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業界動態 > 經濟日報:中國“芯” 中國夢

        經濟日報:中國“芯” 中國夢

        作者: 時間:2013-12-09 來源:經濟日報 收藏

          在上世紀90年代初的留學潮中,24歲的鄧中翰是其中一員。1992年,他來到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98368.htm

          當時的伯克利物理學泰斗云集,一排排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畫像高懸在回廊里。剛踏上美國土地的他,如此近距離地觸摸到了科技夢想的脈搏。“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這樣的地方工作、學習,就應該成為探索世界科技尖端的一分子,應該去征服巔峰、有所作為。”鄧中翰暗下決心。

          在接下來的幾年里,鄧中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傳奇:他成為伯克利建校130年來第一個獲得橫跨理、工、商3科學位的人;他在IBM工作一年,申請了多項發明專利,并獲得了“IBM發明創造獎”;他來到硅谷,創辦了一家名為Pixim的研制高端平行數碼成像技術的半導體公司,不到兩年,產品迅速獲得市場認可,公司市值達1.5億美元。

          對于鄧中翰而言,而立之年的他,個人的科技夢想、商業抱負已然實現,但很少有人知道隱藏在他心中的痛。鄧中翰回憶說,“我來到伯克利不久,便看到美國著名物理學家羅蘭在1883年發表的一則演講,演講中說,中國人知道火藥的應用已經若干世紀……但因為只滿足于火藥能爆炸的事實,而沒有尋根問底,中國人已經遠遠落后于世界的進步。”羅蘭的話深深地刺痛了鄧中翰,也在他的心中播撒下了“中國夢”的種子,這顆種子一旦遇到合適的“溫度和濕度”,便會發芽生長。

          這一刻終于在1999年來臨。這一年,鄧中翰作為中國留學生的優秀代表,應邀參加新中國成立50周年國慶觀禮。在觀禮臺上,看到祖國在工業、農業、國防、教育等各個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績,鄧中翰既激動,又慚愧。他說,“國家培養我這么多年,可我還沒有為祖國作過貢獻。”

          “在觀禮臺上,我就下定決心要回國創業,設計出中國人自己的。”鄧中翰說。

          1999年10月,鄧中翰帶著他的核心團隊回國創業,借鑒硅谷模式成立了電子有限公司。因為心中的“中國夢”,他們把新的事業命名為“中國芯”工程。2001年,公司成功研發了我國第一顆大規模打入國際市場的百萬門級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如今,電子不僅在2005年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而且“星光中國芯”系列也成功推向了國內外市場。

          回想起從美國到中國的創業歷程,鄧中翰感慨地說,“只有將個人的前途和命運與祖國緊密相連,才能活出更有價值的人生。在硅谷,不管做出多少芯片,取得多少成果,都是別人的,回國以后,我們的每一點進步都屬于‘中國芯’,每一點成績都在實現‘中國夢’。”



        關鍵詞: 中星微 芯片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恩施市| 辰溪县| 新兴县| 瓦房店市| 怀仁县| 沽源县| 邮箱| 栾川县| 搜索| 绥芬河市| 礼泉县| 沁源县| 绥宁县| 乐至县| 无极县| 侯马市| 江山市| 全椒县| 襄城县| 柘荣县| 邵东县| 明水县| 禄劝| 新津县| 德化县| 石家庄市| 林周县| 慈利县| 故城县| 电白县| 宜兰市| 兴山县| 疏勒县| 荥阳市| 岫岩| 牡丹江市| 百色市| 屏东市| 同仁县| 太仆寺旗| 宁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