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百份專利許可協議達成 國內知識產權保護大環境漸成
日前,Qualcomm和宇龍酷派簽訂3G/4G中國專利許可協議。根據國家發改委2015年2月的最新決定,標志著Qualcomm在中國的第一百份專利許可協議達成。截至目前,陸續有華為、中興、TCL、小米、奇酷、天宇朗通、海爾、聯想、格力等公司加入與Qualcomm簽約的陣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4/290028.htm拓展國際市場、實現國內市場增長的必然選擇
IDC最新報告顯示,2015年很可能是智能手機出貨量取得兩位數增長的最后一年。預計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15億部,同比增長僅5.7%。在美國、中國和西歐等成熟市場,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已陷入個位數增長;相比之下,印度、印尼、中東和非洲地區等高速成長市場實現了更強勁增長。
因此,國內智能手機廠商紛紛將國際化作為2016年的核心戰略目標。2016年1月,酷派在德國慕尼黑舉行新品發布會,正式宣布酷派進入西歐市場。4月,小米領投了印度音樂及視頻在線供應商Hungama的2500萬美元融資,加大對印度手機市場的投資。小米全球運營主管雨果·巴拉指出,2016年小米將重點關注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巴西等國際市場的發展。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也表示,今年華為手機希望將海外市場的比例做到接近50%,與中國市場接近。2015年華為智能手機出貨量達1.08億臺,過去一年來其在海外市場保持著爆發性增長。
據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的調查統計顯示,酷派在已獲得的6000多項授權專利中,在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上的布局比例依序是:51%、43%、6%,發明專利數量最多。而在歐洲專利局發布的2015年專利統計數據顯示,在企業專利申請全球企業排名中,華為排名第四位,中興排名第十七位。

以快評科技發布的2015年國產手機銷量排名榜前十名廠商來看,縱然在企業專利儲備豐厚的華為、小米、聯想、中興、TCL和酷派,都已經與Qualcomm簽訂了許可協議,說明知識產權許可已經成為國內手機廠商走出國門的必然選擇。這從側面看出國內手機廠商不僅積極研發儲備知識產權,懂得專利自身的價值,更能在使用他人專利時,積極獲取許可權,意識到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性。
2015年,小米在印度市場被人起訴、產品遭到禁售,不僅影響了企業品牌形象,業務同時承受不必要的損失,錯失市場良機。小米公司董事長兼CEO雷軍強調,“專利是智能手機行業的國際慣例和游戲規則,小米將按照國際慣例來處理專利事宜”。小米海外市場的親身經歷,側面反映出國內手機廠商進軍海外市場專利授權的必要性。
對于國內手機廠商而言,知識產權不僅是進軍海外市場的“通行證”,更是國內市場實現產品差異化的“殺手锏”,對于國內市場同等重要。知識產權的尊重和保護,對企業在國內市場的發展,乃至對中國創新經濟的發展、新動力、新能量的釋放同樣重要。只有企業和個人勇于、敢于創業創新,才能為產業升級、社會創新型發展提供源動力。
近期,業界不斷傳出智能手機的創新開始進入瓶頸期,其實,智能手機正在以不同的路徑踐行創新、蓄力前行。2015年起,以支持VR、配合智能家居、可穿戴等物聯網設備的使用、指紋識別、快速充電、無線充電等新技術,逐漸成為用戶追求和青睞的“黑科技”,這些都依賴于芯片產品和相關專利技術的支撐。
Qualcomm隆重推出的驍龍820,14nm FinFET LPP工藝、X12 LTE Modem網絡支持、3D超聲波指紋+QuickCharge 3.0。驍龍820不僅在芯片性能排行榜上登頂,更在VR、可穿戴、無人機和車用領域以新特性支持,2016年將有機會繼續引領整個智能手機產業的發展。截止于今年3月,已有十余款搭載驍龍820的全新智能手機相繼推出,國內用戶將收獲驍龍820帶來的智能手機“黑科技”紅利。
經研調發現,Qualcomm驍龍品牌在用戶心目中的認知率得到快速成長。賽諾市場研究公司用戶及供應鏈研究部總監姜博透露,“截止到2015年第4四季度,74%的智能手機用戶都知道Qualcomm驍龍的產品和品牌。他們不但知道Qualcomm驍龍的產品和品牌,而且對這個產品有更多的感知。比如說,他們會認可Qualcomm驍龍產品的價值會更高,它有一種高端的品牌認知。”
此外,另一數據指出,高通驍龍處理器在用戶心目當中的產品溢價,在2015年Q3的平均值是106.4元,Q4是119.2元。這體現出用戶對產品性能的認可,并且對這個品牌的忠誠和認知達到更高的水平。由此可見,借助Qualcomm驍龍產品實現自身的產品差異化是國內手機廠商迫切需要的,而用到Qualcomm的產品自然需要與Qualcomm簽署專利許可協議。
雙創、創新驅動促成國內知識產權保護的大環境
中國,已然成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市場。作為科技集成度最高,創新最多、最快的一個領域,中國智能手機制造業集中體現了中國的技術和制造能力。從無到有,從國內到海外,國內手機制造業從借力已有的專利技術到布局自有專利,走出的一條中國式創新路徑讓世界矚目。2016年1月14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開2015年中國發明專利申請、授權相關數據:2015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發明專利申請達110.2萬件,同比增長18.7%,連續5年位居世界首位。
近年來,國內保護知識產權的環境日益進步,尊重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也越來越強,不僅如此,國家加大了對侵犯知識產權的懲處力度。“十二五”時期,全國知識產權系統共查處專利侵權案件假冒案件8.7萬件,是“十一五”時期的近10倍。國家知識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提出,加強知識產權大保護的新理念令與會者感到知識產權保護的將更加完善。同時,未來要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戰略驅動,提升知識產權的能力建設,特別是在與民生息息相關的互聯網、食品、醫藥、環境等領域的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幫助更多的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為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互聯網+”的新時代,創新對于國內手機產業發展的驅動作用倍加突出。知識產權作為創新與市場之間的重要橋梁,沒有對知識產權的尊重和保護,就無法營造一個鼓勵創新、保護創新的良好社會環境。一百家手機企業的協議簽署,從側面說明了國內尊重知識產權的大環境正逐漸形成 ——— 知識產權的春天終于來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