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應與大陸晶圓代工廠共經營中國新興熱點市場
以模擬制程代工為特色的制程解決方案 可全面涵蓋新興應用市場對制程的需求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25616.htm不過上述應用項目背后所需使用的特殊半導體芯片,如智能手機、平板計算機、電子書、醫療電子設備、汽車消費電子設備、移動支付終端、游戲機/MP3/MP4…等產品背后所使用的基頻處理芯片、無線傳輸芯片、無線支付芯片、觸控芯片、LCD/LED背光驅動芯片;建構通信網路、智能電網、物聯網…等所需的RFID、網絡控制芯片、網絡協議接口芯片、安全芯片、傳感器…等半導體/集成電路產品,往往都需透過RF CMOS、e-NVM、BiCMOS / HV CMOS、MENS、IGBT、MOSFET…等主流特色工藝的制程來完成。華潤上華的莊淵棋說,這不僅表示IC設計業者應該要開始將其研發重心置于上述的產品項目開發,提升其系統解決方案能力外,代工制造業者也需強化其先進技術,以發展其特色制程技術與高附加值的服務體系,為IC設計增值。
也因此華潤上華自2006年起即開始自我定位為「中國最具競爭力的模擬晶圓代工制造商」,并積極發展具高附加價值的功率模擬、智能信號處理及新型電力電子器件…等類型的制程平臺,以全面覆蓋中國大陸熱點應用市場主流需求方式,提供業者最多元化的選擇。舉電源管理IC(Power Management IC, PMIC)此款模擬IC為例,華潤上華吳孝嘉說,為了響應新節能技術問世、政府政策推行及可攜式行動裝置成長…等因素,而帶動的年復合成長率高達11.20%之中國PMIC需求,該公司除開發出由1.8V到700V、0.18μm到1μm…等的不同消費電子/專用標準產品的電源管理IC制程,以滿足市場上數字電源、交流-直流/直流-直流轉換器、電池管理、LED顯示器、LED光源…等多樣化產品規格之外,還提供模擬SPICE模型、PDK設計套件、標準行動設備單元庫/相關專利和COT服務,以加速客戶產品研發與系統插件設計的整體過程。
華潤上華提供新興應用市場所需的半導體芯片新制程
至于在目前廣受世人矚目全球暖化議題上,華潤上華的吳宗憲表示,電子設備的電源裝置,在電力于各組成組件的轉換過程中,即會耗損掉大量的電力,「根據研究發現,如果能對電源裝置進行改善,服務器電力即可節省12%、照明可省下25%、家電用品省下30%~40%,而電視更可減少90%的耗電量。」此外,現在全球約有10億臺桌面計算機,如每部都能節省1%的電力,即相當于兩個核電廠的發電量。「這也是為何近幾年來市場上對于MOSFET及IGBT芯片的需求量呈快速上升趨勢的原因。」據悉,華潤上華除投入了多達60余人在進行特定應用電源裝置的設計開發,亦可依據客戶的需求進行設計服務、晶圓制程、DA/AC特性及可靠度測試…等多項客制服務之外,無論是55V~700V平面式MOSFET、20V~200V溝槽MOSFET、600V~1200V溝槽/平面PT與NPT IGBT…等均可提供,功率分立器件平臺產品線可說是相當全面且完整。
而另一個帶動全球半導體/IC市場快速成長的動力是「消費性電子產品」的興起。依據ABI等單位的調查發現,半導體業者2010年營收成長有15%要歸功于人們對于智能型手機的強烈需求。而未來5年中國大陸智能型手機市場的年復合成長將高達31%。「如果我們針對構成智慧手機所要求的各項芯片及技術進行分析,除了會發現嵌入式NVM已成必備項目外,絕大部分都仍在0.11μm制程技術以上。」華潤上華的方浩說,這也代表在新一代的消費性行動裝置中,其芯片必須要有可在有限的空間與電力條件之下,同時滿足各種多樣化的特殊功能,以及能夠依照客戶需求進行彈性設定與程序開發修改的能力。
對此華潤上華也技術發展策略也做出相關響應,不僅選定晶圓廠的標準邏輯平臺技術做為發展標準,以便藉由制程設備的優勢,將制程尺寸縮小到0.11μm,同時也將其研發焦點鎖定在加值流程與特殊應用項目上。「像是強化現行0.18μm及0.13μm邏輯技術平臺的RFCMOS與e-NVM制程,或提供MS/RF、eNVM和HV…等選項,以便供整合性解決方案使用。」方浩表示:「華潤上華作為大陸地區模擬晶圓代工的領導者,己經在滿足新市場需求下建立起一套獨特的技術平臺。像是整合式RF CMOS及嵌入式NVM…等。」
以快制高 心在中國才能在中國生存
IHS的顧文軍表示,由于發展所處的階段及面對市場環境的不同,公司經營所著重的項目亦會有所差異。「美國企業面對所屬的新興市場時,其公司經營重心會以技術創新為主,講求的是跨越障礙的競爭;而臺灣企業處的環境則屬成熟市場,彈性調整速度的快慢與成本降低/整合有極密切的關系;至于中國大陸方面則是要在高速成長的混沌市場中求生存,因此如何快速改變規范,以力求在技術門坎及技術之間達成平衡才是研發重點。」由于大陸有快速成長的廣大市場,而臺灣有技術能力,顧文軍認為,如果兩者能夠互相結合,彼此進行資源互補及共享,對雙方未來的發展會極為有利。
但這種整合不能只是單純地在大陸設立分支據點而已,而是要更用心、更深入的經營。而有鑒于過去許多外商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之后,因為對大陸市場不夠了解熟悉,當地的分支據點又沒有決策權,因此很難對于市場真正的需求進行實時的反應及回饋,導致最后的鎩羽而歸。「特別是現在市場、消費者意識的抬頭,如何調動與整合更多資源,以體現對客戶的產業鏈價值更是相當重要。」顧文軍認為,這唯有公司決策者心在中國,透過軟硬結合的方式,將客戶文化內容融入到由產品轉型而成的平臺上,才有機會在中國大陸生存。「這也意味著全方位的合作已成為趨勢,兩岸未來的合作亦無可避免。」
致力于提供高性價比的代工服務,為IC設計增值
華潤上華成立于1997年,是大陸首家以晶圓代工模式立足中國大陸半導體市場的先鋒,「2008年中國IC設計業者,有超過60%以上是華潤上華的客戶。」目前該公司在無錫、北京、上海、香港、臺灣…等地均有據點,并有員工數4,000余人。華潤上華的余楚榮說,該公司所提出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整合了豐富的制程、一條龍的產業鏈服務、6+8吋的制造平臺組合,以及多樣化的合作模式,如標準代工、客制化制程代工與虛擬IDM模式…等,可為其客戶提出更多選擇空間,同時縮短新品開的發時程,以高性價比的產品贏得市場。「客戶的成功就是我們的成功。」余楚榮再三重申這一概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