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顯示器TFT替代品的多模態晶體管
來自薩里大學的 Radu Sporea 和 Eva Bestelink 將在加利福尼亞州圣何塞的 Display Week 上報告他們對多模態晶體管使用的最新研究。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505/470356.htm多模態晶體管 (MMT) 是一種雙門控晶體管,可獨立控制電荷注入半導體通道。
研究人員聲稱,MMT 最初是作為硬件 AI 計算元件開發的,但也能夠簡化顯示電路,同時提高性能和可持續性。
Bestelink 將在論文 62.4 中介紹:接觸控制晶體管作為有源矩陣像素電路的足夠快速的開關。Sporea 將發表一篇特邀論文《利用多模態晶體管導通和關斷電流特性的 1Hz 刷新率 LTPS 自發光顯示器的 95.3 像素設計技術》。
這個話題并不新鮮。在 2021 年 SID 國際研討會上,Sporea 和 Bestelink 發表了 22.2:特邀論文:多模態薄膜晶體管在顯示器及其他領域的機遇。
但該技術現在在 AMOLED 和 microLED 顯示器的模擬應用中顯示出前景。研究人員聲稱,該技術還可以集成到當前的生產線中,干擾最小。
“在大多數顯示器中,工程師試圖消除金屬與半導體相遇處形成的能量屏障,因為它們會限制電流流動。但是,我們沒有解決它們,而是將這些障礙作為晶體管工作方式的核心,“Sporea 在薩里大學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說。
“我們有意識地利用這些效果,已經證明,作為顯示屏核心的電子電路可以用更少的組件和加工步驟制成,從而減少浪費、降低成本并提高性能。”
Sporea 表示,它還降低了運行中的功耗,從而延長了便攜式設備和智能手機的電池壽命。
Bestelink 說:“從薩里大學本科開始,我就一直在研究這項技術,在那里我萌生了開發基于神經行為的晶體管的想法,因此看到它演變成具有現實世界潛力的東西是非常有益的。
她說:“除了顯示器之外,它還可能在微流體、成像陣列和硬件人工智能等領域有重大應用。我們仍在積極研究 AI 的潛力,但徹底改變制造業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特別是如果我們要實現凈零排放的話。
多模態晶體管現在已獲得美國專利保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