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SoC之后 英特爾在移動市場將走向何方?
眺望物聯網——贏在起跑線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5/291957.htm在放棄SoC、拿下蘋果基帶訂單后,英特爾今明兩年移動業務扭虧為盈就非常可期待了,但是要想真正成為未來移動市場的主角、賺錢可觀的經濟利益,光靠基帶顯然不現實。而事實上,基帶也僅是英特爾移動布局的一部分。
要說當下最時髦的兩個單詞是什么,那IoT(物聯網)與VR(虛擬現實)無疑是最佳候選人。通常來說,英特爾很少會面向消費者直接推出終端產品,但電子設備領域利潤最高的芯片英特爾可極少缺席,而無論是物聯網還是虛擬現實, 芯片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這其中和英特爾聯系最密切就是物聯網。物聯網顧名思義,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它利用互聯網等通信技術把傳感器、控制器、機器、人和物等通過新的方式聯在一起,形成人與物、物與物相聯,實現信息化、遠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網絡。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就是通信與數據兩項,具體物化為硬件形態就是基帶與服務器,這都是英特爾的業務范圍,也是保留基帶業務的另一層考量。
在去年底的時候,英特爾將PC處理器和物聯網業務重組成的新部門,并一改過去只從內部擢升高管的習慣,從高通挖來了前高管文卡塔·倫度金塔拉擔任總裁,重視程度可見一斑。不久后,倫度金塔拉在博客中談到:“物聯網”正在以很快的速度增長,英特爾在爭奪機會時占據了有利位置。未來,還會增加500多億智能和聯網設備、機器、自動駕駛汽車、建筑和城市。

在中國,英特爾已經亮相了智能零售、智能安防、智能交通和智慧能源解決方案,例如和中交興路的合作等等。而車聯網方面也設立了相應的投資基金,規模大概在1億美元。

除了基帶為物聯設備帶來通信功能外,整個物聯網的運行必然離開不數據存儲、處理的服務器,而英特爾在全球服務器芯片占有率高達99%,2015年為英特爾帶來了50%的營業利潤,這也是ARM一直想突破卻收效甚微的領域。

截止至2016年第一季度,英特爾物聯網部門收入為6.51億美元,雖然只占其總收入的5%,但增幅卻是驚人的,三年內實現了增長78%,占整個行業差不多10%的收入總和。而根據調查機構的預測,物聯網市場將在2020年達到7.1萬億美元的規模;到2030年,以智能互聯的設備和機器為基礎的產業物聯網,有望為全球貢獻14.2萬億美元新產值,并推動企業拓展全新的數字化服務和商業模式。對于英特爾而言,物聯網的市場很大,憑借自身持有的基帶和占絕對優勢的服務器業務,說贏在了起跑線上并不為過。
緊抓云計算(服務器)與5G時代——核心在自己手里
如上文所言,物聯網大約在2020年會達到發展的臨界點,此時相應匹配的重要技術一則是云計算,另一則是5G網絡,它們相輔相成、互相帶動。英特爾正是看清了這一點,才會想加速從一家PC廠商轉型成云計算以及物聯網的設備公司。
云計算領域,英特爾的數據中心業務一直處于健康增長的態勢,去年更是砸下167億美元收購了現場可編程門陣FPGA專業公司Altera,該技術可以為不同工作量快速配置服務器,是云數據中心系統的關鍵技術之一。等到2020年物聯網成熟之時,它將帶動云行業從2015年的800億美元規模上升到1670億美元。考慮到英特爾物聯網部門領先業界的20%復合年增長率,帶來的利潤足以彌補PC出貨量下降導致的芯片收入損失。

另外,在未來扮演橋梁角色的5G網絡領域,英特爾也在搶先布局。今年在MWC就宣布與愛立信、華為、中興、Verizon、AT&T等組成合作伙伴,共同致力于5G技術的開發和測試;2月份還攜手思科、愛立信宣布將開發一款面向消費者和企業用戶超高速5G無線路由器。因為從目前的趨勢看,下一代5G網絡將不再只針對移動設備,會成為PC、智能家居、機器人技術、無人駕駛、可穿戴設備、物聯網設備和企業級網絡等多個領域的關鍵一環,戰略意義非凡。

英特爾CEO科再奇在闡述的轉型戰略中曾這樣說:“隨著世界進入5G時代,英特爾將憑借我們的技術優勢而繼續引領端到端5G系統的交付,包括從調制解調器到基站,再到現有以及未來將出現的各種連接方式。”可見英特爾把自己定義為5G時代的一位重要玩家。
英特爾:放眼未來更重要
面對蘊藏巨大變化的當口,英特爾明顯感受到了生存的危機,這既有PC市場的衰退,也有移動處理器的敗北,逼得整個公司不得不轉變觀念、調整業務,選擇繞開現在火爆的手機、平板市場更是件需要勇氣的事。幸運的是,憑借iPhone 7的基帶訂單和不斷發展云數據業務,英特爾未來一段時間仍然會活得很滋潤。
但放眼未來,云計算、5G網絡、物聯網這些美好的字眼,將直接決定英特爾未來是否還能保持科技界翹楚的地位,如何繼續前行,就要看英特爾自己的毅力和執行力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