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面臨破產威脅之際,許多內存供應商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紛紛強調潛在的市場復蘇,試圖向外界描繪出一幅比較樂觀的圖景。但是,雖然預計總體內存芯片價格將在2009年剩余時間內趨于穩定,但iSuppli公司認為,這些廠商不會在近期真正恢復需求與獲利能力。
繼第一季度全球DRAM與NAND閃存營業收入比去年第四季度下降14.3%之后,這些產品市場將在今年剩余時間內增長。第二季度DRAM與NAND閃存營業收入合計將增長3.6%,第三和第四季度分別增長21.9%和17.5%。
圖4所示為iSuppli公
- 關鍵字:
iSuppli NAND DRAM
- 北京時間4月22日晚間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日本爾必達記憶體股價周三大漲近15%,因其計劃大幅上調芯片價格,同時有報導指該公司可能尋求5億美元公共注資以充實資本。
該公司下月起將上調晶片價格約50%,因為先前的減產已經緩解芯片產業供應過剩的局面。爾必達是全球第三大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廠商。
芯片廠商在過去繁榮時期的過度投資,導致產業步入長達兩年的下滑,奇夢達被迫申請破產,而累累虧損的爾必達亦被迫與臺灣記憶體公司結盟,后者是臺灣政府設立的企業,旨在救援本地芯片廠商。
全球經濟
- 關鍵字:
爾必達 DRAM 晶片
- 按全球第一大光刻設備供應商ASML公司的預估,其Q1的銷售額將從08年Q4的4.94億歐元下降到1.84億歐元,而去年同期為9.19億歐元,下降達80%。
ASML預計Q2的銷售額在2.1-2.3億歐元間,因為受工藝制程的進一步縮小推動,產業可能會在今年下半年開始復蘇,訂單回歸到4.0-5.0億歐元。新的工藝制程會要求購買新的或者升級現有的設備。
如08年僅只有各領域的領先者在購買設備,主要集中在如閃存flash的45nm、DRAM的55nm及代工的45nm客戶。預計2009年會加速工藝制
- 關鍵字:
ASML 光刻 DRAM
- DRAM價格持續低于現金成本;2009年資本支出大減56%
隨著全球DRAM產業面臨了超過二年的不景氣,加上去年下半年金融風暴襲卷造成消費需求急凍之下,2008年DRAM顆粒價格下跌逾85%,2009第一季DDR2 667Mhz 1Gb價格回到了0.88美元均價,但仍在材料成本與現金成本之間,在DRAM廠本身面臨到極大的現金流出壓力下,不僅要大幅減產因應,對新制程轉進,也在大減資本支出下延后時程。根據集邦科技調查統計,全球2009年的DRAM資本支出已經下修至54億美元,比起2008年時122億
- 關鍵字:
集邦 DRAM 摩爾定律
- 繼三星電子和海力士之后列世界第三位的存儲芯片企業——日本爾必達公司總經理坂本幸雄作為日本半導體業界的先鋒隊隊長站了出來。本月初他與臺灣政府結成“反韓國半導體同盟”,主導“打倒韓國”的計劃。
坂本幸雄在接受日本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們要改變世界存儲芯片市場的格局,形成日本和臺灣同盟占有40%市場,三星電子30%、其余企業30%的市場格局。”也就是說,他根本沒把世界排名第二的海力士放在眼里。
坂本幸雄
- 關鍵字:
海力士 DRAM 存儲
- 臺灣政府面臨對臺灣記憶體公司(Taiwan Memory)越來越嚴格的審查。為了改革臺灣陷入困境的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芯片業,臺灣政府成立了臺灣記憶體公司。
臺灣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天通過了一項提案,要求政府定期提供有關臺灣記憶體公司的報告。
提出提案的反對黨立委潘孟安表示,臺灣記憶體公司的結構已經與立法者和行業的預期大不相同。“臺灣記憶體成立時,我們以為它能加快產業整合,幫助臺灣與韓國競爭,但希望的火花變成了曇花一現。”
臺灣記憶體公司是為了應對D-Ram產業迄今
- 關鍵字:
TMC Dram
- 日前日本政府與臺灣當局達成共識,將針對日本半導體大廠爾必達公司及臺灣當局出資設立的臺灣內存(TMC)公司的合作提供支持。
報導指出,日本經濟產業省的審議官木村雅昭近日造訪臺灣當局,一致同意期待爾必達與TMC的合作。
日本本期國會將審議有關產業活力再生特別措施法(簡稱「產業再生法」)的修正案,爾必達正考慮在修法之后,運用官方的紓困金以增強資本。
日本政府也在檢討該修正案通過后,如何提供具體的支持。
報導指出,TMC是臺灣官民合資所成立的新公司。爾必達于4月1日決定將與TMC合作。
- 關鍵字:
TMC DRAM
- 臺灣內存公司(TMC)可望在4月30日前正式向行政院國發基金遞出投資申請書,臺塑集團亦不甘示弱,提出新臺幣300億元(新臺幣,下同)投資申請,“工業局”局長杜紫軍對此表示,“行政院”國發基金收到臺塑集團申請后,亦會受理審查。由于政府樂見業界良性競爭,因此,會由工業局撰寫投資TMC和臺塑集團的建議書給國發基金,供該基金管理會做投資審查參考。
近期TMC將完成公司設立,最快趕在4月底前向國發基金申請投資,國發基金管理會在收到TMC投資申請后,將啟動一連
- 關鍵字:
TMC DRAM
- 全球DRAM廠持續減產,以減少虧損及資金流出,并放緩制程技術推進時程;集邦科技預期,今年全球DRAM產業資本支出約54億美元,年減56%。
集邦科技表示,50納米制程技術每片晶圓顆粒產出量可望較60納米制程增加40%至50%,有助于制造廠降低成本達3成以上。
只是集邦科技估計,以目前DRAM制程來看,DRAM生產線升級至浸潤式技術所需設備費用,及其它轉進新制程所需支出,每1萬片產能需要1億美元左右的資本支出。
而減少資金流出,為DRAM廠當務之急,期能安然度過這波景氣寒冬,因此,集邦
- 關鍵字:
集邦 DRAM
- 臺塑集團旗下南科董事長吳嘉昭近日表示,臺塑集團會在DRAM領域堅持走下去,而美光技術在當下是「上選」,如果政府不幫忙,南科和華亞科也會自強,將辦理增資,改善財務結構。吳嘉昭指出,南科在DRAM制程技術研發說可說是一步一腳印,在8年前就與IBM等公司一起投入,已擁有相當的技術,目前研發團隊約 800人,至今投入研發經費也已新臺幣400億元,雖然負擔相當大,但8年來已具備深厚基礎,希望政府重視南科在這方面的努力。
南科在去年和美光簽訂10年密切而對等的合作開發合約,吳嘉昭說,雙方在 1-2年內將共同
- 關鍵字:
臺塑 DRAM 內存
- DRAM整并計劃出現戲劇化發展,臺塑集團宣布,美光將全面移轉技術給臺塑集團旗下的華亞科、南亞科兩家DRAM廠,并公開表示不加入臺灣內存公司(TMC)。
美光和臺塑集團聯姻,徹底打亂了“經濟部”成立TMC,意圖整并國內DRAM產業的一盤棋。尤其,TMC日后和爾必達完成結盟后,不僅要力抗韓國DRAM業的強大競爭壓力,還要面對臺塑集團的正面挑戰,可說腹背受敵。
TMC成立以來,目前僅得到政府承諾提撥300億元的資金挹注,論財力,遠不及臺塑“家大業大&rdquo
- 關鍵字:
臺塑 DRAM
- 臺灣“經濟部”及TMC(臺灣內存公司)欲一舉整合美、日、臺DRAM產業,共同對抗韓國,但此愿景目前已宣告落空。據《蘋果日報》報導,美光 (Micron)合作伙伴華亞科總經理高啟全證實,美光已向TMC籌備召集人宣明智表明不加入意愿。TMC則低調不回應。
宣明智在4月1日記者會上還表示美光參加意愿頗高,但美光執行長Steve Appleton之后在法說會中表示,他對產業再造意愿不高,與爾必達合作并不適合美光。負責實際談判任務的華亞科執行副總Michael Sadler更直言,
- 關鍵字:
美光 DRAM
- 臺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指出,2008年臺灣IC產業產值約為1兆3743億元,較前年減少了8.1%;預估今年仍將持續受到全球景氣衰退影響,整體產值更將掉至兆元之內,約9845億元,年減 26.9%,其中又以IC制造業衰退33.5%最多。
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所公布的數據,2008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全年總銷售值達2486億美元,較2007年衰退2.8%;總銷售量達5606億顆,較2007年衰退3.4%;2008年平均銷售價格為 0.444美元,較2007年成長0.7%。
- 關鍵字:
IC 晶圓 DRAM
- 4月上旬DRAM合約價再度持平,這已是DRAM合約價連續10周幾乎是紋風不動,近期DRAM廠和PC OEM大廠拉鋸戰升溫至最高點,由于全球DRAM價格持續低于現金成本,以全球每1季DDR2產出18億顆、每顆平均成本1.8~1.9美元計算,過去10周價格拉鋸戰,造成全球DRAM廠虧損金額逾新臺幣500億元。DRAM廠表示,現在DRAM模塊占PC成本只剩下3%不到,相較于過去高峰期達10%比重,實在令業者感慨不已!
內存業者表示,近期盡管DDR2現貨價格來回漲跌,合約價卻都是不動聲色,只要合約價漲不
- 關鍵字:
Samsung DRAM
- 韓國DRAM廠三星、海力士傳出擬調漲4月DRAM合約價,臺灣南科日前表示,近期減產效應明顯出現,加上市場需求大幅增加,已向客戶端提出希望4月上旬合約價調漲15%到20%,實際調漲多少還未定。
海力士傳出調漲DRAM合約價10%到20%之間,三星也擬漲價。據分析,DRAM廠喊出合約價調漲,客戶端需求是否能調漲得成,還是未知數,即使調漲,還是未達生產變動成本。
華邦電、TMC首度會談
華邦電董事長焦佑鈞、副董事長章清駒日前與臺灣內存公司(TMC)召集人宣明智會面,市場解讀彼此將有合作可能
- 關鍵字:
力晶 DRAM
lpddr5x dram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lpddr5x dram!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lpddr5x dram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lpddr5x dram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