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統(tǒng)過電壓產生的原因與防護
又因uA=L0vta
由此可得
在架空傳輸線路中若假定為無損導線,則可認為,雷電沖擊波(行波)在無損導線中的行進速度與電磁波的傳播速度相同(即光速)。如果導線與地之間充填其它介質,例如用絕緣紙、塑料或其它介質充填的電纜等,則雷電沖擊波在導線上的傳播速度將降低。另外,實際的導線總有分布電阻和對地電容,當發(fā)生過電壓時還會產生電暈而造成能量損耗,所以行波在傳播過程中必然會逐漸衰減和變形,波幅值和波陡度會逐漸減小。
由此,在架空線路的終端串接大電感或并聯(lián)電容器,可以拉平沖擊波的波頭,對防雷是有利的,但不解決根本問題。關鍵是降低沖擊波的幅值,把它抑制到規(guī)定的數值以下。
(2)感應過電壓的防護
過電壓產生的同時往往伴隨著過電流的產生,因此在實施保護時要從限制過電壓和限制過電流兩方面考慮:即電壓限制和電流限制。
①電壓限制:從原理上講是應用“非線性效應”,使得在正常工作時在帶電導體和一個補償導體(通常是地)之間有一條開路的電路。保護元件起作用后,電荷散逸使得電壓衰減。在這個過程中可能短暫地產生強電流,電壓限制元件的放電能力必須調整到要釋放電流的值。
常見的幾種電壓限制元件及其工作特性如下:
S過電壓放電器/氣體放電管:過電壓放電器/氣體放電管是具有一定氣密的玻璃或陶瓷外殼,中間充滿穩(wěn)定的氣體,如氖或氬,并保持一定壓力。電極表面涂以發(fā)射劑以減少電子發(fā)射能。這些措施使得動作電壓可以調整(一般是70伏到幾千伏),而且可保持在一個確定的誤差范圍內。
當電壓升高至放電電壓Ua之前,GDT(氣體放電管)是一個絕緣體(電阻Riso>100MΩ)。當電壓升高到大于放電電壓后,過電流大部分泄入大地,產生電弧放電,電壓會降低到幾乎與電流大小無關的電弧電壓(10V~25V)。當電流下降到低于低限值時,放電器會熄滅電弧并恢復其原來的高電阻狀態(tài)。GDT通常是安裝在承受運行電壓的線路支線上,因此就有放電器不能熄弧的風險。所以對熄弧性能有一定的要求。GDT的能量吸收能力與其它電壓限制裝置相比是非常高的。放電特性也受電壓上升速度的影響。
這種裝置的兩電極和三電極型應用于電訊工業(yè)中。三電極型專門為成對線路設計,可以理解為帶一個公共電弧室的兩個組合電極的放電器。這種設計可確保在兩個室中同時產生電弧,因而當兩條線中同時發(fā)生干擾時,可以獲得最優(yōu)的共模干擾抑制。
S變阻器/VDR:變阻器是陶瓷元件,其應用越來越廣。例如,將氧化鋅(與其它添加劑一起)在一定條件下燒結,電阻就會受電壓的強烈影響。這個特性也是其名字(電壓變阻器)的由來。電壓變阻器(VDR)也叫變阻器。電流(I)隨著電壓(U)的上升而急劇上升。正式的關系由公式I=aKU表達,其中K是與幾何形狀有關的元件常數,a是一個非線性指數。
變阻器的典型特性是當處于工作電壓時,壓敏電阻值極大;在雷電波侵入作用下,它的電阻值甚小,向大地泄放電流。由于電流過大,因此變阻器內部發(fā)熱量很大。變阻器在遠高于其額定電壓的情形下運行一般只可能保持很短的一段時間。
S齊納二極管:雙向齊納二極管具有與變阻器類似的導電特性,對正向和反向電流在電流/電壓特性上有一個拐點。非線性指數比變阻器要高,使二極管的“開通”更為急劇,因而可以有效地規(guī)定限制電壓。
其結構是兩個二極管反向串聯(lián),可獲得對稱性。運作于“反向”方式下的二極管PN結阻擋層一般可阻止電流經過。當電場強度超過一定水平時,電子就會脫離其晶格束縛(即齊納效應),而已經大大加速的帶電粒子會從晶格中推出更多的粒子(即雪崩效應)。結果就是阻擋層的“突破”并產生電流。這個“突破”電壓稱為齊納電壓Uz,電壓穩(wěn)定效應則是由于當電壓大于Uz時,很大的電流變化只產生很小的電壓變化。齊納二極管的穩(wěn)壓效應比變阻器要好。
齊納二極管的能量吸收比變阻器小,因為其阻擋層比變阻器層要薄得多。因此齊納二極管的負荷承受能力要低得多,由此所出現的過熱情況可以部分地用壓制成形的金屬電極補償,電極可以散掉熱量,但也增加了體積。抑制二極管是一種特別的保護二極管,具有很短的反應時間及很高的尖峰電流負荷承受能力。
S閘流二極管:由于放電電流中伴有很大的電壓降,變阻器和二極管必須吸收大量的能量。在保護設備起作用之后,容許把故障電壓降低到遠低于保護電平的值,甚至低于運行電壓,以便減少能量的轉換。這種特性類似于放電器的“火花放電”。
在半導體元件中,上述特性可以在閘流二極管中觀察到。閘流二極管開始會阻塞,直到達到放電電壓時,電壓下降至幾伏并產生放電電流。當電流下降到最小值時,閘流二極管會重新阻塞,并恢復其原來的斷路狀態(tài)。與GDT一樣,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滿足干擾清除后會安全停止放電的要求。閘流二極管有單向和雙向元件。其特點是高尖峰電流和短反應時間,因而特別適用于較高的保護電平(幾十伏到幾百伏)。
設計相同的齊納和閘流二極管其限制電壓與容許放電電流的關系取決于半導體。這些二極管的結構和尺寸決定了能吸收的功率大小。隨著限制電壓的提高,齊納二極管的容許電流呈雙曲線下降,然而閘流二極管的容許電流幾乎是恒定的。其原因是,在閘流二極管放電以后,電壓降幾乎與電流大小無關。由此可見,在結構體積相同的情況下,齊納二極管較適用于低的限制電壓,而閘流二極管則適用于高的限制電壓,其分界點是50V左右。
S熱敏電阻:以上所討論的元件其功能都是基于純電壓效應。熱敏電阻在溫度升高時電阻會減少。與任何電阻一樣,電流所產生的電能損耗會使熱敏電阻升溫。升溫使電阻下降,電流升高。結果就形成了與穩(wěn)壓元件相似的電流/電壓關系。但是只有在反應時間之后,這種效應才會發(fā)生。所以保護作用受到元件熱慣性的影響。
②限流元件的電流限制特性有兩個功能:第一、當超過電流限值時,無條件地切斷電路或者加以限制;第二、去耦與/或抑制短暫電壓/電流尖峰(大部分情況下與電壓限制元件一起使用)。
S電阻:電阻是去耦的最簡單方式,一般沒有斷路的功能。電壓尖峰所產生的短暫電流尖峰會在電阻上產生相應的壓降,因而減少了干擾的影響。去耦元件常常與電壓限制元件一起用于電路中而作為串聯(lián)的電阻器。
在應用中最大允許串聯(lián)電阻常常受到很大的限制(限制為幾歐)。一方面,要求在工作電流下的電壓降低;另一方面,要求在工作電流下保護電阻器不會過載,由于去耦效應與電阻值成比例,所以使用電感器應該有所幫助。
S保險絲:保險絲是傳統(tǒng)的電流限制元件,是由導電熔絲構成,置于線路中受保護元件的前邊。熔絲具有一定的電阻,熔絲的溫度在一定電流下會上升(溫度取決于熱容量、輻射和散熱),直到熔絲熔化,從而實現保護。
S電感:電感(線圈)可對短暫尖峰具有很高的去耦效應,而同時保持很低的直流電阻。但也有一個缺點:其阻抗隨頻率而變,因而嚴重損害保護元件的傳輸性能。
SPTC(正溫度系數)電阻器:通常是陶瓷元件,在正常溫度下呈現歐姆特性,因此像電阻器一樣是去耦元件。溫度升高時,初始電阻基本保持不變。當超過一個特定的溫度后,電阻急劇上升(上升104倍~106倍),當溫度再升高時,電阻的上升又變平緩。溫度上升可能由于外部加熱也可以由電流產生的內部加熱。在內部加熱方面,PTC電阻器與保險絲相似,不同的是當故障清除以后,PTC電阻器能自動地接通線路。因此,這種元件可以提供過電流保護而不需要太多的維護。
4結語
以上僅就過電壓的產生和保護在原理上進行了分析,在實際工作中過電壓的防護是一項重要的工作。防護措施的好壞直接影響設備的安全運行和經濟效益以及人身安全。根據不同的設備要采取不同的防護措施,對重要的設備要采取多項措施和多級保護,以確保防護措施的可靠性及安全性,盡量將過電壓產生的危害降低到最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