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帶動全產業鏈發展
在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上海總部,有一面令人震撼的專利墻,超過5000項最終授權發明專利,記錄著這個中國半導體領軍企業的成長和輝煌,演繹出一部中國科技企業朝著“彎道超車”跨越式發展目標不斷探索的傳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3/287629.htm2000年春天,中芯國際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成立。那時的張江還有大片荒地等著開發者的到來,這就像當時的中國內地集成電路產業一樣,最為重要的制造環節幾乎一片空白,更不用提前端設計后道封裝測試了,著名跨國公司在這一領域占據著遙遙領先的地位。
“中芯國際的創立與發展極大促進了中國晶圓制造工藝技術提高,縮小了與世界先進工藝技術的差距。”中芯國際CEO邱慈云說,“中芯國際全面支持國內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的發展,與他們攜手共同壯大。中國IC設計業能夠取得現今的良好成績,中芯國際在其中也有貢獻”。
中芯國際的崛起,也帶動了產業鏈上下游的技術發展。中芯國際大力扶持上下游企業,發揮產業聚集效應。以上游設備業為例,中芯國際倡導使用國內廠商的設備,隨著中芯國際工藝不斷演進,設備廠的技術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
目前,中芯國際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都有生產基地,向全球客戶提供0.35微米到28納米晶圓代工與技術服務。憑借先進工藝和產能實力,目前,中芯國際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代工企業,純晶圓代工領域世界排名第四。
迄今為止,中芯國際已經向國內引入了6代工藝技術,分別是0.18微米、0.13微米、90納米、65/55納米、40納米以及28納米技術。中芯國際創建之初,中國大陸的制造工藝仍在1微米到0.8微米之間。而中芯國際投入之始就是0.18微米工藝,通過多年努力,將與國際先進工藝的差距從6代縮短到1.5至2代。現在,中芯國際是中國大陸首個為海外及國內客戶提供完整的28微米制程服務的純晶圓代工企業,更先進的14納米工藝制程也在持續開發中。
邱慈云說,中芯國際以前在技術研發上執行的策略是預研下一代的產品,即量產一代工藝的同時,對下一個技術節點進行技術研發。后來發現這樣推進的步驟相對較慢,立即做出調整,同時進行多個節點的技術研發,加快了技術進步的步伐,縮短了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隨著半導體技術步入20納米節點之后,技術開發的難度和資本的投入都大幅增加。中芯國際將更多整合國內外各方優質資源,結合產學研用,提高研發的效率和加速工藝演進。
2014年,中芯國際成立了整合國內IC產業鏈的集成電路先導技術研究所,打破了研發資源分散、自主創新能力缺乏的局面,打造了一個能聯動設備廠商、材料供應商、代工廠、設計公司及科研機構的公共平臺,并以此為依托加強與國際交流合作,促進產業發展。
2015年,中芯國際新技術研發公司成立,這個以量產14納米及以下CMOS工藝技術為目標的平臺與國際領先的產業鏈上的合作伙伴強強聯手,加快先進工藝的研發速度,與客戶的合作從研發環節就開始,縮短客戶產品的上市時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