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通信技術的研究目標是實現各種業務信號高效率、高速率的可靠通信。OFDM(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技術因將整個信道帶寬劃分成若干個子信道,每一子信道用子載波調制時,允許相鄰子載波之間有很大程度的重疊,頻譜利用率高; OFDM技術通過串并轉換過程將高速傳輸的數據變為較低速率的傳輸,從而使傳輸信道具有平衰落特性,可有效地克服信道頻率選擇性的影響,減少ISI對系統性能的影響;OFDM實現調制與解調不同于傳統的調制方式,而是通過FFT的正、逆變換
關鍵字:
通訊 無線 網絡 OFDM 多址接入 無線 通信
引言 超寬帶無線電(Ultra wideband radio)是在輻射波形的基礎上定義的,最常見的關于“超寬帶(UWB)”的定義來源于UWB雷達系統。1989年前,超寬帶信號主要是通過發射極短脈沖獲得,這種技術廣泛用于雷達領域并使用脈沖無線電(IR)這個術語,屬于無載波技術。1989年美國國防部(DARPA)首次使用超寬帶這個術語,并規定若一個信號在-20 dB處的絕對帶寬大于1.5 GHz或相對帶寬大于25%,則這個信號就是超寬帶信號。2002年FCC(美國聯
關鍵字:
通訊 無線 網絡 UWB 超寬帶無線電 無線電 無線 通信
今年2月的CES大展上,高清影音的無線傳輸技術之爭已經初見端倪。高清影音文件的傳輸需要實時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也就需要帶寬保證、降低封包錯誤率以及提高電波干擾的穩定性。Wi-Fi雖然已經在許多家庭中開始普及,并且制定了QoS標準,但是面對高清影音的高帶寬要求,似乎有些力不從心。另一項可供選擇的技術UWB更被看好,UWB在短距離內能提供高達480Mbps以上的速度,如果能克服傳輸穩定性的問題,必然能成為家庭無線娛樂的主流方案。
困擾UWB產業發展的最大問題并不是來自技術本身,而是不同的標準化組織制
關鍵字:
UWB 通訊 數字家庭 Pulse-LINK 家庭網絡
可以說,當今這個無線互連時代的繁榮離不開藍牙技術聯盟(SIG)的貢獻,這個機構主要負責確保數以億計的、具有廣泛兼容性的藍牙裝置如何通過穩固的無線鏈路連接起來并一同無故障地工作。然而,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藍牙的日子屈指可數。多年以來,藍牙技術一直是其他無線技術要替代的目標,結果其市場環境受到無情的壓縮。各種能夠提供更高帶寬、更低運行功耗、更高協議效率的器件,由于這些器件的成本顯著較低,相對簡單容易使用,(由
關鍵字:
藍牙 UWB 通訊 無線 網絡
引言
4G將提供高達100Mb/S甚至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支持從語音到多媒體的業務,實現商業無線網絡、局域網、藍牙、電視衛星通信等的無縫連接,相互兼容。數據傳輸速率還可以根據所要的速率不同進行動態調整。在有限的頻譜資源上實現如此高速率和大容量,需要提高頻譜效率。OFDM技術是可以高效地利用頻譜資源并有效地對抗頻率選擇性衰落。MIMO利用多個天線實現多發多收,在不增加帶寬和發送功率的情況下,可以成倍地提高信道容量。MIMO和 OFDM結合可以克服無線信道頻率選擇性衰落、增加系統容量、提高頻譜利用率,
關鍵字:
通訊 無線 網絡 4G OFDM-MIMO 手機
盡管UWB的發展中存在著頻率管制、標準化及面對其他無線技術的競爭等難題,但是可以預見,它將在消費電子領域、通信領域獲得大規模應用。
超寬帶(Ultra Wide band,UWB)技術始于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脈沖通信技術,利用頻譜極寬的超短脈沖進行通信,又稱為基帶通信、無載波通信,主要用于軍用雷達、定位和通信系統中。該技術是一種新穎的無線通信方式,作為短距離無線高速數據傳輸的一種解決方案,國際電信聯盟第一研究組(ITU Study Group 1)宣布,UWB成為“全球性監管標準”,這意味著開
關鍵字:
通訊 無線 網絡 UWB 無線 通信
MIMO技術近年來得到了很多學者和研究機構的重視,但是它要求信道平衰落的前提條件限制了它在寬帶無線通信中的應用,為了避免符號間干擾,通常需要在接收端加信道均衡器。由于有很多根收發天線,這種均衡器是非常復雜的。另一種解決方法是將OFDM技術與MIMO技術結合起來,利用OFDM技術對多徑的對抗能力[1],去除符號間干擾,實現寬帶高速無線通信。但MIMO-OFDM系統對同步誤差很敏感:在多徑環境下, MIMO-OFDM系統對時間同步的要求很高;頻率同步方面,由于MIMO-OFDM系統可以視為N個并行的MIMO子
關鍵字:
MIMO-OFDM 通訊 同步技術 網絡 無線
以IEEE 802.16e標準為基礎的寬帶無線技術已經成為WiMAX技術的主流,接入無線網絡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為了滿足人們對傳輸速率日益增長和高速移動性的要求,IEEE在相繼推出了802.16a、802.16d、802.16e后,IEEE即將提出下一代的先進空口技術標準——802.16m。 2006年12月IEEE啟動了IEEE 802.16m標準的制訂工作,很多全球著名廠家將參與其中。
WiMAX物理層的技術特點[1]:
(1)在物理層采用正交頻分復用,實現高效的頻譜利用率。
(2)雙
關鍵字:
OFDM WiMAX 關鍵 通訊 網絡 無線 物理層
1、引言
4G移動通信在描繪高速的數據傳輸,提供從語音到多媒體業務豐富業務美好前景的同時,也面臨著兩大挑戰:多徑衰落和帶寬利用率。OFDM技術通過將信道分解為多個正交子信道的方法實現了頻率選擇性多徑衰落信道向平坦衰落信道的轉化,有效地減小了多徑衰落的影響。而MIMO技術能在空間中產生多個獨立的并行信道同時傳輸數據,在不增加系統帶寬的情況下提高了頻譜利用率。因此,OFDM和MIMO技術的有效結合已成為新一代移動通信的必然趨勢。
2、MIMO-OFDM技術
2.1 OFDM技術
正交頻分復用(
關鍵字:
4G MIMO-OFDM 通訊 網絡 無線
在無線廣域網領域,有GPRS與CDMA間的競爭;在無線局域網領域,有Wi-Fi內部802.11b/a/g等技術的競爭。在這種原本已經很復雜的局勢中,UWB的加入讓無線個人網和短距離無線應用市場出現了熱鬧景象。這種競爭、互補與互促,將使無線應用熱潮更加波瀾壯闊! UWB分久必合 超寬帶(UWB)這種原來專屬軍方使用的技術隨著2002年2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正式將其解禁而備受世人的關注。自問世后一直被看作是藍牙技術的替代品,它可以讓電腦或其它電子通訊產品之間通過無線互傳信息,速率
關鍵字:
UWB 通訊 網絡 無線 專題寬帶
超寬頻技術的發展歷程 超寬頻技術的發展模式類似Wi-Fi一樣,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被歸類為軍事技術,但如今極有可能擴展至一般消費性產品領域。根據最新的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的定義,超寬頻(UWB)系統的中心頻率大于2.5GHz,并具備至少500MHz的-10dB頻寬。頻率較低的UWB系統必須具備至少20%的頻寬比(fractional bandwidth)。這些特性讓UWB明顯異于傳統的無線電系統,以往的無線電系統的頻寬比不會超過1%或20MHz
關鍵字:
UWB 通訊 網絡 無線 專題寬帶
Staccato Communications公司和它的運營商伙伴SK Telecom正在利用超寬帶技術(UWB)開發個人局域網。 雙方表示,它們正在合作實施一項手機UWB解決方案,該方案可以同時用于藍牙、高寬帶UWB和多點WiNet服務。 韓國SK Telecom將采用美國Staccato提供的基于ARM9的UWB芯片組,以及Staccato的協議無關(protocol-independent)內核來實施UWB解決方案。 繼IEE
關鍵字:
UWB 通訊 網絡 無線 專題寬帶
在香港舉辦的國際電信聯盟2006年世界電信展會上, UT斯達康公司將與Tzero Technologies合作展示集成超寬帶(UWB)技術的新一代IPTV機頂盒。UT斯達康新推出的這類產品將可使服務供應商在家庭內通過無線方式傳輸高分辨率視頻流,從而降低安裝和設備成本。 UT斯達康公司全球營銷副總裁Brian Caskey表示:“UT斯達康感到自豪的是能夠幫助客戶快速部署可帶來營收的接入服務,而這類服務的終極目標就是成本效益高的端到端IP網絡。在家庭環境
關鍵字:
UWB 通訊 網絡 無線 專題寬帶
盡管UWB兩大陣營之爭仍在繼續,但隨著全球各地UWB頻段相繼確定以及芯片平臺的成熟,UWB產品將在明年年初上市。首批產品將是圍繞PC的無線USB Dangle和無線USB Hub,而集成無線USB的手機、MP3和筆記本電腦將在2007年中上市,隨后出現的可能是采用了UWB技術的無線1394、藍牙3.0甚至是WiFi-UWB融合產品。如果中國的UWB頻段能夠按計劃在年內發布,UWB相關產品可望在2007年上半年上市。最先采用UWB技術的將是無線USB產品。同USB一樣,無線USB也是最先用于PC及外設,然后
關鍵字:
UWB 通訊 網絡 無線 專題寬帶
對于想進軍使用短距離通信產品市場的廠商來說,得到認證的無線USB(W-USB)和UWB Bluetooth都為其提供了不同的機會。它們是否需要在二者之間作出選擇?市場調研公司ABI Research最近發表的研究報告認為,無線USB和UWB Bluetooth都將有發展空間。 “即將運行在WiMedia解決方案上的應用協議,是目前短距離通信市場中最引人注意和競爭最激烈的領域之一。”首席分析師Stuart Carlaw表示,“該市場中的初創公司正在趨向全CMOS方案,
關鍵字:
UWB 通訊 網絡 無線 專題寬帶
mb-ofdm-uwb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mb-ofdm-uwb!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mb-ofdm-uwb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mb-ofdm-uwb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