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前執行長歐德寧 拉不動半導體巨人
歐德寧(Paul Otellini)16日卸任英特爾(intel)執行長,結束8年任期,任內雖一再打破傳統、大刀闊斧改革,卻缺乏趨勢遠見,未能跟上行動裝置熱潮。他在卸任后承認,當年未接受iPhone晶片訂單,使得英特爾錯失公司史上最大商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45497.htm歐德寧在擔任英特爾執行長期間大力改革,可惜缺乏遠見,讓英特爾未能跟上行動裝置熱潮。彭博
拒iPhone訂單 錯失商機
歐德寧卸任后接受《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專訪時表示,在iPhone推出前,蘋果曾找英特爾生產晶片,但蘋果當時開價遠低于英特爾預估成本,又不愿多出任何1毛錢。
英特爾當年在電腦晶片市場獨大,投資人已經習慣公司維持高毛利,在無法預見iPhone會大賣之下,歐德寧決定不為一個未經市場驗證的產品降價,不接這筆生意。
結果,英特爾錯過了公司史上最大商機。歐德寧說:「事后回顧,我們成本預估錯誤,訂單量是所有人預想的100倍。其實,當時我的膽識告訴我該接。」
不過,英特爾新執行長柯桑尼奇(Brian Krzanich)表示將加速搶進行動晶片,急起直追。對于公司未來,歐德寧說:「我雖交棒給新世代,但我知道英特爾的故事尚未完結。」
投資機構Insight64分析師說:「英特爾的未來并不明朗,但可確定的是,會更聚焦行動產品及制程技術。」
歐德寧上任時打破英特爾工程師當家傳統,公司營收沖上新高,但在行動通訊領域,遲未能有重大斬獲,卸任時僅62歲,也打破英特爾執行長連任至65歲強制退休年齡慣例,在他之后,英特爾又重回工程師當家的老路子。
不僅人事案打破傳統,歐德寧上臺半年后,還修改英特爾沿用37年的商標設計,并在2006年大刀闊斧推動公司20年來最大規模組織改造,裁員上萬人瘦身,尤其裁減主管千人,創英特爾成立以來拿主管階級開刀先例。
忽略行動通訊 缺乏遠見
然而不論歐德寧怎么改,始終從行銷角度經營公司,缺乏對未來科技趨勢的遠見,不如工程師出身的執行長那樣重視創意與研發,尤其2006年將前任執行長耗時6年開創、營運尚未起飛的通訊晶片部門,以6億美元賤賣給邁威爾(Marvell),曾被分析師批評短視近利。
2010年見行動通訊市場勃興,英特爾才以14億美元收購英飛凌(Infineon)無線業務部門補強,然而先前過度聚焦個人電腦晶片事業,忽視通訊晶片,在現今智慧手機與平板電腦浪潮中,半導體巨人英特爾顯得步履蹣跚。
英特爾近年有意轉向晶圓代工事業,甚至一度傳出有投資銀行家建議蘋果收購英特爾,這樣的處境對曾經執全球半導體技術牛耳、引領未來科技方向的英特爾來說,情何以堪。在新執行長出爐前,外媒曾經如此評論,英特爾等待的不只是1個新執行長,還有未來的成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