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界動態 > 蔡明介委曲封口的背后:支持中資入股觸動臺灣敏感帶

        蔡明介委曲封口的背后:支持中資入股觸動臺灣敏感帶

        作者: 時間:2016-06-30 來源:財訊 收藏

          工程師性格的蔡明介,深信合理的事,就應該努力爭取,但表態支持中資入股IC設計業,卻讓蔡明介誤觸政治禁忌,掉入政治深水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6/293332.htm

          “剛剛說過,我還有很多事要做,有關中資投資的事,就交給David(技財務長兼發言人顧大為)。”六月二十三日一大早,在新竹總部,董事長兼執行長蔡明介剛主持完股東會,在后來與媒體的溝通聊天上,66歲的蔡明介,留下這句話。

          今年的股東會,召開前早已彌漫山雨欲來的緊張氣氛。因為從六月初開始,《自由時報》多次以斗大標題,針對蔡明介表達希望政府有條件開放中資投資臺灣IC設計業,指名道姓批判他。股東會前一天晚上,蔡明介還特別召開內部會議,要為股東會可能發生的狀況與提問,預做沙盤推演。

          不過,當天早上,對比還在熱鬧上演的華航罷工、英國脫歐等大事件,現場站滿許多警衛的聯發科總部大禮堂,卻出現了歷來最平靜的一次股東會。除了一位小股東寫發言條發問外,全程可以說是行禮如儀,所有事項都照案通過。

          股東會一開始,蔡明介就感性地說,聯發科成立19年,若加上聯電時期,已滿20歲,已是個成年的企業。聯發科累計至今投資已達3500億元,未來五年將繼續投資超過2000億元,并布局包括物聯網、第五代行動通訊()、工業四.○、車聯網、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人工智慧、軟體與網路服務七大領域。

          “該說的話都說了,接下來要忙聯發科的事”

          “這七大產業領域,每一項都需要花很多時間,所以我說,我還有很多事要做。”對于媒體提問中資投資的問題,蔡明介放慢語氣地說,過去一段時間,他花很多時間在回應外界各種疑問與指教,“我把該說的話都說了,接下來,要趕快回來忙聯發科的事了。以后相關的提問,我會請財務長來回應。”看起來四平八穩的回答,卻有如寒天飲冰水,點滴在心頭。回顧這一個多月來,應該也是蔡明介40多年職場生涯中,內心經歷過最多起伏不平的時期。

          首先是去年十月,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高調來臺,提出讓中資來臺投資IC設計業者,當時,趙偉國大動作發言,引發不少本土派人士的反感;但同時間,由于媒體不斷詢問聯發科意見,蔡明介也公開回應,聯發科對中資入股持開放態度,“若政策允許且對股東、團隊和兩岸半導體有利,聯發科愿攜手兩岸,共同提升華人企業在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

          說出產業界心聲

          太早表態,意外引發風波

          沒想到,蔡明介這個聲明,卻開始在政壇發酵。其間臺灣歷經總統大選與新政府上任,政治氣氛轉變,反對中資入股的聲音不斷放大,反對人士并將矛頭對準蔡明介、潘建成(群聯董事長)等率先表達正面態度的業者。

          一位竹科IC設計業老板說,“雖然老蔡的聲明再平常不過,也代表產業界共同心聲,卻因為太早表態,讓他陷入政治深水區,搞到現在不可收拾。這句話,真的講壞了!”

          其實,從一九七六年參與工研院RCA赴美受訓計畫,到加入聯電及后來創辦聯發科,四十多年的半導體生涯,蔡明介一直維持務實的工程師性格。即使如今貴為全球第三大、中國市占第一的IC設計大廠,但相較于地位崇高的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或是長袖善舞的鴻海董事長郭臺銘,低調不沾鍋的蔡明介,更顯出他實事求是的工程師治理風格。

          事實上,蔡明介一直相信,只要合理的事,就可以努力爭取,不只生意如此,產業政策也該如此,讓中資入股是符合臺灣利益、壯大臺灣經濟的好方法,沒有道理反對。無奈的是,蔡明介遇到的是臺灣復雜特殊的政治生態,以及“開放中資”這個敏感的政治禁忌。

          其實,蔡明介多次表達的想法,都只是希望爭取業者可以送件申請讓中資投資的機會,政府可以在不妨礙國家安全的條件下審核,但不能連讓業界送件的機會都沒有,這不僅讓企業經營沒有彈性,即使是美、德、韓等先進國家,也都沒有禁止中資投資的規定。

          更何況臺灣對于晶圓代工、封裝測試等產業項目,目前都已開放陸資投資,但實際上大陸實力更加逼近的IC設計業,卻采取不準開放的政策,這一點也讓產業界感到難以理解。

          根據工研院產經中心(IEK)去年十一月的報告,臺灣的晶圓代工產業大約領先中國5到10年,全球市占率76%,遙遙領先中國的8%;而封裝測試大約領先大陸3至5年,市占率56%,也遠比大陸9%高;至于臺灣的IC設計與大陸的差距不明顯,只領先約2至3年,另外全球市占率18%,也只比大陸10%多一些。

          聯發科財務長顧大為說,這些資料都引自工研院的報告,對照當今全球IC設計業采用十六奈米最先進的制程,歐美有超微(AMD)、飛斯卡爾(Freescale Semiconductor)、賽靈思(Xilinx)、博通(Broadcom)、輝達(NVIDIA)5家,臺灣僅有聯發科一家,但大陸已有展訊及海思兩家,也顯示臺灣IC設計業并未明顯領先大陸,工研院對產業的判斷非常接近事實。

          更可怕的是,中國全面拉攏國際半導體大廠進行技術授權與合資設廠,動作之大、布局之深,更已預告中國業者早非昔日吳下阿蒙,未來中國半導體業的全面躍升,已是不容忽略的現實了。

          例如,高通在貴州成立伺服器晶片合資公司,恩智浦(NXP)與北京建廣成立電源管理合資企業,超微將CPU技術授權給天津海光企業,IBM將PowerPC晶片技術授權給大陸學研機構等,這些都是全球最高端的半導體科技,而臺灣事實上連這類的技術都沒有。

          IC設計業認政府不合理

          吁政府建立審核機制

          “連差距明顯的晶圓代工及封測業都可以開放給中資投資,但沒有明顯領先的IC設計業,卻全部列入禁止之列,這不是凸顯政策上的不合理嗎?”顧大為說。

          此外,顧大為也認為,產業界要求的只是大家針對事實做合理的政策討論,有條件允許申請并不等于全面開放,而且是在不影響控制權與經營權為前提,政府當然可以針對國家安全、資訊泄露等問題,進行最后的審核,通不通過的決定權在主管機關身上,但是要有一套機制,不能無限上綱。

          聯發科的這些呼聲,不僅基于企業實際運作的需求,更有來自國際市場競爭壓力的現實挑戰。尤其是7成以上業績來自中國的聯發科,在中國市場的規模及影響力日益擴大下,加上近來中國加緊對全球半導體業的投資布局,正展開大規模的海外并購與參股等動作,目標都是希望拉攏技術領先的企業,縮短本身的學習曲線,達到本地供應取代進口的目的。這一連串的動作,自然都讓蔡明介逐步感受到沉重的壓力。

          例如,即使聯發科在4G晶片明顯領先,但未來在領域,中國的影響力無法輕忽,包括在專利數量與標準規格上,中國業者已積極參與介入,甚至很可能強力支持本地IC 設計業如海思、展訊等,這些作法,對聯發科的沖擊最直接。

          根據中國大陸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統計,在全球關鍵技術領域中,中國申請人提交的專利申請量約占全球三分之一,中國部分通信廠商的專利實力已可以躋身全球列強陣營。換句話說,在未來5G專利實力上,將不再只是傳統強權如高通、三星、易利信等企業,還包括大陸的華為、中興、大唐等新勢力,聯發科想在5G晶片研發上有所突破,也有和大陸合作的實際需要。

          兩年前,蔡明介代表臺灣參加國際半導體會議,談到臺灣過去60年,已逐漸從農業、輕工業演進到科技產業的過程,他并以早期農家的水田、甘蔗制糖到晶圓廠房三張照片,來凸顯這三個演變過程。

          而這三個階段,正好也是蔡明介成長過程中最熟悉的生活環境。出生于屏東南州鄉的蔡明介,從小就幫忙種過稻子、甘蔗及香蕉,舉凡下田插秧、除草施肥等都做過,而當他開始讀書時,“發現當時父母在糖廠工作的小孩,便當帶的菜都比我們的好,這其實也代表著臺灣往輕工業發展,當時把蔗糖加工后外銷,是臺灣最早期的工業產品。所以那時的制糖業,應該就有點像是現在的科技新貴吧!”

          當時,蔡明介還把稻米與電晶體的價格做對比,“100克的米飯大約值0.1美元,這個格至今一直沒變,而在一九八○年,100顆電晶體大約就值0.1美元,但到了二○一三年,由于摩爾定律的推動,內含500萬顆電晶體的IC,才能賣到0.1美元,33年間,已經跌價到僅剩5萬分之1了。”

          半導體業不斷進步,也讓當年因緣際會進入這個行業的蔡明介,想要有一番作為。有感于當年自己進入職場,臺灣本地沒有大企業,畢業生都要出國念書,去英特爾、德州儀器等大公司工作,因此在創辦聯發科時,蔡明介與卓志哲等創辦人,都希望聯發科未來可以打造成一個國際級企業,讓年輕人不用出國,也可以有參與國際市場的舞臺。

          如今,聯發科已成為全球舉足輕重的IC設計公司,也確實成為許多臺灣年輕人最想進入的企業,但蔡明介也深知,企業只有不斷往前進,否則,就只能殘酷地面對一代拳王的魔咒。

          從小在農家長大,蔡明介特別喜歡從土地里長出來的東西,聯發科公司旁種了許多樹,例如茄冬、楓香、樟樹等,都是他挑選出來最喜歡的樹種,10年來這些樹木都已長得粗壯,蔡明介也喜歡在吃過飯后,在這個他稱為是“聯發科的維也納森林”中,小小散步一下,也想想公司的策略與布局。

          “說實在話,小時候在鄉下,根本不曾想像過,有一天我會當一家公司的董事長,公司可以做到今天這樣的規模,”難得感性的蔡明介,無法預測下一個20年聯發科會呈現什么面貌?但在他心里,早已清楚下一階段他要帶領聯發科1萬5000名同仁,往哪個方向努力了!



        關鍵詞: 聯發科 5G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江县| 神农架林区| 双桥区| 伊通| 乃东县| 贵溪市| 黎城县| 德钦县| 扎赉特旗| 蓬溪县| 都安| 九江县| 汝阳县| 濮阳县| 汉源县| 靖西县| 巴东县| 铅山县| 汤原县| 辽源市| 开鲁县| 贡山| 达日县| 镇安县| 紫金县| 泰宁县| 静海县| 湾仔区| 盈江县| 桂东县| 锡林浩特市| 莱阳市| 滦南县| 南平市| 大城县| 浦城县| 嘉禾县| 清水县| 句容市| 蓝山县| 五家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