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集成電路封測業布局 渤海灣依然空白
9月中,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布了2011年上半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數據,集成電路封裝測試業在位于無錫新區的海泰半導體等新建項目投產的帶動下,銷售收入實現了10.9%的同比增長,規模為364.14億元,依然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中龍頭老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23983.htm報告顯示,上半年中國集成電路總產量達到405.6億塊,同比增長25.2%。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793.26億元,同比增速為19.1%。其中IC設計業銷售額為186.02億元,芯片制造業243.1億元。封測業銷售額占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比例為46%,遠遠高于全球18%的比例。
封測業中國布局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俞忠鈺在曾表示,在整個半導體產業鏈中,中國最有發展潛力的就是封測產業。由于對勞動力成本依賴度更高,更適合中國國情,半導體封裝已成為中國半導體產業鏈的重要組成,到目前為止,中國有超過200家封測企業,盡管很多都是生產低腳數產品的小企業。
隨著本世紀初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大躍進”,美國Amkor、新加坡StatsChipPac等國際背景封測代工公司來到了中國,Intel、意法半導體、英飛凌、瑞薩、東芝、三星等國際主要半導體公司也先后在上海、無錫、蘇州、深圳、成都等地投資設立了封裝測試基地,目前全球前20大半導體廠商中已經有14家在國內建立了封裝測試企業,他們的到來提升了中國封測業整體技術水平。于此同時,以江陰長電為代表的本土封測公司通過收購與自主研發,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已成為德州儀器等國際大廠的代工伙伴。
9月19日,與無錫新區已有7年七年合作之誼的海力士社長權五哲的年內第三度訪錫,與無錫新區簽署了全方位戰略性合作簽訂備忘錄。海力士半導體自2004年簽約入駐新區以來,歷經三次增資,目前已成為國內技術最先進、產能最大的半導體生產企業,企業投資總額從最初的20億美元增至60.55億美元;12英寸晶圓產能也從初期的月產1.8萬片提高到目前的18萬片,生產技術有望在4期項目后提升至30納米級,未來還將全力提升至20納米級。
隨著海力士在中國制造廠的技術提升與產能增加,去年年中由無錫市政府與海力士半導體共同投資建設的封測廠海泰半導體自然成為了受益者。相信產業鏈配套帶給無錫新區與政府的投資回報也是頗豐。
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是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一大中心,從設計到制造到封測,完善的產業鏈成為了長三角地區集成電路企業聚集與不斷發展進步的資本。
隨著中國西部開發的政策出臺,優惠的政策與人力成本的優勢讓英特爾、德州儀器、成芯(Unisem)等國際大廠或新建或遷址或收購,將中國的封測基地安在了成都等西部城市。
渤海灣的等待
北京作為中國高校最集中的城市,人才優勢明顯,IC設計產業在全國名列前茅。中芯國際北京的300mm廠擁有中國最先進的制造技術,受到政府高度關注的二期3座廠房也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劃中。加上中芯天津的200mm廠與Intel大連的Fab68,環渤海地區的集成電路產業鏈只待外包封測業落戶之東風,即可形成完整產業鏈。
據北京市政府相關消息,近幾年來,為引進后道封測企業,政府相關部門已與不少國內外知名封測企業接洽,探討投資建廠事宜,但因成本等因素一直未得到滿意的結果。
由于北京瑞薩、威訊聯合半導體、首鋼日電、與天津飛思卡爾等IDM公司的封測廠目前已帶動了配套封測設備與材料公司在北京的服務布局,環渤海地區的外包封測廠的成立已成為水到渠成之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