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電機公司通過其 ME 創新基金投資了 Things, Inc.,這是一家總部位于日本的初創公司,開發和提供用于制造的 AI 輔助產品生命周期管理 (PLM) 系統,專門從事從產品規劃到開發再到處置的綜合文檔管理。通過這項投資,三菱電機旨在將其廣泛的制造和控制專業知識與 Things 的生成式 AI 技術相結合,以加速數字化轉型的發展,以應對各種制造挑戰。近年來,日本制造業面臨著勞動力短缺、熟練技術人員老齡化和其他阻礙技能轉移的挑戰。作為回應,數字化轉型計劃(例如實施 PLM 和其他數字系統)取得了快速
今天,英偉達一舉成為全球首個突破4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自4月低點以來,其股價已狂飆89%,勢不可擋。4萬億美元是什么概念?它直接超過了英、法、德等國家的股市總和。回想2017年3月,英偉達發布旗艦數據中心GPU Tesla V100時,英偉達總市值只有700多億美元。今日美股開盤后不久,英偉達股價猛躥超2.5%,市值突破4萬億美元大關。同一時間,全球市值超過3萬億美元的公司只有三家,第二、三名微軟、蘋果的總市值分別為3.75萬億美元、3.14萬億美元。這家1993年誕生于加州的公司,于1999年1月22日
先進封裝正在成為高端手機市場的關鍵差異化因素,與片上系統相比,它實現了更高的性能、更大的靈活性和更快的上市時間。單片 SoC 可能仍將是低端和中端移動設備的首選技術,因為它們的外形尺寸、經過驗證的記錄和較低的成本。但多晶片組件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這對于 AI 推理和跟上 AI 模型和通信標準的快速變化至關重要。最終,OEM 和芯片制造商必須決定適應設計周期變化的最佳方式,以及瞄準哪些細分市場。Synopsys 移動、汽車和消費類 IP 產品管理執行董事兼 MIPI 聯盟主席 Hezi Saar
蘋果的 AI 模型負責人 Pang,據彭博社周一報道,將離開該公司加入 Meta 工作。這標志著 Meta CEO 馬克·扎克伯格再次招募高級 AI 管理人員,以領導他的新 AI 超級智能部門,離開蘋果加入 Meta。據報道,Pang 此前曾負責蘋果公司內部團隊,該團隊負責訓練支撐蘋果智能和其它設備端 AI 功能的基礎 AI 模型。蘋果的 AI 模型并沒有取得太大的成功——它們的能力遠不如 OpenAI、Anthropic,甚至 Meta 提供的模型。據報道,蘋果甚至考慮使用第三方 AI 模型來為其即將推
根據 Information Services Group (ISG) 發布的一份報告,在重大行業變化中,歐洲的汽車和移動企業越來越多地采用人工智能和其他技術來降低成本并提高產品質量。報告發現,區域汽車行業正處于 2025 年的關鍵時刻,因為在歐盟氣候目標和不斷變化的消費者期望的推動下,該行業需要滿足對可持續性和數字化的需求。為了滿足這些需求,企業正在投資 IoT、AI 和機器人技術,以實現實時監控和預測性維護,同時使生產線更加靈活。“歐洲汽車企業正在其業務的各個方面迅速采用數字化和可持續發展實踐,”IS
全球人工智能革命正在推動對先進半導體的空前需求,沒有哪家公司比臺積電更有能力利用這一趨勢。作為全球最大的專營代工廠,臺積電在用于 AI 系統、云基礎設施和自動駕駛技術的尖端芯片生產方面占據主導地位。與 NVIDIA 或 AMD 等直接在軟件和硬件生態系統中競爭的芯片設計商不同,臺積電作為硅片的中立制造商,使其與競爭動態隔絕,使其成為 AI 領域所有主要參與者的關鍵供應商。這一戰略優勢,加上其行業領先的制造能力和有吸引力的估值,使臺積電成為一項引人注目的長期投資。代工
AI 驅動的內容優化工具(從實時語言翻譯和視頻分析到個性化營銷)的快速發展正在重塑各行各業。這些創新的背后是一個無聲的引擎:對半導體和云基礎設施的飆升需求。隨著公司利用 AI 來改進內容創建和交付,為這些系統及其托管數據中心提供動力的芯片正在成為 2025 年及以后的關鍵投資主題。半導體淘金熱:以 AI 芯片為核心全球半導體市場有望在 2025 年達到 6970 億美元,其中 AI 應用推動了超過 20% 的增長。用于訓練和部署大型語言模型 (LLM) 和其他 AI 工具的生成式 AI (gen AI)
(圖片來源:西門子)在人工智能 (AI) 革命的風口浪尖,人們開始擔憂 AI 是否會取代人工。然而,仔細想想,將 AI 應用于零部件制造并不意味著完全用自動化取代人員和流程;相反,AI 能讓效率倍增,通過增強現有系統來提升生產效能。以計算機輔助制造 (CAM) 系統中的智能協作為例:通過分析零部件的 3D 模型并與復雜軟件進行交互,AI 能自動生成刀具路徑優化方案。當傳統生產工藝與智能數據采集相結合時,AI 與全維度數字孿生技術將成為實現下一代數據驅動型制造的核心推動力。工業級AI的必要性盡管 AI 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