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寸晶圓廠產能持續供不應求
工研院(IEK)昨日起一連三天舉行“2011科技發展趨勢研討會”,資深產業分析師彭國柱以“金融風暴后臺灣IC制造業競合與版圖變遷大趨勢”為題進行演講。彭國柱表示,IDM公司轉型,在產品線的聚焦、價值鏈的分工下將釋出更多制造訂單,加上Fabless持續成長,12寸晶圓代工廠產能將供不應求,預料2015年之前,還會有2家晶圓代工廠加入戰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5281.htm彭國柱指出,全球12寸專業晶圓代工廠產能利用率自2007年以來持續超過9成,只有2008年第四季以及2009年第一季時短暫跌破9成,而此次復蘇之后,12寸專業晶圓代工廠產能利用率持續在9成之上,產能吃緊使得廠商擴充產能具有必要性。
根據IEK統計,以今年全球前十五大資本支出的半導體廠中,就有4家是專業晶圓代工廠,包括臺積電、聯電、GF以及SMIC,金額分別為59億美元、25億美元、18億美元、8億美元,年增率分別為120%、436%、227%、321%。
彭國柱進一步說明,全球前四大專業晶圓代工廠連續2年資本支出幅度大過全球半導體產業平均值,從2009年開始拉升,占全球半導體產業資本支出比重達16%,遠高于2008年的8%,到了2010年將再躍升至22%。
彭國柱預料,未來全球半導體產業資本支出的主力將會在晶圓廠,且邏輯IC將會超越記憶體產業,2015年之前,將會再產生2家晶圓廠,因為產業規模夠大,且未來成長性可期。
彭國柱也特別點出IDM委外代工訂單也將會為專業晶圓代工廠帶來訂單利多。彭國柱說,每次制程轉換的時候,就會有IDM放棄轉進,這時候專業晶圓代工廠就可以趁勢崛起,包括晶圓代工前四強,臺積電、聯電、GF、SMIC的成長格局都將可延續。
彭國柱表示,IDM產業12寸晶圓廠投資進入大退場潮,退場速度過快,使得專業晶圓代工廠的12寸晶圓廠產能供不應求,預料晶圓代工業ASP將長期呈現上揚趨勢。
彭國柱指出,從美日歐等國家IDM廠商十大公司轉型實例可以看出,包括分割記憶體、產品聚焦、價值鏈分工的動作都在持續進行,而今年全球前五十大半導體公司IDM占26家,但成長前二十大排名中,IDM僅入榜2家,預料未來,IDM委外比重達5成時,所釋出的商機將達到540億美元,即高達1.7兆新臺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