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依賴智能手機 聯發科投入60億美元搞研發
智能手機利潤越來越微薄,為了減少對智能手機業務的依賴,臺灣聯發科制定了5年投資計劃,積極研究新技術。本周五,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告訴媒體稱,為了保 持增長,聯發科將會在新領域大膽投資。之前召開的股東大會平平靜靜,沒有一個問題質疑高管的決定。但從蔡明介的講話可以看出,轉變方向十分緊迫。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6/293125.htm蔡明介表示,在未來5年里,聯發科將會向7大新領域投入61.8億美元(2000億新臺幣,約408億人民幣)芯片研發資金。之前,人們將聯發科視為低價智能手機的推動者。新進入的7大領域包括自動駕駛汽車、其它自動化電子設備、工廠自動化(也就是所謂的工業4.0)、物聯網、5G和VR。
在過去5年里,聯發產的研發投入超過1600億新臺幣(約326億人民幣)。在未來5年里,研發投入會增加25%,此舉無疑會對聯發科的增長方式造成持續性影響。蔡明介透露稱,當中的100億新臺幣(約20.4億人民幣)將會流入公司的風險投資部門,其它資金將會用于公司與大學的研發活動。
之所以進入新產業,主要是因為聯發科希望擺脫對智能手機的依賴。曾經,聯發科大力推動系統芯片進入低價手機,主要是中國和其它發展中國家的低價手機,從而獲得了飛快的增長,成為行業領導者。來自移動設備(比如智能手機和平板)的組件銷售占了聯發科銷售額的60%。
當美國高通、中國展訊積極進軍移動市場,價格競爭更加激烈,利潤率開始迅速下降。2015年,聯發科凈利出現下滑,之前的3年一直在高速增長。今年1月至3月,聯發科利潤同比大降40%,改變方向變得更加緊迫。
為了保證營收的增長,聯發科只好犧牲毛利率,追求銷量,4月和5月聯發科的銷售額再創新高,但是利潤率繼續下滑,蔡明介表示,利潤率提升需要時間,他希望公司可以降低成本,快速推出更高性能的高利潤產品。
蔡明介表示,經過19年的發展,聯發科致力于創新和變革,已經成為消費電子設備芯片設計行業的專家。聯發科規劃了5年研發投資計劃,決定加大投資力度,謀求增長,蔡明介認為,通過這一舉措,聯發科在IC設計產業有希望繼續領先于同行。
1997年5月聯發科正式成立,現在業務已經遍及11個國家,擁有26個辦事處,員工超過1.5萬人。在美國、日本和歐洲,聯發科都建立了業務合作關系。
談到全球智能手機芯片市場時,蔡明介表示,2月初臺南遭遇地震,目前供應鏈仍然很吃緊。地震導致聯發科及其它一些高科技企業的生產出現中斷。為了緩解緊張的供應形勢,聯發科與其它供應商攜手應對,比如與臺積電合作,盡管如此,今年三季度智能手機芯片供應緊張的局面仍然會維持下去。
在蔡明介看來,今年下半年,聯發科的銷售仍然會保持高增長態勢,因為智能手機芯片的需求開始反彈。在過去的5個月里,聯發科營收1035.6億新臺幣(約21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2.83%。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