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 充電市場面臨“三重困境”
據介紹,現在不少企業將充電基礎設施與互聯網+融合,將充電服務集成到手機APP上。對企業來說,這既是互聯網入口,也是能量入口、車輛信息入口,還是人的行為入口,這是一個難得的資源豐富的“入口”,有很大的潛力衍生出眾多商業模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3/288666.htm但目前充電市場魚龍混雜,專家認為,在這一輪資本競逐中,能勝出的仍將是有實力的大企業,國家補貼政策可考慮對這類企業從銀行貸款利息層面予以支持。
用戶困境:充電樁建在哪兒?
記者在北京南城的一個小區看到,大院里停有5輛電動汽車,但整個小區卻沒有一個充電樁。在哪兒充電?車主對記者說,西邊四五公里外有一個充電站,不順路,每次得特意去。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專家表示,目前國內的充電樁模式難以支撐新能源汽車的大規模發展。特別是在小區充電樁的建設方面,中國的情況與歐美不同,小區人口密度大,電網負荷小,再加上許多小區在建設時并未考慮后來的發展,因此基本沒有專門鋪設線路,若幾個充電樁同時充電,對電網的沖擊不可小覷。
“比如,三輛特斯拉同時在小區里快速充電,一輛特斯拉就80千瓦,短時間內肯定會對電網構成較大沖擊。”一位業內人士舉例說,但如果考慮電網負荷能力,減少充電樁數量,難免會出現排隊等充電的情況,一輛車就算充了30分鐘,只需兩輛車的時間,就足以讓用戶失去耐心。
現階段,要做到每個車位一個充電樁,是不現實的。“在北京這樣土地稀缺的城市,充電樁建在哪里,才能保證排隊充電時車輛有足夠的停放空間,以避免影響正常的交通效率,這是個大問題。”北京市豐臺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吳神賦表示。
“要實現電動車和智能電網建設的充分融合,還有賴于技術創新。”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顧問王秉剛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