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 潘思強
隨著英特爾公司的項目開發團隊不懈創新,時刻關注未來的發展趨勢,未來教育的教材也不斷更新。隨著問題化教學的興起,英特爾于03年推出了教材的5.0版本,突出問題化教學的設計,提倡用一組問題作為框架,逐步加深深度,鼓勵學生進行發散思維。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1733.htm由于這種教學方式非常新穎,當時雖然收集了大量的資料,手頭的資源猶顯不足,連潘老師也犯了難。于是所有工作人員都聚在一起思考,如何能夠更好地引入問題化教學法。他們在不斷碰撞后終于理順思路,將問題細分層次:具體問題——基本上能找到答案;單元問題——引導發散思維;開放問題——沒有固定答案,在學科范圍內講究思維發散;核心問題——指向學科的核心問題。這種問題的細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內容,訓練高級思維能力。同時,為了使教材中的案例更為貼近我國的教學實際,潘老師始終留心記錄著具有中國特色的“原味生活”,并將其不斷融入教材,踏踏實實推進教材“本土化”。
十年彈指一揮間,經過項目專家組的辛勤耕耘,未來教育培訓教材盡管不敢說十分完善,卻也已然相當完備。在教育部師范司組織的對7.0版本教材與國家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標準要求進行的對照研究結果表明,超過80%以上的內容兩者都相符。為此,教育部的“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已將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納入能力建設計劃體系,獲得未來教育核心課程培訓結業證書的教師,被視同參與并通過教師教育技術能力中級培訓。
矢志普及
除了對未來教育教材的本土化工作,多年來,潘老師也致力于在全國培訓教師,普及先進的教育技術與理念,并成為歷年來培訓教師人數最多的主講教師之一。
2005年,潘老師還擔任了西藏、新疆兵團的骨干教師培訓。他帶著二十多人的團隊,每個人選擇一個學科內容,手把手教學。培訓過程中,他們不斷對教學進行設計,整合信息技術。同時,他們也非常注重教師們的反饋,透過反饋反復探討并加以完善教材與培訓內容。在西藏培訓的過程中,潘老師還克服了高原反應,堅持做好培訓工作。
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于2007年推出了網絡核心課程。現在,網絡核心課程已在引領我們前行,web2.0等技術在網絡平臺上得以體現。“基于網絡,我們能干的事還有很多……”,潘老師對未來教育的網絡前景充滿希冀和期待。
10年由衷投入,換來累累碩果。毋庸置疑,隨著教育改的不斷深入與普及,英特爾教育項目培訓出更多的“魔力”教師,惠及更多未來主人。因為有那么多像潘老先生一樣的熱心推廣項目的人,更是因為他們的執著鉆研和持續努力,孩子們得以面向未來享受創新教育。對此,潘老師笑語,善事一樁,何樂而不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