞迪在燃油、插電和純電三個方向的全面布局,既著眼于短期燃油和插混市場,也放眼于中長期的純電動發展方向。

帝豪PHEV
而吉利展出的除了與沃爾沃聯手推出的大紅大紫的LYNK&CO品牌外,其在帝豪電動汽車的基礎上推出的首款插電混動帝豪PHEV轎車,同樣引人關注。帝豪PHEV的推出,標志著吉利在具體產品策略上也將和比亞迪類似,采取同一平臺同時推出插電混動和純電動車型策略,以便最大限度地發揮協同效應,降低成本。
2、產品策略:純電動為主導或向以純電動為主導發展
對應其各自的新能源戰略,比亞迪和吉利的產品策略都是以純電動為主動,或以純電動為發展方向。
比亞迪新能源車近十年來始終以插電式混合動力為主,但隨著e6、e5和秦EV、宋EV、元EV等一批純電動車陸續投放市場,其純電動車市場份額增長迅速,新能源汽車銷量中純電動的比重從2014年-2015年的不足20%猛增到2016年的42%,到2017年一季度,純電動車份額已經超過插電式混合動力(插電式銷量下滑主要受限于秦插電版在廣東大本營的下滑),達到了62%。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