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三星電子公司發展模式的啟迪
經典發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1854.htm有人說,韓國以三星為代表是學習模仿日本,成功地重走了一遍日本走過的道路,有一個發展電子工業的基本大法——“電子工業振興法”。
韓國1977年開始生產集成電路,比美、日分別晚16年和11年。和日本如出一轍,同樣以DRAM為抓手,且更大膽地跳過了LSI時代,l984年直接進入64K DRAM生產,躍入VLSI時代,l985年開始生產256K DRAM,1986年量產1M產品,大約用了12年時間便趕上了日本的技術水平。韓國的成功,同樣離不開政府的領導和資助,1983年商工部制定“半導體產業培育計劃”,1983~1986年間共投入2600億韓元,積極支持建立生產基礎和技術開發。l986年又組建了由13家公司參加的“韓國半導體聯合體”,開發4M DRAM以上的VLSI,1986~1988年間共投資l400億韓元,政府和聯合體各出一半。韓國在世界上率先推出4M產品,1994上市256M產品,1996年1GB產品面世。上世紀90年代韓國半導體業崛起,三星成為世界半導體存儲器生產的領頭羊,同時日本企業則節節敗退,慨嘆90年代是它們“丟失的10年(lost decade)”。
上世紀90年代掀起的以TFT-LCD為代表的平板顯示器浪潮,三星公司不甘落后,緊跟日本Sharp公司,于l995年推出22英寸LCD屏,1997年上市30英寸屏,1998年開發出高清LCD TV,并出口美國。盡管三星在監視器、筆記本電腦用LCD產量方面略輸于LG公司,但在電視和公共顯示用的大尺寸LCD屏領域則君臨天下,無出其右者。三星近期積極在LCD電視上帶頭釆用LED背光取代冷陰極管,對未來OLED電視的開發也立居潮頭。
今天明天
如果說國家是經濟的“推手”,那么,像三星這樣對國家經濟至關重要的巨型公司便是“拉手”。三星公司為加強領導,退休了2年的李健熙又回歸到董事長的位置,他強調指出:“世界上許多最優秀的公司正在土崩瓦解,很難說三星公司是不是也會這樣。三星公司今天經營的業務和生產的產品在未來10年內大多會消失。三星公司面對危機,仍將依靠manufacturing(制造)推進公司發展。”
2010年,世界許多電子公司正先后從危機中脫身出來,世界經濟形勢還存在著變數和不確定性。此時的三星公司卻遇機善變,看準了世界消費電子和IT業市場的發展勢頭,為進一步提高公司研發水平、發揮公司產品優勢和擴張生產,作了勇敢大膽的投資。這一年它的生產投資和研發費用合計共有226億美元之巨,比上年翻了一番,不僅創公司歷史之最,也使同行為之側目。
李健熙認為,這個時候的巨大戰略性投資對公司而言是未來增長的機遇,也是幫助國家刺激經濟發展的措施。其中,95.6億美元將用于擴大半導體生產,43.5億美元用于LCD生產,17.4億美元用于數字電視和手機生產,69.6億美元用于研發。
另外,三星公司決定在未來10年中投資206億美元,創建5項新的事業,包括太陽能電池、LED照明、電動汽車用充電電池、生物制藥和電子保健設備,顯示了公司的未來發展方向。5項新事業中,前3項對公司而言實際并非全新業務,是繼承和發展,生物制藥和電子保健設備則是新創的。在這項大規模投資的資金分配為:太陽能電池52.2億美元,LED照明76億美元、汽車充電電池46.9億美元,生物制藥設備18.3億美元,醫療保健設備l0.4億美元。這5項事業到2020年將為公司創造450億美元的營收,4.5萬個工作崗位。屆時,將向GE、Philips和Sony等世界企業發起挑戰。
成功之道
仔細分析三星公司的發展模式,可以得出許多成功經驗值得借鑒。
1. 堅強有力的政策領導
綜觀日韓電子工業的發展以及大型公司的培育,都離不開穩定的政府和健全的政策。戰后日本政府的“倍增計劃”,今日韓國的“747計劃”都起到了經濟推手的作用。兩國“官產學”緊密合作體制下的“電子工業振興計劃”和“VLSI集成電路研究所”等關鍵有力之舉,都將本國電子工業作為主導工業加以培植,并成長為第一工業,使半導體業乘勢而起,發展到了全球盟主的地位。日本政權近年的動蕩,則引起電子行業走向下坡,甚至導致懼怕三星,時下日本流傳著“How not to lose Samsung?”、“Don’t fear Samsung!”等說法。
2. 明確的戰略方向
不言而喻,三星公司是采取了日本“80年代的半導體戰略”、“90年代的FPD戰略”,但它選取的時機正確,做法得當,因而取得了出色的成績。未來發展綠色能源、生物醫療電子也和日本走向略同,順應了世界發展潮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