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爾必達公司今日表示,計劃收購美國晶片制造商Spansion的NAND閃存資產。Spansion是由日本富士通和AMD組建的合資企業,該公司去年3月申請破產。
爾必達記憶體將斥資30-50億日元(合3400-5700萬美元)收購Spansion的NAND相關資產,其中包括在意大利的一個研發工廠。
爾必達希望提供半導體模組,結合DRAM和閃存功能。這些模組在蘋果iPhone等智能手機方面的運用增長趨勢明顯,爾必達正在追趕DRAM領域的領軍企業三星電子和海力士半導體
- 關鍵字:
爾必達 NAND閃存 DRAM
- 全球1月半導體的銷售額數據出籠,讓分析師們的眼睛一亮,紛紛提高2010年的預測。為什么如此迫不及待,值得思考。
按SIA總裁的看法,全球半導體銷售額1月的最新數據(三個月的移動平均值) 比12月的225億美元上升0,3%,分析推動市場增長在眾多方面, 包括計算機, 手機, 汽車電子和工業應用。如果與去年同期相比, 銷售額增長達47%,顯然與09年1月時正值全球的最低點有關。
SIA總裁Scalise認為,傳統上因為季節的原因, 通常1月會比12月有所下降, 所以
- 關鍵字:
半導體 汽車電子 DRAM NAND閃存
- 繼Intel、美光上個月宣布投產25nm NAND閃存芯片后,韓國兩大存儲廠三星和海力士近日也宣布了自家的30nm以下工藝NAND閃存投產計劃。
海力士將采用26nm工藝生產容量為64Gb的NAND閃存芯片,這和Intel、美光首批投產的25nm芯片容量一致。而三星則計劃在今年第二季度投產27nm NAND閃存。
海力士表示,和30nm工藝相比,新工藝的閃存芯片的產能將翻一番,成本也將大幅度降低。根據韓國當地媒體的報道,海力士將在今年第三季度開始量產 26nm閃存芯片。在這一點上三星已經占
- 關鍵字:
三星 20nm NAND閃存 海力士
- 盡管智能手機在其它許多方面目前比普通手機更為先進,但目前智能手機中所配用的閃存與普通手機里的并沒有太大的區別,仍然使用的是普通規格的閃存,這種閃 存在讀寫性能方面較為一般化。不過這種情況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有望改觀,閃存芯片廠商會為手機制造性能更好,可媲美PC用閃存性能的閃存芯片。
鎂光公司副總裁Brian Shirley稱:“目前大多數播放器使用的都是普通的RAW型NAND閃存,不過我們未來會向手機推出更高級的Managed型NAND閃存。”這種Mana
- 關鍵字:
智能手機 NAND閃存 SSD硬盤 iPhone
- TDK公司2008年11月17日宣布,將于2008年12月開始銷售兼容U.DMA 6的CFG8A系列工業
用CompactFlash(CF)存儲卡和兼容并行ATA(PATA)模式的SDG8A系列固態硬盤
(SSD),最大容量高達16 Gbyte。
這些產品將TDK獨創的NAND閃存控制器(兼容GBDriver RA8 U.DMA 6)與高速、高頻寫
入單層單元(SLC)NAND閃存相結合,從而打造出業內最先進的NAND閃存卡,在高速性
能、耐用性及高可靠性方面邁上了新臺階。
此外,
- 關鍵字:
TDK NAND閃存 控制器
- 《福布斯》日前刊文指出,昔日的服務器巨頭Sun微系統公司正將其新的希望寄托在基于閃存技術的創新產品之上,希望借此恢復昔日的輝煌。
11月3日,Sun推出了一系列基于NAND閃存的數據中心存儲產品。眾所周知,閃存廣泛應用于諸如iPods、筆記本、MP3、MP4產品之中,因為閃存不僅可以提供更快的存儲速度,而且更省電。為此Sun號稱其全新的存儲系統Amber Road不僅更輕薄易于使用,而且其速度和效率是同等產品的4倍。
不像傳統的硬盤,固件方式的閃存沒有旋轉的部件,因此不需要花費
- 關鍵字:
NAND閃存 Sun 硬盤 存儲系統
- 北京時間10月1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半導體儲存及影像產品制造商美光科技(Micron Tech)表示,公司將會關閉位于美國愛達荷州首府博伊西(Boise)的NAND閃存芯片工廠,另外,作為電腦存儲芯片業務重組的一部分公司將在兩年內裁員15%。
美光科技目前的員工總數約為2.26萬人,此次裁員涉及總人數為2850人,其中1500人來自博伊西。
本周四,美光科技表示,消費者需求下降和產品過渡供應導致閃存芯片的售價低于成本,因此公司決定關閉位于博伊西的NAND閃存工廠,并于未來
- 關鍵字:
半導體 美光科技 NAND閃存 閃存芯片
- 10月10日 據知情人透露,五樁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重大交易目前已經擺上臺面,牽涉到日本、臺灣和韓國的芯片制造業巨頭。日本電子業巨頭東芝正在進行談判,意欲收購美國的內存芯片制造商Spansion。內存芯片是手機、筆記本電腦、攝像機、MP3播放器等高科技產品的重要支柱。不過,由于全球金融危機壓抑了消費者的購物熱情,對高科技產品的需求直線降低,導致內存芯片的需求跟著下跌,致使芯片售價低于制造成本。
法國巴黎銀行分析師彼得-于(Peter Yu)說:“這堪比一場完美風暴。這個產業正步入產
- 關鍵字:
東芝 美光科技 內存芯片 NAND閃存
- HDD(混合硬盤存儲)、磁盤存儲技術將會讓位于更簡便的、更有效的SSD(固態存儲)。有什么證明嗎?希捷、西部數據、三星、東芝。英特爾、富士通、AMD、Micron、SandDisk以及LSI邏輯等企業正在開發閃存技術作為下一代處理器,并已形成規模。有一些企業諸如Spansion 和Virident Systems正在開發先進的SSD技術。閃存技術是可移動USB存儲設備的蘋果iPod以及iPhone的核心。戴爾和Sun等多年前就在開發SSD技術。以下分析可以說明為何SSD是HHD的殺手。
高可靠性
- 關鍵字:
NAND閃存 SSD Spansion 存儲 USB
- 據EETimes報道,近來在閃存產業界盛傳希捷(Seagate)將全部或部份收購SanDisk;不過對于這樁可能的婚事,分析師卻不看好。
有人推測Seagate僅對SanDisk的固態硬盤(SSD)業務感興趣;更早的時候還有謠傳指出Seagate將收購Simple Tech (一家SSD和其它產品供貨商)。不過Seagate不愿對這些謠言發表評論,SanDisk也不做任何響應。
雖然身為一家硬盤機供貨商,Seagate對閃存技術非常感興趣,且認為SSD將對其傳統業務構成潛在威脅。為了維護市
- 關鍵字:
SanDisk NAND閃存 Seagate 希捷 收購
- 日本最大的芯片制造商東芝公司計劃將手機用小型存儲卡產能提升60%。昨天,外電引述業內人士的分析稱,隨著日本國內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能在手機上觀看和錄制電視節目,市場對手機內存的需求變得異常旺盛。公司打算逐月增產東芝Micro SD閃存卡,盡量趕在2009年春季實現月產2000萬件的目標。
近日,東芝隆重推出了用于移動數碼消費設備的最大容量嵌入式NAND閃存,預計今年第四季度開始量產。
- 關鍵字:
東芝 手機 存儲卡 NAND閃存
- NAND和mDRAM激增,NOR-less機型增多
手機內存內容是否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
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隨著手機從商用工具發展成隨處可見的大眾通信工具,手機所使用的內存一直基于NOR閃存與SRAM的組合,最近是NOR閃存與pSRAM的組合。但是,這種內存配置正在面臨使用移動DRAM(mDRAM)和/或NAND閃存組合的方案的挑戰。
這種轉變的背后,是因為市場需要大容量、低成本數據存儲用于保存語音/音樂、照片和視頻,NAND最適于滿足這種需求。這些功能也需要手機RAM
- 關鍵字:
手機 NOR閃存 pSRAM DRAM NAND閃存 iSuppli
- 6月5日消息,盡管業內廠商認為存儲卡和優盤市場飽和了,金士頓公司總裁John Tu最近表示,這個市場仍存在巨大的商業潛力。
Tu說,存儲卡和優盤每個月的平均出貨量達2000萬個。巨大的出貨量表明這個市場仍在增長。他認為,存儲卡和優盤將作為消費者與不同種類的內容打交道的一個“平臺”。
雖然許多人認為存儲設備廠商應該向數字內容提供商付費以便為其產品產品增加內容,但是,Tu說應該是內容提供商向金士頓付費,以便通過金士頓成功的銷售網絡、品牌和市場份額來分
- 關鍵字:
存儲卡 優盤 金士頓 NAND閃存
- 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產綜研)與東京大學,聯合研制出了采用強電介質柵極電場效應晶體管(Ferroelectric 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FeFET)的NAND閃存存儲單元??刹翆?億次以上,寫入電壓為6V以下。而此前的NAND閃存存儲單元只能擦寫1萬次,且寫入電壓為20V。以往的NAND閃存只能微細化到30nm左右,而此次的存儲單元技術還可以支持將來的20nm和10nm工藝技術。
此次,通過調整p型Si底板溝道中所注入雜質的條件,使NAND
- 關鍵字:
FeFET NAND閃存 東京大學 產綜研
- 《商業周刊》文章指出,經過一年時間的磨難和快速衰退,半導體廠商們有望在2009年迎來新一輪增長周期。
當業內權威人士正在為美國經濟是否已經陷入衰退而爭論不休時,半導體設備廠商們早就經歷了衰退浪潮的侵襲。標準普爾分析師Angelo Zino表示:“芯片設備產業擁有繁榮周期,它早在一年前就已經進入衰退期,2008年的情況也不太樂觀。”
Zino說,預計今年的半導體設備的銷售額將繼續下滑,主要是因為內存芯片尤其是DRAM芯片的需求疲軟。他說:“我們
- 關鍵字:
半導體 DRAM NAND閃存
nand閃存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nand閃存!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nand閃存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nand閃存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