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大潮:芯片公司“轉型”忙
沈建緣 “無論身在何方,你都可以和所需要的所有信息相連接。”也許,比爾.蓋茨在上個世紀就提出的偉大夢想,最終會在芯片廠商的“轉型”中真正變為商業現實。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2508.htm據外媒近日有傳聞稱,歐洲芯片生產商英飛凌和ARM已經成為被收購的目標,其中英特爾有意收購英飛凌,而蘋果可能收購ARM。兩家公司中,英飛凌在有線、無線終端設備行業有著多年的積累,ARM則以提供芯片架構的商業模式被認為是英特爾最強勁的競爭對手。
收購傳聞雖未證實,但全球芯片領域引發新一輪的轉型卻已經拉開大幕。
9月1日,在汽車、智能識別、無線基礎等行業解決方案方面有優勢地位的芯片廠商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 N.V.)宣布,該公司推出一種新的移動設備HDMI 輔助芯片。主要用于智能手機、智能本和上網本。
新產品“體積小、配置性能高,并且需要節省電路板空間和能源,從而提高電池壽命”。這些恰恰都是符合移動設備從模擬視頻接口(如CVBS彩色視頻基帶信號)向數字接口(如HDMI支持的高清信號)的轉變需求。
除了像恩智浦這樣自主開發和調整產品和解決方案的芯片廠商外,更多的芯片企業也進入了“轉型”時代。
8月19日,在PC芯片領域處于壟斷地位的英特爾斥資近77億美元收購美國安全軟件公司McAfee,把觸角延伸到各類互聯網終端設備——涵蓋嵌入式、手持設備和消費電子等領域。
此前,在(WIFI)無線網絡芯片市場擁有90%以上市場份額的創銳訊公司,也以千萬美元的價格并購了一家擁有無源光網絡(PON)和寬帶接入融合(MUX)核心技術的位于中國上海的私營芯片公司,普然通訊。通過并購,創銳訊得以在全球范圍內為客戶提供包括以太網、無線寬帶、電力線在內的更豐富的網絡平臺方案。
芯片公司的戰略轉型顯示出個人與其電腦之間的關系正在發生怎樣的巨大變化——如今,越來越多的個人電腦以智能手機和迷你筆記本電腦的方式出現。
隨著移動網絡與芯片技術的結合,人們傾向與更多地在手機、iPAD、上網本或其他移動終端流或工作,而不是在PC上。信息將不再孤立地存在于電腦中。這對于市場規模高達3.4萬億美元的全球科技產業而言,就像一條走出經濟衰退陰霾的光明大道。實際上,移動互聯網可能是芯片產業進入繁榮期以來最大的發展機遇。
據行業預計,到2020年,移動互聯網設備的數量將由10億升至500億。對于全球的個人及組織用戶而言,支持 Internet和IP的設備的爆炸式增長帶來了新的溝通、協作和開展商務往來的機遇。
很多公司都曾苦思冥想,這種轉變到底會給它們帶來怎樣的機遇呢?這些公司在摸索著前進,試圖找到充分利用這次發展機會的途徑。
創銳訊公司(該公司)副總裁兼亞太區總經理鄭建生指出,“CPU、Wi-Fi、GPS、藍牙技術的整合是未來芯片行業發展的趨勢,產品比較單一的廠商在未來會沒有競爭力。”
該公司目前正直接跟運營商溝通,希望透徹理解運營商的真正需求,甚至是很前瞻性的需求來規劃產品線,以便在三網融合、智能電網、光纖到戶等需求方面尋找更多商機。
有數據統計,2015年將會有150億臺接入互聯網的嵌入式設備,而每臺設備都具有智能化的功能,帶有芯片和操作平臺,能實現與其他設備間的無縫通信和數據交換。相比,主宰了幾十年的PC、筆記本市場正逐步走向飽和,被眼花繚亂的嵌入式設備所取代。
目前的技術缺陷卻正是英特爾們的發展機遇所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