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智浦:為中國設計
進入穩健成長階段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33582.htm問:下一步貴公司還會調整哪個部門的業務?或者進入哪個新市場?
答:對于恩智浦來說,我們已經達到了一個比較穩定的區域,不需要通過外部收購。也許在一些工程設計資源上、在某些技術上不排除收購的可能性,但是在一些企業級的新業務方面,暫時沒有這方面打算。但我們相信,可以實現跑贏市場1倍或者50%以上的增長目標。
問:貴公司2006年由私募基金聯手收購退市,2010年又上市。您2009年出任恩智浦的總裁,您認為現在恩智浦轉型到了什么樣的階段?
答:已經花開結果,在資本結構上已經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轉型,從當初恩智浦從飛利浦公司切分出來時的65億美元負債到如今降至30億美元,大幅度減少的負債水平說明恩智浦的資本結構調整是成功的。
問:恩智浦過去的債務負擔是如何產生的?何時會徹底解除債務負擔?
答:首先我要明確指出的是,恩智浦雖然說也有大量的外債,但并不意味著遭受了嚴重的債務問題。恩智浦的外債是產生于2006年的收購交易,當年我們被私募財團從飛利浦收購。飛利浦在當時的交易過程中做了許多債務調劑的安排。
完全沒有外債并不是有成本效益的資本結構,因此我們并沒有打算這么做。但我們確實計劃著將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率調整至2x以增強投資等級。我們也已在減少債務和債務狀況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恩智浦近年來負債總額大幅減少,即自2006年至今已減少了約27億美元。截止2012年第一季度,恩智浦負債總額為38億美元,與2011年同比減少8.04億美元,即同比下降約為 17%。此外,截止今年第一季度,恩智浦同比凈負債率下降,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調整至3x,因此,公司投資運營都在正軌。
像一家中國企業
問:您是美國人,如何成功地領導了一家歐洲半導體公司?
答:要強調的是恩智浦并不是一個典型意義上的歐洲半導體公司,其實恩智浦只是總部設在荷蘭的全球半導體公司。之所以總部設在荷蘭,主要是出于節稅目的。因此,恩智浦并不存在傳統歐洲半導體公司所遇到的困境。
問:為何貴公司稱更像中國企業?
答:因為中國是恩智浦非常具有戰略性意義的市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顯現:
恩智浦在中國的投入巨大
1. 恩智浦不僅在吉林和廣東分別擁有晶圓廠和封裝測試工廠設施,在產品應用和設計方面也已設有本地基地,如汽車電子技術中心、MCU(微控制器)設計中心等。
2. 在員工規模上,中國是恩智浦全球員工規模最大的一個區域:恩智浦中國獨資企業及占多數股份合資企業的員工約5000名,此外所占少數股份的合資企業另有約3000名員工。
3. 在銷售額戰略上,中國在恩智浦全球銷售中所占份額比重高達36%,比排名第二的德國高出3倍。
4. 另外,恩智浦管理層布局中,荷蘭總部的管理層占1/3左右, 另外的1/3分別在亞洲、中國及其他地區,可見中國對于恩智浦意義重大。
加速本地化
1. 目前,恩智浦已經在中國投資建設了諸多設計中心,并將恩智浦全球的設計資源投放到中國,圍繞中國客戶的需求實現本地化的產品設計。例如在汽車技術方面,恩智浦在上海設有汽車電子技術中心,同時恩智浦全球汽車銷售和市場營銷總部也設在上海。另外照明和射頻實驗室,以及微控制器實驗室也設在上海。
2. 在本地化的強強合作上,恩智浦與寧波佰仕成功合作,幫助寧波佰仕成為全球首家符合歐盟5級認證的CFL(節能緊湊型熒光燈)制造商。有利于發展國內市場和出口市場。
恩智浦在中國業務的發展與中國經濟發展規劃——“十二五”規劃契合,為中國市場做貢獻。在“十二五”規劃中,兩個關鍵詞就是節能環保和內需拉動,而半導體業能夠為“十二五”規劃的實現提供根本性支持。
未來,恩智浦在中國會不斷地投入其全球技術資源以更快發展中國市場,以支撐“中國制造”到“中國設計”,或者是“為中國設計”的轉型,為中國帶來更有活力和潛力的市場前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