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業界動態 > 中芯國際欲打破純代工模式

        中芯國際欲打破純代工模式

        —— 首度投資燦芯半導體
        作者: 時間:2010-11-19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收藏

          早在幾年前,全球第三大半導體代工企業聯電便曾投資過多家設計服務企業,其中包括著名的智原電子,這一模式當初曾被業界視為“孵小雞”式代工;巨頭臺積電也有個類似動作,其中最成功的案例是2004年前后投資的創意電子。截至目前,創意已成為臺灣第一大芯片設計與服務外包企業;去年,中東石油資本控制的全球老二Global Foundries也投資了臺灣地區另一家公司虹晶科技,并成為其控股股東。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4693.htm

          至此,全球前四大半導體代工企業已經全部涉足芯片設計與服務。

          燦芯半導體工程部副總裁徐滔對本報說,這一合作模式,對雙方來說具有互補關系。因為,它能填補設計服務與芯片制造之間的“鴻溝”,尤其是面對生命周期較短的通信與消費電子產品市場,能更快作出響應。

          不過,也有不同觀點。半導體研究專家顧文軍對本報說,中芯的動作其實是一種“產業發展的倒退,拾人牙慧”。他說,聯電、臺積電幾年前的這類投資,確實曾豐富了它們的運營模式,但這趨勢目前已不吃香,它們目前甚至開始淡化這一模式,而越來越傾向于在公司內部成立獨立的設計與服務團隊。

          記者獲悉,目前,即便是中芯國際內部的設計與服務團隊,也已超過100人。

          顧文軍認為,中芯屬于追趕者,即便是想效仿對手,也應該選擇規模更大的設計與服務外包企業。

          芯原與燦芯相隔不遠,同樣位于上海張江,它擁有300多人的設計與服務團隊,而燦芯大約只有30人。而營收上,芯原已達幾千萬元,燦芯的營收則遠遠不及。由于中芯已確定注資武漢新芯,北京廠又宣布擴產,產能大幅增加意味著它急需擴大更大的客戶合作。

          芯原上海一位主管不愿評價中芯與燦芯的合作,僅強調設計與服務公司生存策略是開放性,如果被代工資本過度捆綁,很難保持獨立。顧文軍表示,如果是收購倒是可以接受。

          燦芯一位高層顯然不同意這一看法。“我們與中芯都是獨立的公司,資本關系不可能影響到燦芯的獨立運營。”燦芯高層說,公司當然也會與其他伙伴繼續保持合作。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繁峙县| 错那县| 灵寿县| 安西县| 浮梁县| 会同县| 昌图县| 昌邑市| 甘谷县| 建瓯市| 卫辉市| 巴彦县| 额尔古纳市| 松潘县| 新郑市| 溆浦县| 沂水县| 霞浦县| 靖安县| 潢川县| 治多县| 建瓯市| 林甸县| 富川| 富顺县| 白水县| 衡山县| 青浦区| 阿克陶县| 沙雅县| 德庆县| 锡林浩特市| 昭觉县| 三江| 化州市| 遵化市| 彰武县| 潜山县| 剑河县| 页游| 锡林郭勒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