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在75年前使用寶麗來 (Polaroid ) 相機拍攝出世界上第一張實時成像照片時,便是一項以逼真 2D 影像迅速捕捉 3D 世界畫面的創舉。時至今日,人工智能 (AI) 研究人員反將此作法倒轉過來,亦即在幾秒鐘內將一組靜態影像變成數字 3D 場景。 NVIDIA Research 透過人工智能,在一瞬間將 2D 平面照片變成 3D 立體場景這項稱為逆向渲染 (inverse rendering) 的過程,利用 AI 來預估光線在真實世界中的表現,讓研究人員能利用從不同角度拍攝的少量 2D
關鍵字:
3D CPU GPU NVIDIA
3月31日消息,經過長達五年的努力,英特爾在研發獨立圖形處理器(GPU)方面的工作終于取得了成果,該公司于美國當地時間周三發布了首批專為筆記本電腦視頻游戲設計的新產品?! ∵@款新的圖形處理器被稱為Arc 3,雖然芯片本身將用于筆記本電腦,但其背后的技術已經遠遠超出了視頻游戲的用途。英特爾客戶圖形產品和解決方案副總裁羅杰·錢德勒(Roger Chandler)表示,Arc的架構、人工智能(AI)處理能力和支持軟件將由英特爾服務器和PC業務部門共享。每個單元將能夠采用共同的構建模塊,然后將這種技術提煉成針
關鍵字:
英特爾 Arc GPU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在“2022游戲開發者大會(GDC 2022)”上推出了其下一代移動游戲圖形處理解決方案。借助于Open 3D Engine(O3DE)的開源跨平臺3D引擎,Imagination運行了采用硬件加速的全域光照光線追蹤解決方案,它可用于未來的零售設備。Imagination的PowerVR開源GPU驅動程序已經被Mesa 3D圖形庫所接受,開啟了為Kernel貢獻代碼的進程。這是為開發者創建開放生態系統方面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此外,Imagination還宣布與
關鍵字:
Imagination GDC 2022 移動游戲解決方案 GPU
在3月23日舉行的GTC 大會上,英偉達正式宣布推出采用 NVIDIA Hopper 架構的新一代加速計算平臺,同時發布其首款基于 Hopper 架構的 GPU — NVIDIA H100。根據英偉達介紹,H100 NVIDIA GPU帶來了六項突破性創新:第一,世界最先進的芯片。英偉達表示,H100 由 800 億個晶體管構建而成,這些晶體管采用了專為 NVIDIA 加速計算需求設計的尖端的 TSMC 4N 工藝。同時,H100 是首款支持 PCIe 5.0 的 GPU,也是首款采用 HBM3 的 GP
關鍵字:
英偉達 Hopper GPU
Super Micro宣布推出一項革命性技術–通用 GPU 服務器,其可簡化大規模 GPU 部署,設計符合未來需求,甚至支持尚未公開的技術,將為資源節約型服務器提供最大彈性。 Supermicro推突破性通用GPU系統,支持所有主要CPU、GPU和Fabric架構通用 GPU 系統架構結合支持多種 GPU 外形尺寸、CPU 選擇、儲存和網絡選項的最新技術,整體經過優化,可提供擁有獨特設定和高度可擴充的系統,并針對每位客戶的特定人工智能(AI)、機器學習(ML)和高效能運算(HPC)應用程序進行優
關鍵字:
Supermicro GPU CPU Fabric
AI芯片主要承擔推斷任務,通過將終端設備上的傳感器(麥克風陣列、攝像頭等)收集的數據代入訓練好的模型推理得出推斷結果。由于終端場景多種多樣各不相同,對于算力和能耗等性能需求也有大有小,應用于終端芯片需要針對特殊場景進行針對性設計以實現最優解方案,最終實現有時間關聯度的三維處理能力,這將實現更深層次的產業鏈升級,是設計、制造、封測和設備材料,以及軟件環境的全產業鏈協同升級過程。相比于傳統CPU服務器,在提供相同算力情況下,GPU服務器在成本、空間占用和能耗分別為傳統方案的1/8、1/15和1/8。人工智能服
關鍵字:
AI芯片 GPU 壁仞科技 地平線
四大類人工智能芯片(GPU、ASIC、FGPA、類腦芯片)及系統級智能芯片在國內的發展進度層次不齊。用于云端的訓練、推斷等大算力通用 芯片發展較為落后;適用于更多垂直行業的終端應用芯片如自動駕駛、智能安防、機器人等專用芯片發展較快。超過80%中國人工智能產業鏈企 業也集中在應用層。?總體來看,人工智能芯片的發展仍需基礎科學積累和沉淀,因此,產學研融合不失為一種有效的途徑。研究主體界定:面向人工智能領域的芯片及其技術、算法與應用無芯片不AI , 以AI芯片為載體實現的算力是人工智能發展水平的重要衡
關鍵字:
AI芯片 GPU ASIC FPGA 行業研究
近年來Intel公司大力發展GPU業務,AMD公司有多位重量級高管跳槽到Intel。但日前,在Intel工作了14年之久的GPU大牛Mike Burrows跳槽到AMD了。Mike
Burrows已經在領英上確認此事,他在一個月前就離開了Intel,去往AMD擔任圖形業務主管,在Intel的時候擔任游戲和圖形高級技術部門首席技術官和總監,2008年加入Intel之前在微軟xbox業務部門工作。Mike
Burrows加入AMD之后頭銜變成了高級副總裁,負責在實時圖形和計算領域尋找顛覆性技術,其
關鍵字:
INTEL GPU AMD
1.AI芯片市場概述:2022年訓練芯片(用于機器循環學習獲得更佳參數的芯片)中國市場規模45萬片,單價1萬美元/片,市場規模為45億美元2022年推演芯片(模型訓練完成后不需要龐大計算量,需要盡快獲得推理結果的芯片),中國市場規模35萬片,單價2500美元/片,市場規模為8.7億美元訓練芯片:GPU占95%,ASIC和FPGA約占5%。推理芯片:ASIC占5-10%(國內華為比較領先),FPGA占不到1%,剩下都是GPU。國外的推理芯片里ASIC占比比中國相對高一些。2022年中國AI芯片整體規模增速大
關鍵字:
AI芯片 GPU ASIC 市場分析
在芯片行業,人才永遠是稀缺資源,尤其是涉及到關鍵節點,關鍵制程的時候,有經驗的高級技術人才,能夠極大的提升良品率和降低試錯成本。而隨著全球芯片產業的競爭加劇,搶人大戰一觸即發。近日,據海外媒體報道,AMD GPU首席SoC架構師Rohit Verma于本周早些時候跳槽到英特爾。據悉,Rohit
Verma自2013年以來一直在AMD工作,在八年多的職業生涯中,Verma從事的項目涵蓋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的獨立顯卡以及涉及CPU、GPU、結構、電源管理和安全性更廣泛的SoC架構設計。Verma在成為A
關鍵字:
AMD GPU intel
日前有證據顯示,Intel正在開發一款專門用于比特幣挖礦的“礦卡”,確切地說是ASIC加速芯片,并與大客戶達成了長期合作。今天,Intel正式官方宣布了這款特殊產品,并圍繞其成立了一個新的業務部門。Intel將其定位為“區塊鏈加速器”(blockchain accelerator),利用了Intel實驗室數十年來研究的加密技術、哈希技術、超低壓電路技術,不但面積非常小,而且能效極高,號稱SHA-256算法挖礦性能的能效比是主流GPU顯卡的1000多倍。更多技術細節,將在本月晚些時候的ISSCC國際固態電路
關鍵字:
Intel 礦卡 GPU
今日,三星宣布推出全新高端移動處理器Exynos 2200。這是一款全新設計的移動處理器,配有強大的基于AMD RDNA
2架構的Samsung
Xclipse圖形處理單元(GPU)。憑借目前市場上先進的基于Arm?的CPU內核和升級的神經處理單元(NPU),Exynos
2200將實現更好的手游體驗,同時增強社交媒體應用和攝影的整體體驗。三星半導體 Exynos 2200 三星半導體 Exynos 2200三星電子系統LSI業務總裁Yongin Park表示:“Exynos
2
關鍵字:
三星 Exynos 2200 AMD Xclipse GPU
財聯社(上海,編輯史正丞)訊,當地時間周二,英偉達高級副總裁Jeff Fisher以視頻方式亮相今年的CES展會,官宣了一系列軟硬件新產品?! ∽鳛楣镜暮诵臉I務,新顯卡依然是外界關注的焦點,Fisher周二的演講中也提及了四款新產品。在桌面級顯卡方面,英偉達推出了新的入門級產品RTX 3050,這張卡同樣搭載第三代Tensor Core,配置8GB GDDR6顯存。官方表示,這張顯卡能夠在2K分辨率并打開光追的情況下,以高于60幀的畫面運行最新游戲。(來源:英偉達,下同) 英偉達表示,根據游戲平臺
關鍵字:
英偉達 顯卡 GPU
根據摩爾定律,集成電路上可以容納的晶體管數目在大約每經過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但當集成電路領域進入后摩爾時代,人們在追求極致的物理工藝的同時,也在探索其他提升算力的方式。2021年12月15日,光子計算芯片公司曦智科技發布了其最新高性能光子計算處理器——PACE(Photonic Arithmetic Computing Engine,光子計算引擎),——單個光子芯片中集成超過10,000個光子器件,運行1GHz系統時鐘,運行特定循環神經網絡速度可達目前高端GPU的數百倍,PACE成功驗證了光子計算的
關鍵字:
曦智科技 光子計算 PACE GPU
近日,芯動科技再傳捷報,其潛心為中國5G數據中心定制的高性能顯卡GPU芯片——“風華1號”回片測試成功,全球首發在即。
關鍵字:
GPU 風華1號
gpu ip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gpu ip!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gpu ip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gpu ip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