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制造短板明顯 “中國芯”奮力追趕
從2009年開始,集成電路首次超過石油成為中國進口金額最大的商品。需求量爆發式增長,研發短板依然明顯,政府扶持力度加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3/345706.htm近日,中興手機因芯片問題被美國相關部門處以巨額罰金。此事最終因為種種原因以和解方式得以結束,但背后所顯現出國產芯片發展的短板,讓我們不得不更加重視這一行業:中國必須在芯片這一“電子工業的糧食”領域努力尋求突破。
需求量爆發式增長
最近幾年,隨著人們對芯片這個頗為專業的名詞了解的加深,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也越來越得到重視。芯片,也就是集成電路的載體,是集成電路經過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后的結果,其廣泛應用于消費、信息通訊、軍事等領域,甚至被稱為“電子工業的糧食”。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手機制造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手機消費國。工信部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全年生產手機21億部,其中智能手機15億部,同比增長9.9%,占全部手機產量比重的74.7%,連續多年保持高速增長。因此僅僅在這一領域,芯片的需求量就非常驚人。
智能手機僅僅是芯片應用的一個方面,其實在軍事、通信等更為廣闊的領域,芯片的作用更為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我國全年生產集成電路1318億塊,同比增長21.2%,但這些產品遠遠滿足不了國內的巨大需求。中國集成電路產值不足全球7%,而市場需求卻接近全球1/3。2016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額高達2271億美元,連續4年進口額超過2000億美元,與原油并列為最大進口產品。與此同時,集成電路出口金額僅為613.8億美元,貿易逆差高達1657億美元。
實際上,從2009年開始,集成電路首次超過石油成為中國進口金額最大的商品。
研發制造短板明顯
與國內的一些高端制造產業一樣,我國芯片的自主研發和制造能力與國外發達國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一方面是產品的供不應求,另一方面則是自主品牌的技不如人,中國芯片想要實現彎道超車,還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
“我國在芯片的研發制造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尤其在消費領域,但還應當看到,由于起步較晚,工業基礎薄弱,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賽迪智庫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秦海林表示。
在許多業內專家看來,芯片產業在中國依然處于起步階段,尤其與美國高通等企業相比,追趕起來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消費品領域,國內的一些企業正在花大力氣提高競爭力,比如華為自主研發的芯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與美國高通公司的產品相競爭。但是,從國內手機廠商的芯片來源來看,基本上還是以進口為主,很少有企業具有自主研發的能力。即便有自主研制的產品,也多以低端產品為主。
正因為受到芯片這一核心元器件的制約,國內智能手機廠商的利潤很大一塊都被芯片“吃掉”。多年來,國產手機雖然占據了很大的市場,但利潤微薄。只有華為、中興憑借著在芯片領域的突破,才獲得更多的利潤。但目前華為自主研發的芯片,其生產供應能力只限于自家企業,國內其他手機廠商,基本上還是依靠進口芯片。
通常情況下,芯片產業鏈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個階段,企業也大致分為設計企業、制造企業、封裝測試企業。比如高通和聯發科就是著名的設計廠商,而臺積電則屬于制造代工領域。我國芯片產業的落后,不僅體現在研發和制造環節,即便在最上游的原材料環節,我們距離自主生產,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國內研制芯片的龍頭企業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去年年底在一次公開場合曾經透露:中國集成電路(芯片)出現嚴重的供給側不足,2015年我國進口數額是2000多億美元,但是自己生產的僅有3000多億元人民幣。
“更為嚴重的是,不僅研發制造水平落后,就連(集成電路的)上游材料國內所能提供的連10%都不到,中國在集成電路制造設備上同樣有90%以上要依賴進口。”
一家從事芯片研發企業的負責人表示,如果說在手機等消費領域的芯片在逐漸縮小發展差距,那么在航天、軍事等領域,我國與國際最先進的研發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領域恰恰是國外對我國技術封鎖最為嚴重的一個領域。
雖然目前國外的部分設計企業已經開始與中國公司開展技術合作,但高端制造工藝、設備仍然對中國企業進行技術封鎖的局面并沒有改變,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中國芯片整個產業鏈先進工藝的嚴重匱乏,中國企業至少還需要10年時間去追趕。
實際上芯片行業由于具備許多復雜的技術特點,耗資大、研發周期長、研發風險大,再加上國內的工業基礎薄弱、人才匱乏,想要在這個領域實現突破,并非易事。從發達國家走過的歷程來看,無不經歷了長期的積累。
“中國要想在這一領域,短時間內趕上發達國家,超越人家多年來的成果,并不容易。”秦海林表示。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國家相關部門在2014年10月份成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一期規模就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如此大規模的基金支持一個產業,在國內并不多見。基金重點投資集成電路芯片制造業,兼顧芯片設計、封裝測試、設備和材料等產業,實施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
基金成立兩年多來,效果也逐漸顯現,許多項目先后獲得成立。尤其在2016年,我國芯片產業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其中集成電路產業園在全國遍地開花,成為最為突出的現象。
2016年12月底,總投資近400億元人民幣的華力12英寸先進工藝集成電路生產線建設項目在上海浦東正式開工。幾乎同時,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單體投資最大的項目——總投資240億美元的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也在武漢東湖高新區正式動工建設。
有分析認為,中國正在掀起建設集成電路產業園區的新高潮。實際上,在國家發展基金的鼓勵下,目前國內已經有北京、上海、合肥等20多個城市已建或準備建設集成電路產業園。
“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是否出現了一哄而上的過熱現象?”針對業界這一擔憂,秦海林表示,“在現階段國家的支持和園區的建設還是有利于行業的發展,畢竟這是一個需要大量資金和技術的行業,必須先將投資的氛圍營造出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