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力行證實臺積電擬于中科建CIGS太陽能廠
臺積電新事業部總經理蔡力行21日表示,臺積電2010年底前將在中科蓋銅銦鎵硒(CIGS)薄膜太陽能廠,透過取得美國CIGS廠 Stion的技術,臺積電未來所生產的CIGS模塊轉換效率必將高于13%。雖然蔡力行不愿透露CIGS產能規劃,但是對于CIGS材料的取得,包括未來缺料爭議較大的銦(In)等,蔡力行則掛保證取得沒問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0208.htm蔡力行出席由臺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舉辦的「國際高科技產業環境安全衛生研討會」后表示,臺積電評估太陽能的各種技術包括主流結晶矽、非晶矽薄膜等許久,最后認為CIGS在中期發展很具競爭力,尤其是未來3~4年將有效展現它的競爭力,主因它的轉換效率及生產成本都十分具競爭力。
透過投入新臺幣16億元取得美國CIGS廠 Stion 21%股份,臺積電正式切入CIGS領域,以成熟性佳、轉換率高且適合量產的濺鍍技術為主。但因Stion的CIGS年產能約5百萬瓦(MWp),且市場對其相對陌生,對其合作案也難以斷定潛力。
蔡力行指出,Stion是自己研發、建立CIGS技術,而非透過技術轉移等,臺積電評估其技術已經可以進入量產,所以Stion將提供技術,而由臺積電來負責生產。
蔡力行說,臺積電可望在2010年底前在中科動土興建CIGS廠。至于廠房動土時間及產能規劃等,很快就可以明朗化,但其它相關細節當下不便透露。不過,Stion目前的CIGS模塊轉換效率在12~13%,而蔡力行有信心,臺積電本身在技術及生產上的優勢,未來所生產的CIGS模塊轉換效率必然超過13%以上。
實際上,CIGS薄膜還有材料稀有化等議題,尤其是銦(In)是稀有金屬,一旦CIGS步入量產后,很容易陷入被稀有料源供應端掌控市場的情勢,但蔡力行說,臺積電投入CIGS,其所需的材料取得沒有問題。
若就國際媒體資料來看,Stion的技術似乎不單只有CIGS,尤其Stion技術長Howard Lee在量子粒子研究上獲得多項專利,這些新技術是否是未來臺積電CIGS后的下個布局方向?蔡力行說,各種新技術都會持續評估,與Stion的合作是在技術及專利等創造雙贏。
針對下半年太陽光電的景氣走勢,蔡力行評析,仍是樂觀可期。雖然歐洲因為德國下半年要下砍補助而有爭議,不過補助下砍就會促使太陽能產品的成本下降,所以就民眾的投資報酬率(IRR)來看,安裝太陽能系統仍有相當穩定且相對一般銀行利息高的獲利率可取得,所以不認為需求會因為補助費率下砍而凍結。
臺積電太陽能在大陸市場的耕耘方面,蔡力行說,大陸市場是不可能不去發展的市場。但仍評估是否適合前往建廠生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