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電動汽車充電難:誰是“罪魁禍首”
編者按:目前充電樁制造、運營公司只增不減,并且勢頭強勁,但可喜的數據并沒有給消費者帶來太多的喜感,充電“難”的問題仍然困擾著消費者。這不禁引人疑問: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電動汽車充電如此之“難”又“苦”?
“外”因是“難”的關鍵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7/294768.htm1、充電樁選址不理想
為了讓更多人能使用,很多充電樁可能建在較偏遠但寬的地方,可是很多消費者或許根本不知道,或是懶得去充。如果是插電式混動車型,可能依舊直接用燃油來支撐動力。

2、物業不歡迎“家門口”安不上樁
雖然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不遺余力,但車主一碰到物業,什么優惠政策都用不了。據了解,目前仍有很多小區無法順利安裝充電樁,原因是空間限制、小區不便管理、自有電力不足、車位緊張等,導致充電樁進小區“難又難”。

3、人員配置決定售后服務的質量
很多公共充電樁建在酒店、公司的停車位上,基本上不對外服務。另外,充電樁并不容易找,找到之后是否有故障、是否有汽油車停在充電車位上、停車費多少等都是用戶需要考慮的問題。
4、充電樁安裝費用不便宜
目前安裝一個充電樁的費用大概需要1萬元以上,即使車主可以自己安裝一個充電樁方便使用,但為了節省成本大多數還是會選擇公共充電樁。

打破桎梏 充電樁才能“健康”成長
隨著消費者和市場對電動汽車的越發關注,以及國家不斷加大對新能源電動汽車的支持力度,相信充電樁將會是市場的下一個“風口”。但由于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存在充電設施政策不健全、互聯互通水平低、運營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充電樁行業還不能實現高速發展。因此,在國家大力倡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良好勢頭下,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企業應加緊探索新的商業模式、提高技術水平,使充電樁應用形成良性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