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醫療電子 > 業界動態 > 人體器官芯片未來前景備受關注

        人體器官芯片未來前景備受關注

        作者: 時間:2016-12-21 來源:麥姆斯咨詢 收藏

          “未來,人體器官或許能夠取代我們的動物實驗,成為一種頗具前景的研究手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院長裴端卿掩飾不住對人體器官這一全新領域的熱情。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2/341895.htm

          他表示,隨著日前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微流控研究組利用器官芯片技術成功構建出動態三維高通量血腦屏障模型,人體器官芯片的概念已走入人們的視野。

          用器官芯片評價藥效

          研發一種新藥首先要通過動物實驗,之后進入臨床試驗,被證明安全有效后才可批準上市。但動物對藥物的反應與人體對藥物的反應存在差異,這造成了動物實驗在藥物篩選上的缺陷。

          為此,一種結合電子技術與生物科學技術的器官芯片走進了生物醫藥領域。這種含有人體活體細胞的生物芯片,是微流控技術、細胞生物學、生物材料與干細胞技術的結合體。作為一種功能化的縮微組織器官類型,器官芯片專門用于藥效評價等方面的研究。

        魔幻現實主義科技:存在于芯片中的人體器官

          裴端卿指出,在我國,這種技術尚處于探索階段,但非常值得肯定。“因為在人體對藥物反應的評價上,與動物模型相比,其所提供的數據更加接近于人體本身。”

          在大連化物所利用器官芯片技術仿生構建動態三維血腦屏障模型的最新進展中,研究者利用器官芯片技術的多維網絡結構與功能集成特點,除了構建動態三維血腦屏障模型之外,由于其具有近生理環境的結構功能特性,還可模擬體內腦生理病理微環境,為開展腦腫瘤藥物篩選提供了一種新方法,彌補了現有二維細胞及動物模型與人體偏差較大的不足。

          同時,作為2016達沃斯論壇評選的“十大新興技術”之一,迄今國外研究者已成功制造出了“肺芯片”“心臟芯片”“腸芯片”等。

          前景廣闊 爭論尚存

          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所研究員廖侃認為,一種藥物最終能夠被證明是安全、有效的,往往要經歷十分漫長的過程。在日常實驗中,用不同器官組織組成的器官芯片,可以加快實驗速度。

          “如果在動物體內進行研究,通常需要等待動物出現癥狀。而用器官芯片可以讓我們較快觀察到細胞的變化,快速明確目標器官。”所以,廖侃認為通過器官芯片再進行動物實驗更有針對性,從而降低動物使用量,使動物實驗更有的放矢。“此外,許多化合物都很難獲得,用器官芯片可以降低試劑的用量。”

          “器官芯片能準確反映人體生物學的局限,在生物醫藥研發中已經看到了越來越普及的應用。”在中科院動物所干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宇看來,雖然人類離再造整個器官還很遙遠,但器官芯片毋庸置疑擁有十分廣闊的前景。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芯片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水市| 宝山区| 瓦房店市| 平昌县| 绩溪县| 陕西省| 嵊泗县| 临夏县| 屏边| 绥棱县| 太湖县| 浠水县| 桃江县| 九龙坡区| 湘潭市| 桓台县| 牡丹江市| 叙永县| 屯昌县| 宣城市| 呼伦贝尔市| 东辽县| 竹北市| 合川市| 吉林省| 二手房| 师宗县| 兰西县| 富源县| 翼城县| 合江县| 微博| 克东县| 澄城县| 友谊县| 监利县| 开平市| 商南县| 英吉沙县| 青冈县| 婺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