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芯片項目落煙臺 美森邦補缺中國市場
——
就在中芯國際一連在中國投下三條12英寸芯片生產線之際,6月9日,美國森邦集團在山東煙臺的芯片項目悄然通過了國家環??偩值沫h評審批。這是該集團在中國的首個芯片項目。
二期上12英寸生產線
煙臺市福山區環保局副局長楊小玲表示,森邦集團在煙臺福山區的芯片項目已經正式通過國家環保總局的環評審批。只等國家發改委的同意,這個煙臺有史以來最大投資項目就可開工建設。
為此森邦集團注冊成立了獨資項目公司——瀧芯宇通(煙臺)集成電路有限責任公司,一期投資12.6億美元,將建設一條8英寸芯片生產線。
森邦集團總部設在洛杉磯,從事半導體、金融、酒店及房地產等多元業務。近幾年來,該集團將其主要投資轉移至半導體領域,尤其是半導體集成電路芯片的開發研究和代工服務。
芯片被喻為現代制造業的“印鈔廠”。一般而言,一個8英寸的芯片原料成本只有70美元,經過三四百道工序的加工,可以賣到1500美元左右。瀧芯宇通預計,投產后年銷售收入可達12億美元。
煙臺市福山區芯片項目辦公室有關工作人員說:“森邦集團在煙臺二期投資將上馬12英寸生產線,預計將追加投資21億美元。”
“目前國內投產的12英寸芯片生產線只有中芯國際一條。美國森邦如能率先建成,將成為外資企業在中國的第一條12英寸生產線。這也預示著外資直接搶食中國芯片市場的開始?!币子^國際分析師趙亞洲說。
市場缺口大
“美國森邦進入中國后,第一個要面對的競爭對手就是中芯國際。”趙亞洲表示。目前中芯國際已經擁有三座芯片代工廠,其中8英寸和一條12英寸廠已經投產。近日有消息稱,中芯國際欲在上海、武漢分別投建一條12英寸生產線。
來自IC Insights的報告指出,2005年中國的IC(集成電路)市場增長了11%,達到343億美元,一舉超過美國和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IC市場。中國大陸的集成電路需求2006年將增長32%,達到450億美元,而國內企業只能生產90億美元的芯片。而且,這一差距將繼續擴大,2008年預計將達到800億美元的差距。
顯然,巨大的供需缺口則是美國森邦和中芯國際不惜耗資數百億、在華投建芯片生產線的直接動力。
雖然我國對于芯片產業在稅收等諸多方面給予非常優厚的政策,但臺灣當局規定,臺資企業不得在大陸投資建設8英寸以上、0.18微米以下的芯片,且每在大陸投建一條8英寸生產線,就必須在臺灣同時投建一條12英寸生產線。為了規避這一政策,具有臺商背景的中芯國際總裁張汝京不得不將公司注冊地放在英屬開曼群島。
“這無疑給了像美國森邦這樣的外資企業一個率先登陸中國的機遇。”趙亞洲表示,目前國內芯片的競爭尚在預熱階段。由于芯片生產線耗資巨大、動輒數百億,資金接續是很大的考驗。誰能率先沖破資金、政策瓶頸、獲得先發優勢,對于分食中國未來的芯片市場來說將至關重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