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比亞迪半導體虧損調查:生產線可稱老古董
這是一個結果尚不明朗的賭注,巴菲特和王傳福站在一邊,巴菲特已經賭贏了,但是王傳福暫時還沒有。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00476.htm初冬的傍晚天黑得早,寧波北侖港保稅港區的比亞迪(73.4,-0.70,-0.95%,經濟通實時行情)寧波半導體公司(原寧波中緯)依舊冒著騰騰的熱氣,公司墻上貼滿了新員工的名字,由于人數眾多,許多人還來不及辦理入廠證件。大批身穿比亞迪廠服的員工走出工廠大門,投入茫茫夜色,這里有許多來自深圳的年輕工程師,他們正試圖適應在寧波度過的第一個寒冷冬天。
這些員工身上,承載著王傳福的野心和夢想。“王總(王傳福)今年已經來看過好幾回了,看得出他對我們這里的期望很高。”寧波比亞迪一位員工告訴記者。
原來寧波中緯留下的近10名臺灣高管仍然管理著這個工廠的生產,而在廠房邊一大片未開發的土地上,已經悄然搭起了建筑設備——這里很可能成為比亞迪電動車驅動設備的新生產線。
然而就是這家被王傳福甚至巴菲特寄予厚望的工廠,近來引起了業界頗多猜測。
11月16日,有媒體報道比亞迪寧波工廠發生巨虧,隨即比亞迪股份的股價一路大跌,由最高時的88元港幣一路下探到64元港幣。11月19日,比亞迪股份(1211.HK)發布澄清公告稱,比亞迪寧波半導體有限公司(原寧波中緯積體電路)的實際虧損數額遠低于有媒體報道的每月5000萬的數額。截止到12月1日收盤,比亞股份大漲近10%,報收71.8港元。
資本市場似乎接受了比亞迪的解釋,然而圍繞其電動車戰略,直到今天,這家工廠的真實狀況,仍然像一個謎。
1.71億的合算買賣?
在比亞迪并購該工廠前,寧波中緯可謂命運坎坷。
2002年,臺灣留美博士馮明憲與蔡南雄兩人來到寧波,鼓吹他們的市場理論:國家不應一味支持高檔項目,忽視成熟且經濟效益更好的低端市場。他們認為,當時已經略顯過時的6英寸生產線雖然低端,但基礎市場大,效益應該不錯。
2002年初,注冊于開曼群島的中緯積體電路有限公司在寧波保稅區開設了寧波中緯電路工廠,分次投資2.49億美元,引進臺積電1980年代的6寸半導體生產線,成為寧波市第一家半導體生產企業。
記者在原寧波中緯的工商資料中看到一份當年的項目可行性報告,在報告中提到的,該工廠預計年產6英寸芯片24萬片,實現產值8400萬美元,其中50%用于出口。
然而事與愿違,一直到寧波中緯破產,其效益最好時的月產量也僅為一萬多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