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型全橋移相ZVS-PWM DC/DC變換器
摘要:介紹了一種能在全負載范圍內實現零電壓開關的改進型全橋移相ZVS-PWM DC/DC變換器。在分析其開關過程的基礎上,得出了實現全負載范圍內零電壓開關的條件,并將其應用于一臺48V/6V的DC/DC變換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79665.htm關鍵詞:全橋DC/DC變換器;零電壓開關;死區時間
0 引言
移相控制的全橋PWM變換器是在中大功率DC/DC變換電路中最常用的電路拓撲形式之一。移相PWM控制方式利用開關管的結電容和高頻變壓器的漏電感作為諧振元件,使開關管達到零電壓開通和關斷。從而有效地降低了電路的開關損耗和開關噪聲,減少了器件開關過程中產生的電磁干擾,為變換器提高開關頻率、提高效率、降低尺寸及重量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同時保持了電路拓撲結構簡潔、控制方式簡單、開關頻率恒定、元器件的電壓和電流應力小等一系列優點。
移相控制的全橋PWM變換器存在一個主要缺點是,滯后臂開關管在輕載下難以實現零電壓開關,使得它不適合負載范圍變化大的場合[1]。電路不能實現零電壓開關時,將產生以下幾個后果:
1)由于開關損耗的存在,需要增加散熱器的體積;
2)開關管開通時存在很大的di/dt,將會造成大的EMI;
3)由于副邊二極管的反向恢復,高頻變壓器副邊漏感上的電流瞬變作用,在二極管上產生電壓過沖和振蕩,所以,在實際應用中須在副邊二極管上加入R-C吸收。
針對上述問題,常見的解決方法是在變壓器原邊串接一個飽和電感Ls,擴大變換器的零電壓開關范圍[2][3]。但是,采用這一方法后,電路仍不能達到全工作范圍的零電壓開關。而且,由于飽和電感在實際應用中不可能具有理想的飽和特性,這將會導致:
1)增加電路環流,從而增加變換器的導通損耗;
2)加重了副邊電壓占空比丟失,從而增加原邊電流及副邊二極管電壓應力;
3)飽和電感以很高的頻率在正負飽和值之間切換,磁芯的損耗會很大,發熱嚴重。
改進型全橋移相ZVS-PWMDC/DC變換器是針對上述缺點所提出的一種電路拓撲[4][5][6]。它通過在電路中增加輔助支路,使開關管能在全部負載范圍內達到零電壓開關,它在小功率(3kW)電路中具有明顯的優越性。由于在移相控制的全橋PWM變換器中,超前臂ZVS的實現相對比較簡單,所以本文將不分析超前臂的開關過程,而著重分析滯后臂在增加了輔助支路以后的開關過程及其實現ZVS的條件。
1 改進型全橋移相ZVS-PWM DC/DC變換器
1.1 電路拓撲
圖1所示是一種改進型全橋移相ZVS-PWM DC/DC變換器,與基本的全橋移相PWM變換器相比,它只在滯后臂增加了由電感Lrx及電容Crx兩個元件組成的一個輔助支路。
圖1 電路拓撲
在由Lrx及Crx組成的輔助諧振支路中,電容Crx足夠大,其上電壓VCrx應滿足
VCrx≈Vin(1)
則電感Lrx上得到的是一個占空比為50%的正負半周對稱的交流方波電壓,其幅值為Vin/2。電感上的電流峰值ILrx(max)為
ILrx(max)=(2)
式中:Vin為輸入直流電壓;
Ts為開關周期。
電路采用移相控制方式,它的主電路工作原理也和基本的全橋PWM變換器完全一樣。而輔助支路的存在,可以保證滯后臂開關管在全部負載范圍內的零電壓開通和關斷。
1.2 電路運行過程分析
由于移相控制的全橋PWM電路在很多文獻上已經有了詳細的探討,所以本文不具體地分析其工作過程,只討論滯后臂開關管的開關過程及其達到零電壓開關的條件。為了便于分析,假設:
——所有功率開關管及二極管均為理想器件;
——所有電感及電容均為理想元件;
——考慮功率開關管輸出結電容的非線性,有C1=C2=C3=C4=(4/3)Coss,并記C3+C4=C;
——考慮變壓器的漏感Llk;
——由于電感Lrx及電容Crx足夠大,可以認為電感Lrx上電流iLrx在死區td內保持不變。
1)t0時刻之前
在t0時刻之前,如圖2所示,變壓器原邊二極管D1,開關管S3,變壓器副邊二極管D5處于導通狀態,變壓器原邊電流ip通過二極管D1和開關管S3流通,并在輸出電壓nVo的作用下線性下降,電路處于環流狀態,實際電流方向與電流參考方向相反。在t0時刻,變壓器原邊電流ip(t0)為
ip(t0)==-I1(3)
式中:I1是副邊輸出濾波電感Lf電流最小值反射到原邊的電流值,顯然,I1的大小取決于負載情況。
圖2 電路主要波形(死區時間被放大)
圖中下標(Ⅰ):ip(td)≤I1時,(Ⅱ):ip(t)=I1(t≤td時)
此時,輔助支路電感Lrx上電流ILrx(t0)為
iLrx(t0)=ILrx(max)(4)
2)t0~t1時間段
在t0時刻,開關管S3在電容C3及C4的作用下零電壓關斷。從t0時刻開始,電路開始發生LC諧振,使C3充電,C4放電,此階段等效電路如圖3所示,其中C為C3與C4的并聯,變壓器原邊電壓及電流為vp和ip,電容C上的電壓及電流為vc和ic。在這時間段分別為
圖3 t0~t1時間段電路等效拓撲
vp=Llk(5)
ic=C(6)
vp+vc=Vin(7)
ip-ic=ILrx(max)(8)
初始條件為
ip(t0)=-I1,vc(t0)=Vin
解方程式,并代入初始條件可得
ip=-(ILrx(max)+I1)cosωt+ILrx(max)(9)
vp=(ILrx(max)+I1)sinωt(10)
vc=Vin-(ILrx(max)+I1)sinωt(11)
ic=-(ILrx(max)+I1)cosωt(12)
式中:ω=1/為諧振角頻率。
這一諧振過程直到t1時刻,電容C4上的電壓諧振到零,二極管D4自然導通,這一過程結束。這一時間段長度為
t1=arcsin
(13)
pwm相關文章:pwm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