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5G規模商用起航看華為行業領導力
4.5G的規模商用時代正式到來,而在過去一年多時間里扛起4.5G大旗的華為也即將迎來豐收期。就在今年,這家公司將在全球范圍與運營商合作部署超過60張4.5G商用網絡。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2/287455.htm5G作為公認的移動通信演進方向已經成為近兩年的行業熱點,但其商用至少要到2020年,真正大規模部署還需要更長時間。在這5年中,消費者的需求增長不會停滯、物聯網市場的壯大和傳統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運營商亦不愿旁觀,4.5G的出現正是為填補這一“空窗期”。
在華為的定義中,4.5G既是4G的自然演進,有助于運營商挖潛4G并保障已有投資;也是5G創新成果在現網上的預演,能夠面向5G體驗提前培育應用及生態。
2014年10月,華為在業界率先提出4.5G概念;2015年10月,3GPP在PCG第35次會議上正式確定將4.5G新標準命名為LTE-Advanced Pro;2015年12月,全球首張4.5G商用網絡發布。而隨著越來越多主流運營商接受4.5G概念并作出部署嘗試,華為的行業領導力亦再度得以體現。
4.5G規模商用起航
2016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 2016)期間,華為攜手挪威TeliaSonera、香港HKT、韓國LG Uplus、波蘭P4、科威特VIVA等多家全球領先運營商共同舉行4.5G戰略合作啟動儀式,象征4.5G全球規模商用的正式啟航。
“2016年作為4.5G的規模商用元年,將開啟直達‘MBB 2020’愿景的‘黃金5年’。”華為常務董事、產品與解決方案總裁丁耘在巴塞羅那的一場媒體溝通會上表示,2016年,華為將攜手領先運營商在全球多個市場完成超過60張4.5G商用網絡部署,同時4.5G技術也將進一步提升成熟度和標準化。
自4.5G概念提出以來,全球已有20多家運營商聯手華為展開4.5G試商用部署或驗證;2015年12月14日,繼攜手實現4G首商用6年之后,TeliaSonera與華為在挪威奧斯陸發布全球首張4.5G商用網絡,現網峰值速率達到1Gbps,華為無線網絡產品線首席營銷官楊超斌介紹說。
4.5G為何能贏得廣泛青睞并迅速邁入規模商用階段?在丁耘看來,緊貼運營商訴求和痛點是關鍵,面臨或正在經歷數字化轉型的運營商首先要在網絡上作出改變,而4.5G正是這樣一種轉型基礎使能技術:“4.5G的核心在于‘Gbps’、‘體驗4.0’、‘連接+’,也即是1Gbps以上的聯接速率、隨時隨地有保障的高清語音和視頻體驗,以及NB-IoT支持下的大規模物聯網能力,這些都是運營商所迫切需要的。”
4.5G讓運營商第一次看到,在現有4G基礎上能夠將速率從155Mbps提升至1Gbps以上,這也是移動通信領域首次將速率提高到Gbps級;其所支持的聯接數也從4G的每扇區2000個增至10萬個,為運營商從前景廣袤的物聯網市場中獲取紅利鋪平道路;而更短的網絡時延結合網絡切片等5G技術的應用,意味著移動網絡可以服務于更多的行業。
他還指出,4.5G并非單純的過渡性技術,未來將長期與5G并存,并保證sub-6G頻譜以5G的10Gbps體驗為目標長期演進:“2009年4G商用后,HSDPA、HSUPA、HSPA+、DC HSPA+一系列的演進技術,仍然在持續的優化著3G的網絡,4.5G同樣如此。”
華為領導力體現
作為首倡者和主要推動者,華為的行業領導力通過4.5G充分展現。而這也標志著經歷了2G/3G追趕、4G齊頭并進后,中國力量開始引領移動通信發展步伐。
從標準化到商業化,華為不僅要為4.5G標準制定提交大量規范文檔、與產業鏈各方甚至競爭對手交流溝通以形成合力,還要催熟核心技術和整個端到端產業鏈、推動生態系統的形成。
基于與全球重要運營商的共同創新研究,華為準確地識別了4.5G具有重要價值的關鍵技術,并加速了這些技術的商用成熟度。比如它是業界最早推出兩載波和三載波聚合商用的廠家,并獨創了基于IP RAN回傳的跨站載波聚合方案,極大提升了載波聚合的激活比例;在四載波、五載波聚合以及FDD與TDD載波聚合上也最早聯合運營商開展了測試驗證,具備成熟商用性能。再比如在多天線技術方面,華為率先推出128T128R多天線系統,在單載波20MHz頻譜實現下行超過650Mbps的大吞吐量,令頻譜效率得以數倍提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