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整并瘋 誰名列收購清單?
2016年至今才過了9個月,但對全球半導體產業來說卻又是一個歷經重大并購行動的一年。所不同之處在于,雖然交易數量下降,但其規模卻十分巨大,例如軟銀(Softbank)大手筆地以320億美元現金收購ARM。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0/311070.htm隨著價值持續提升,如今的問題在于還剩下誰值得被收購?還有哪些好的收購標的?
晶片市場的整體成長速度放緩、成本持續增加、創投業者逐漸減少對于半導體產業的投資,加上利率走低,這些都是吸引晶片供應商進行收購的原因。
IC Insights資深市場研究分析師Rob Lineback指出,“2016年持續存在‘宿醉效應’(hangover effect)。許多公司仍然激烈地爭奪市場地位,并積極回應2015年的收購案。”
換句話說,“這一波收購行動仍然暗潮洶涌。”此外,他總結道:“那些在收購行動中失敗的公司似乎成為被購買的目標。這種情況可能還需要一年的時間才能緩和下來。”
精挑細選?
PricewaterhouseCoopers (PwC)的兩位諮詢師——半導體總諮詢師Rakesh Mehrotra,以及科技業交易負責人Rob Fisher在不久前的訪問中表示,“目前仍有足夠的并購(M&A)空間,因此,預計這一波并購交易趨勢還將持續,不過速度將會比過去18個月來稍緩。”
“同樣規模的中型公司將會透過合并擴大規模,而未能好好履行其收購要約的并購業者,自己也可能成為被更大型公司收購的對象。”

2016年第1季全球前20大半導體供應商銷售排行榜 (來源:IC Insights)
值得注意的是,在表1所列的前20大排行榜(2016年第1季)中,有許多大型晶片供應商在過去18個月內都經歷過大規模的并購。
記者采訪了多位業界分析師和市場觀察家,探討未來還有誰值得收購。在接下來的內容將列出這些公司名稱,并針對其所存在的收購需求加以解釋。
兩大并購戰場
讓我們直接切入正題吧!哪些技術或市場領域的需求最大?
PwC的Mehrotra和Fisher簡單地歸納出兩大領域:‘類比/混合訊號’技術和‘伺服器/資料中心市場’。
類比/混合訊號技術是“多個物聯網(IoT)市場成功的關鍵,因為這些市場要求能夠準確地測量和監視現實世界的訊號,并高效地管理功耗,特別是針對以電池供電的裝置。”
再者,“其細分市場也更分化,非常適合某些交易。去年這一細分市場的并購活動也相對較少。”
由于IoT覆蓋層面非常廣,并購活動范圍可能涉及各種技術領域。Semico Research總裁Jim Feldhan表示,“如果一家公司想要推出適合IoT應用的產品組合,可能需要用于連接/無線的類比技術、嵌入式視覺、電源管理、感測器/MEMS、安全元件以及甚至是微控制器(MCU)等。”
他補充說,“MEMS和感測器市場一直在不斷發展。去年就有許多公司將其技術定位為感測器融合,因而刮起了一陣并購風。”
IHS Markit負責功率半導體領域的資深分析師Jonathan Liao對此表示同意,并表示,“IoT確實覆蓋了從白熾燈到貨柜船等可連接至網際網路的每一種應用。”看好IoT的公司在擬訂并購策略時可能需要更加多樣化以及更加縮小至特定目標的途徑。
此外,可能促成更多并購活動的第二個細分市場是伺服器/資料中心。
PwC的諮詢師就表示,“微處理器業者正競相主導這個市場,使其成為另一波并購行動的重要戰場。”
很自然地,“為了獲得可編程硬體加速技術以補強其處理器產品,處理器制造商可能會積極地收購FPGA技術。”特別是,“瞄準可在新興且競爭越來越激烈的ARM伺服器市場立足,也可能吸引更多的關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