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光輝——光輝歲月 用心耕耘
兵馬俑“外交”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2488.htm支持中國的本土廠商發展,是靳光輝十多年來工作的核心內容。為了將英特爾美國總部的先進技術引進到國內,幫助本土產業發展,靳光輝下足了功夫,而“兵馬俑”外交也成了他開發出來的秘密武器。
1995年,為了加強和美國研發團隊的關系,靳光輝和同事去美國,拜訪英特爾總部的技術研發人員。而隨靳光輝一起漂洋過海的還有很多兵馬俑。
“中國當時的市場很小,客戶不多,訂貨量也少。當時總部的工程師們甚至連實驗室的‘老板們’還很不了解中國市場的情況,因此對中國客戶的支持也未引起重視。而如何讓總部的工程師們和經理人員們了解中國,以用他們的技術來扶植中國的客戶,我們確實動了不少腦筋?其中之一就是,想到了舉世聞名的兵馬俑。于是我們去美國總會帶很多小的兵馬俑為禮物。”
這些充滿的洞神韻的小禮物傳達了中國伙伴的友誼,很受美國工程師的歡迎,靳光輝也從中發現了兵馬俑策略的獨特作用,“后來我很多次開展兵馬俑‘外交’。去美國送兵馬俑,來中國領這些總部的朋友們爬長城。”
1999年,靳光輝去美國總部實習。這次他帶足了兵馬俑。為了讓美國同事了解中國IT市場的狀況,中國IT產業的潛力?靳光輝安排了一對一的交流,總部一線經理、二線經理、工程師、高層經理,靳光輝聊了個遍。130多次的ONE-TO –ONE,給他們講述中國的社會發展、產業狀況,改變他們對中國的印象。靳光輝把那次經歷比喻成“掃描”,“和誰沒談過,我就去找他。每個組、每個人,我都去面對面溝通,給每個人也都送了兵馬俑。”
兵馬俑最閃亮的登場應該是在“高端可用性服務器產品線”扶持項目中。為了說服英特爾美國總部高端服務器的技術總監同意這個項目,靳光輝在三個月時間內,做了七次造訪,卻屢遭挫折。
“我約總監商談這個項目,第一次氣氛很融洽,但是沒有結果。第二次、第三次也是如此。我很糾結,給他打電話的時候,他也是很敷衍。五六次電話之后,他已經煩躁地不理我了。我當時很有挫敗感。”
在“七顧”均被拒后,靳光輝沒有退縮。他在思考,到底是哪里出問題了。朋友的建議讓他豁然開朗,“不是技術總監的問題,是你的問題。因為你沒有把最關鍵的內容講清楚。”
于是,靳光輝先退而做足自己的“功課”,重新做了項目方案,并帶上將軍形象的兵馬俑再次專程去拜訪總監。靳光輝清晰記得,當時,那位總監不在工位,于是他就是在工位等,而當這位總監開會回來時,靳光輝拿出,并特意告訴對方說這是一個將軍俑,“看到我手中的將軍俑,總監當時就愣住了。他看了幾分鐘,很興奮。然后拍著我的肩膀說,太好了!”
一個將軍俑打開了服務器產品項目合作支持的大門。隨后,靳光輝向這位服務器產品總監詳細介紹自己的方案。而在充分了解了中國服務器市場和本土廠商的狀況后,這位總監欣然接受了項目合作計劃。那一刻的感覺靳光輝依然記得,“渙然冰釋的輕松感,太美妙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