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總線設計規范對于CAN節點的信號邊沿各項參數都有著嚴格的規定,如果不符合規范,則在現場組網后容易出現不正常的工作狀態,各節點間出現通信故障。具體要求如表 1所示,為測試標準“GMW3122信號邊沿標準”。
表 1 GMW3122信號邊沿標準
所以每個廠家在產品投入使用前,都要進行CAN節點DUT(被測設備)的信號邊沿參數測試。一般是使用GMW3122信號邊沿測試的CAN測試方法,如下描述:
如圖 1所示,我們以信號跳變過程的20% ~ 80%定義為該
關鍵字:
CAN DUT
隨著電動汽車,無人駕駛汽車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對汽車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和人機交互的增加,傳統的CAN總線在傳輸速率和帶寬等方面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CAN FD應運而生,無疑將是下一個工業行業風口。
隨著電動汽車,無人駕駛汽車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對汽車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和人機交互的增加,傳統的CAN總線在傳輸速率和帶寬等方面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因此改進版的CAN總線應運而生。從2012年第13屆ICC大會上發布,到2015年提交國際標準化ISO 11898系列,CAN FD(CAN with Flex
關鍵字:
CAN 示波器
整合USB 3.1控制器的100系列主機板(MB)即將出貨,當中不僅MB廠廝殺慘烈,英特爾(Intel)與祥碩對決的USB 3.1芯片戰況也備受關注。
據了解,為拉升市占,雙方報價跌速超乎預期,祥碩方案已跌破3美元,而傳輸速度遠勝祥碩方案的英特爾芯片,由10美元一路向下,現已不到6美元,除獲技嘉力挺外,也取得華碩、微星采用,使得擊退威鋒等臺廠的祥碩,原預期可拿下USB 3.1芯片大宗版圖目標恐難實現。
隨著蘋果(Apple)新款MacBook率先導入應用,以及英特爾Skylake平臺將于8
關鍵字:
英特爾 USB 3.1
0引言
分散型控制系統中的現場終端一般由控制器和各檢測模塊構成,它們之間通過一定的通信網絡建立數據的交換鏈路。這種系統具有高可靠、開放性、靈活性、協調性、易維護等優點。然而,該分散型系統也具有終端數量多、分布范圍廣的特點。一旦終端系統軟件存在缺陷或用戶提出新的功能和指標要求時,其升級、維護的工作量和成本都非常大。本文針對上述情況,設計了一種方便、靈活、快速及穩定地對MCU節點進行在線更新的機制。基于LPC11C24微控制器組成的CAN網絡,采用IAP編程技術(In Application Pro
關鍵字:
CAN LPC11C24
CAN總線設計規范對于CAN節點的輸入電壓閾值有著嚴格的規定,如果節點的輸入電壓閾值不符合規范,則在現場組網后容易出現不正常的工作狀態,各節點間出現通信故障。具體要求如表1所示,為測試標準“ISO 11898-2輸出電壓標準”。
表 1 ISO 11898-2輸入電壓閾值標準
所以每個廠家在產品投入使用前,都要進行CAN節點DUT(被測設備)的輸入電壓閾值測試。一般是使用ISO 11989-2輸入電壓閾值標準的CAN測試方法,如下描述:
關鍵字:
CAN 示波器
CAN總線設計規范對于CAN節點的輸出電壓有著嚴格的規定,單個節點的輸出電壓如果不符合規范,則在現場組網后容易出現信號電平不可靠的情況,導致錯誤幀的出現,各節點間無法進行通信。具體要求如表 1所示,為測試標準“ISO 11898-2輸出電壓標準”。
?
所以每個廠家在產品投入使用前,都要測試CAN節點DUT(被測設備)的輸出電壓幅值。一般是使用ISO 11989-2輸出電壓標準的CAN測試方法,如下描述:
如表 1所示負載條件下,選擇被測DU
關鍵字:
CAN ZDS2024
摘要:華南理工大學方程式賽車隊每年都會設計、制造一輛油車和一輛純電動賽車參加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2015賽季,ZLG的新一代隔離CAN收發模塊CTM1051KT將用在華工第二代電動賽車上,助力華工賽車取勝。
一、ZLG新一代CTM隔離CAN收發模塊
ZLG新一代隔離CAN收發模塊,在前兩代產品的基礎上,對內部的隔離DC-DC和隔離信號回路進行優化,獲得了更好的異常保護、耐壓及功耗等性能,適用于BMS、過程自動化、工業通信等場合。
典型應用電路
1、
關鍵字:
ZLG CAN
自1990年奔馳公司發布了第一輛使用CAN-bus通信的轎車之后,CAN-bus便成為了通訊界里一顆閃亮的星星,在車載設備的通訊中更是一枝獨秀。但面對目前這快速發展的新世界,傳統應用方案下的線纜組網,PC機監控已無法滿足我們新時代的需求,限制了CAN-bus通信的應用場合。
如果說手機的使用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那么智能手機的出現,各種APP應用程序的深入用戶群體,則是完全改變了新時代人類的生活方式。物聯網、智能工廠、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無不瞄準了人人必備的手機平臺,這是一個時代的主題,作為通訊
關鍵字:
CAN-bus
汽車行駛記錄儀中的USB HOST相關模塊由單片機、USBHOST接口、FLASH、鐵電存儲體(FRAM)、實時時鐘和電源管理等部分組成。汽車行駛記錄儀工作時,由單片機通過前端接口電路拾取汽車行駛狀態的各種信息,包括車速、發動機轉速和各種車輛開關信號等。汽車行駛記錄儀以實時時鐘為基準,把車輛信息按類別分別存入FRAM和 FLASH。需要從汽車行駛記錄儀中獲取汽車記錄狀態信息時,用戶插入優盤,單片機自動識別優盤并加載驅動程序,當完成設備枚舉和Bulk_Only傳輸協議后,單片機就可以把汽車行駛記錄儀中記
關鍵字:
USB HOST AT89C51RD2
汽車行駛記錄儀(vehicle traveling data recorder)是安裝在車輛上,能夠記錄、存儲、顯示、打印車輛運行速度、時間、里程以及有關車輛行駛的其他狀態信息,并可通過接口實現數據輸出的數字式電子記錄裝置,俗稱汽車黑匣子。汽車行駛記錄儀的使用對遏制疲勞駕駛、車輛超速等交通違章、約束駕駛人員的不良駕駛行為、保障車輛行駛安全以及道路交 通事故的分析鑒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汽車行駛記錄儀(以下簡稱記錄儀)由汽車行駛記錄儀的主機部分和計算機終端的數據分析軟件部分構成。主機部分是記錄儀的核
關鍵字:
CAN P89C52
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實現對快速充電機的智能遠程管理,其監控終端的設計是其中的關鍵技術。結合單片機STM32和實時操作系統μC/OS-Ⅱ,介紹了快速充電機監控終端的整體設計方案,研究了大功率充電機CAN總線及GPRS數據發送的協議制定及軟件設計方法,并對GPRS流量費用進行了經濟性分析。結果表明該監控終端保證監控網絡工作穩定,實現對充電機的運行狀態的監測及其遠程管理。
0引言
隨著國家對新能源技術的大力扶持,電動汽車逐漸成為國家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大力發展的對象,而電動汽車充電站、快速充
關鍵字:
CAN GPRS
作為傳統的語音拾取工具,單個孤立麥克風在噪聲處理、聲源定位和跟蹤,語音提取和分離等方面存在不足,嚴重影響了語音通信質量。如果使用多個麥克風組成陣列,在時頻域的基礎上增加一個空間域,對來自空間不同方向的信號進行實時處理,就可以彌補上述不足。現在已有的麥克風陣列采集處理系統中,大多采用4路麥克風陣列,這類系統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決語音增強、噪音抑制、聲源定位和回聲抵消等問題,但由于4個麥克風個數較少,只能組成一字線陣,十字陣等幾種特定的陣列形狀,三維空間的方向及距離判斷有較大的誤差。設計的16通道麥克風采
關鍵字:
USB CY7C68001
1 概述
隨著數據業務和多媒體業務的快速增加,人們對定位與導航的需求日益增大,尤其在復雜的室內環境,如機場大廳、展廳、倉庫、超市、圖書館、地下停車場、礦井等環境中,常常需要確定移動終端或其持有者、設施與物品在室內的位置信息。但是受定位時間、定位精度以及復雜室內環境等條件的限制,比較完善的定位技術目前還無法很好地利用。
2 RFID工作原理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系統稱為射頻識別系統,其能量供應和數據交換是應用無線電和雷達技術實現的。
關鍵字:
RFID RS232
最近越來越多工程師關注CAN FD,同時也會向虹科反饋CAN FD的產品應用信息。編者覺得對于CAN FD的發布,對于中國的工程師或者是中國對CAN技術的應用將會迎來新的契機。試想,國外累計了20多年的CAN技術呈現出來的新技術-CAN FD,在它誕生沒多久就可以見證和陪伴它的“成長”,對于技術工程師來說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剛好上個月參加CiA在天津的CAN FD技術發布會,期間編者有幸擔當CiA 主席的Holger的現場翻譯,也是收獲良多。當第一次接觸CAN FD,現場
關鍵字:
CAN FD
1系統概述
1.1系統背景
近年來,隨著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國家倡導的節能省地型住宅建設政策廣泛落實,高層住宅建設逐漸成為房地產開發和消費的主體。同時也給售后物業管理帶來了很多新的問題和困難,其中最突出的是電梯設備的使用、維修、管理成本高和物業收費困難等問題。隨著IC卡電梯控制管理系統的研制及應用,對解決以上問題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為物業管理創造了新環境。
1.2系統簡介
IC卡電梯控制及收費系統是集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自動控制技術、IC卡感應技術為一體的完善的智能電梯控制系
關鍵字:
RS232 IC卡
usb-can-rs232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usb-can-rs232!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usb-can-rs232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usb-can-rs232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