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能,我們能不能?
最近電子業較大的震撼彈,投擲者不是Google,就是Apple,以往的霸主Intel和微軟,當然仍頻頻有動作,但總是無法給人一種驚喜的感受,好像變來變去就差不多是那樣,不過就是處理速度再快一點,占用內存再多一點;也曾登高一呼主導過一些新的產品定位,如MID、平板計算機(Tablet PC),但一推出市場,好像就是乏人問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82501.htm以智能型手機來說,Windows Mobile很早就已打入這個市場,也普遍支持觸控功能,卻似乎不曾因此而看到智能型手機受到刺激而大幅成長。等到iPhone推出,大家才感受到一個劃時代的開始:原來一臺手機可以放入那么多功能,又那么好操作,不用再局限于陽春手機的小屏幕和有限功能,帶支手機就能隨時上網、收發信、看影片。
是的,微軟即將推出的Windows 7也頗受市場的重視,Wintel陣營的筆電和PC業者正如火如荼的趕工中,希望在第三季Windows 7問世時即同步亮相。Windows 7最受注目的功能,自然是對多點觸控的支持,目前有投射電容式、矩陣電阻式和CCD光學式三種觸控技術在競爭成為主流的解決方案,各項技術在成本、尺寸及功能性上各有其優缺點,但要生產上市已沒太大問題。
硬件的支持固然重要,但系統的整體規劃及最終使用接口的呈現,才是成敗的真正關鍵。iPhone受到市場肯定,說明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實,就是不同的產品(手機)使用不同的輸入方式(觸控),需要為應用功能發展一套量身訂制的使用接口。然而,目前Windows 7即使在硬件底層支持了多點觸控功能,但在應用程序的層面,似乎還未見到因多點觸控而量身定制的創新性中大尺寸使用接口。
事實上,更多消費者其實望眼欲穿地想看到蘋果版的Netbook。關于蘋果將推出Netbook的消息已傳了一年多,但蘋果去年已澄清不打算做低價(低于500美元)的小筆電。近來最新的消息則指出,蘋果已開發出兩款不同的平板計算機,一款像是較大尺寸的iPod,屏幕大小為6吋,可欣賞視訊、玩游戲和看電子書;另一款則以大屏幕為訴求,將可運行所有Mac的應用軟件。聽說價格也不會高,可能只要679美元。
蘋果不出Netbook而選擇平板計算機,理由應和手機一樣,因為有了方便的多點觸控功能,鍵盤只會是占空間的多余功能。這樣的產品定位,微軟早在多年前就已推出產品,但始終未能成為主流的產品。但我們似乎無法否定蘋果版平板計算機對于市場的沖擊性,除了筆電,連漸受市場注目的電子書恐怕都要遭到威脅。為何如此呢?消費者已相信蘋果能為產品提出貼心的使用接口。
蘋果在多點觸控硬件技術的掌握上確實比市場普遍快了近兩年的速度,但讓觸控技術成為流暢、順手的輸入接口,其中必然有更多的用心。這種用心顯然不能以人力財力來做評斷,而要歸結于「企業文化」:站在人性上的貼心思維。看來,未來的科技業不僅要軟、硬兼備,還得創造人文層面的競爭優勢!
本文由 CTIMES 同意轉載,原文鏈接:http://www.ctimes.com.tw/DispCols/cn/%E6%AC%A7%E6%95%8F%E9%93%A8/0909031710B0.shtml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