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光電顯示 > 設計應用 > 基于FPGA的高速A/D轉換芯片ADC08D1000應用

        基于FPGA的高速A/D轉換芯片ADC08D1000應用

        作者: 時間:2009-08-25 來源:網絡 收藏

        2 的功能描述
        2.1 自校準
        自校準在上電后運行,也可以由用戶引發。在量程或溫度有較大變化時需要運行自校準,建議在上電20 s后進行。在休眠模式時,不能進行自校準。
        正常操作下,上電或用戶觸發都能引發自校準。用戶觸發時,使CAL為至少10個周期的低電平加上至少10個周期高電平,自校準的運行時間大概為140 000個時鐘周期,注意在上電時保持CAL為高可以阻止自校準的發生。自校準運行時,CALRUN為高。自校準時,CALDLY不能懸空。
        2.2 采樣
        數據在CLK+的下降沿被采得,13個周期后在DI/DQ得到,14個周期后在DId/DQd得到,還要加上一個小的延時,只要CLK給出,就開始采樣。
        2.3 控制模式
        一些基本的控制都能通過普通模式來設置,比如自校準、休眠模式和量程設置等。ADC08D500還提供擴展控制模式,借助串行接口來配置內部的寄存器,擴展控制模式不能動態地選擇。使用擴展模式時,引腳控制被忽略。控制模式通過14腳(ECE)來選擇。
        2.4 時鐘
        CLK必須為交流耦合的差分時鐘。DCLK用來送給外部器件來鎖存數據,可以選擇采樣方式(SDS/DES)和數據輸出方式(SDR/DDR)。
        (1)DES雙邊沿采樣。雙邊沿采樣時,用雙通道對同一個輸入信號采樣,一個在上升沿采樣,另一個在下降沿采樣,因此相當于兩倍的采樣率。在這種模式下,輸出的并行4 B數據,按時間先后順序為DQd,DId,DQ,DI。普通控制模式時,只能對I路進行雙邊沿采樣,擴展控制模式時,可以選擇I路或Q路。
        (2)輸出邊沿設置。在SDR模式下,通過設置OutEdge(Pin14)來選擇輸出數據在上升沿還是下降沿鎖存,高電平為上升沿,低電平為下降沿。
        (3)DDR。可以通過對4腳進行設置來選擇輸出方式,高電平為SDR上邊沿鎖存,低電平為SDR下邊沿鎖存,懸空為DDR。SDR時DCLK頻率與數據輸出率一致,DDR時DCLK頻率為數據輸出率的一半。

        3 的控制
        3.1 普通控制
        普通控制方式主要是對對應管腳的電平設置,主要有CAL,CALDLY,FSR,OUTEDGE,OUTV,PD和PDQ等方式。以雙邊沿采樣、650 mV(峰峰值)、低邊沿SDR非低功耗模式為例,用VHDL語言對其進行配置。為了保證采樣精度,考慮到實際中的發熱及環境變化等因素,采用初始化延時的方法,利用本身的自校準功能予以解決,普通模式下的程序如下:


        3.2 擴展控制
        3.2.1 控制字格式
        當FSR/ECE腳連接到1/2 VA或者懸空時,進入擴展控制模式。擴展控制接口包括3個管腳:SCLK,SDATA,SCS,用來配置8個只寫寄存器。
        SCS:當寫一個寄存器時,此腳應置低。
        SCLK:最大為100 MHz,在上升沿寫數據。
        SDATA:寫每個寄存器需要32位數據,包括頭、地址和寄存器值。從最高位開始移入,格式為000000000001(頭12位)+4位地址+16位數據。地址和值的含義請見寄存器描述部分。寫各寄存器時不用間斷,可以在第33個脈沖時繼續寫下一個寄存器。串行接口時序見圖3。

        3.2.2 寄存器描述
        用于擴展控制的寄存器共有8個,分別描述如下:
        (1)配置寄存器(地址1h)
        位15:必須為“1”。
        位14:必須為“0”。
        位13:必須為“1”。
        位12:DCS,占空比穩定器。當該位置“1”時,一種占空比穩定電路到CLK上,使輸入時鐘更穩定。默認為“1”。
        位11:DCP,DDR時鐘相位。此位只有在DDR模式下才有效。當本位為“0”時,DCLK的邊沿與數據的邊沿同相;當本位為“1”時,DCLK的邊沿與數據的邊沿同差180°(在數據的中間),默認為“O”。
        位10:Nde,DDR使能。當此位為“0”時,為DDR模式。此時輸出數據在DCLK的上升沿和下降沿輸出。當此位為“1”時,為SDR模式,默認為“0”。
        位9:OV,輸出電壓。此位決定LVDS輸出電壓(峰峰值)的幅度,置“1”時,為600 mV,置“0”時,為450 mV,默認為“1”。
        位8:OE,輸出邊沿。此位決定在SDR模式下數據的輸出邊沿。置“1”時,輸出數據在DCLK+的上升沿變化;置“0”時,輸出數據在DCLK+的下降沿變化;
        默認為“0”。
        位7:0,必須為“1”。
        (2)I通道偏置(地址2h)
        位15:8,偏置值:I通道的輸入偏置值;00h為0偏置,FF為45 mV;步進為0.176 mV;默認為00h位7:符號位。“0”為正偏置,“1”為負偏置,默認為“0”。
        位6:0,必須為“1”。
        (3)I通道滿量程電壓調整(地址3h)
        位15:7,滿量程電壓調整值,滿量程電壓隨此值(峰峰值)單調線性變化。
        0000 0000 0 560 mV
        1000 0000 0 700 mV
        1111 1111 1 840 mV
        默認值為1000 0000 0;
        位6:0,必須為“1”。
        (4)Q通道偏置(地址Ah)
        與I通道偏置定義相同。
        (5)Q通道滿量程電壓調整(地址Bh)
        與I通道滿量程電壓調整定義相同。
        (6)DES使能(地址Dh)
        位15:DES使能:置“1”配置雙邊沿采樣模式。置“0”配置單邊沿采樣模式。默認為“0”。
        位14:自動時鐘相位控制。置“1”時打開自動時鐘相位控制,此時,DES粗調和微調失效。一個相位檢測電路被用來保證I路和Q路的采樣邊沿相差180°。置“O”時關閉自動時鐘相位控制,I路和Q路的采樣邊沿相位差由DES粗調和微調值來設定,默認為“0”。
        位13:0,必須為“1”。
        (7)DES粗調(地址Eh)
        位15:輸入選擇,置“0”時I路用于雙邊沿采樣,置“1”時Q路用于雙邊沿采樣。默認為“0”。
        位14:調整方向選擇,置“0”時,I路滯后于Q路;
        置“1”時,Q路滯后于I路。默認為“0”。
        位13:11:粗調幅度,步進為20 ps。默認為“000”。
        位10:0:必須為“1”。
        (8)DES微調(地址Fh)
        位15:7,微調幅度。步進為0.1 ps。默認為00h。
        位6:0,必須為“1”。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州市| 沙坪坝区| 竹溪县| 视频| 莆田市| 夏津县| 永川市| 泽州县| 濉溪县| 龙陵县| 罗甸县| 洛浦县| 丹阳市| 鄂托克旗| 寿宁县| 乐陵市| 吉安县| 太仓市| 兴隆县| 德令哈市| 新营市| 龙陵县| 鹿邑县| 长宁区| 乌拉特中旗| 瑞金市| 康乐县| 湘乡市| 恩施市| 玉田县| 信宜市| 噶尔县| 苏尼特左旗| 龙泉市| 四会市| 边坝县| 临洮县| 格尔木市| 平乡县| 石景山区| 呼伦贝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