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制造業未來路仍艱辛 半導體整并潮恐尚未止息
根據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報導,環球晶圓8月發布購并SunEdison Semiconductor(SEMI)的消息后,近來相關審核程序也順利進行中,待購并案完成后,環球晶圓將躋身全球前三大硅晶圓制造商之列,雖然歷經這些購并案后,業界所剩下的硅晶圓制造商已不多,但整并的狂潮恐怕暫時還不會停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1/340378.htm自1990年代以來,硅晶圓產業從擁有超過20家供應商,整并至今僅剩約5家大型業者,整并風席卷此產業的原因雖有部分是來自小型業者資本不足,敵不過競爭而被收購,但最大的問題還是因硅晶圓業擺脫不了產能過剩、價格壓力及低毛利的陰影,多年來只有少數業者能維持獲利。
事實上,根據市場研究公司Sage Concepts資料,硅晶圓的平均售價(ASP)已從2009年的每平方吋1.04美元,到2015年降為0.76美元。而12吋晶圓的出貨面積占整體的60%、8吋晶圓占31%,剩下的則為6吋及更小尺寸的產品。
以12吋晶圓來看,2009年時的年產能為4,300萬片,到2015年成長至7,600萬片,但市場上的消費量卻只有5,700萬片,當年度晶圓廠的產能利用率還只有74.6%,要應付市場的需求不但是綽綽有余,業者甚至會選擇關掉一些用不到或較舊的廠房以節省開支。
麥格理銀行(Macquarie Bank)分析師認為,晶圓產業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在于,盡管需求持續成長,晶圓制造商卻仍無法調升價格。每平方吋晶圓的價格在2015年掉到歷史低價,2016年市場開始好轉,但價格并未回升,或許要等到晶圓嚴重缺貨,晶圓制造商才能取回價格掌控權。
據麥格理銀行預估,2016年晶圓市場規模為70億美元,比2015年下滑1%,總出貨面積則將超過108億平方吋,較2015年略增。
所幸從產業發展面來看,仍有一些正面趨勢,例如在邏輯及存儲器產品需求攀升的帶動下,使得12吋晶圓市場出現成長。
此外,8吋晶圓市場依舊穩健發展,尤其是車用、消費性電子及物聯網(IoT)等應用崛起后,市場上對8吋晶圓的需求激增,甚至還使得8吋晶圓廠出現產能短缺的現象。
面對突然激增的產能需求時,制造商通常會以添購二手設備的做法來因應,因此要想進行8吋及12吋晶圓需求預測時,或許可從二手設備市場一窺端倪。而以目前市場上8吋晶圓的設備供不應求的情況來看,可預見8吋晶圓市場需求將持續增溫。
盡管晶圓市場的部分區塊出現了成長力道,但整體而言,晶圓制造業接下來的路仍然會走得相當艱辛,因此很有可能再度掀起一波購并潮。
Sage Concepts總裁Richard Winegarner就表示,西方業者對于半導體晶圓業的利潤不足感到相當氣餒,不過大陸對此市場倒是有著濃厚的興趣。
近年來大陸政府積極扶植本土半導體產業,而大尺寸的硅晶圓更將是其發展的重點領域,因此下一波的購并動力很可能會來自大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