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國外媒體報道,拉丁美洲的LTE用戶只占全球總量的很小一部分,但最近該地區的增長迅速,多家分析機構預測該地區未來五年的新增LTE連接數量將達1.8億。
4GAmericas在報告中援引市場分析機構Ovum的數據稱:2015年3月,該地區共有1600萬LTE用戶,在過去12個月中新增1300萬。
2015年第一季度,全球LTE用戶總量達6.35億,較2014年第一季度大增150%,其中拉美地區只占總量的2.5%。但該地區396%的增長速度表明,這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4GAmeric
- 關鍵字:
LTE
-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11日宣布,旗下擁有的LTE、LTE-Advanced行動上網通訊技術標準關鍵專利(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指在標準化產品在生產過程中需用到的重要技術)已躍居全球之冠。
韓國聯合通訊社(Yonhap)報導,三星引述臺灣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的統計指出,該公司擁有的LTE相關標準關鍵專利約占全球17%,相較之下LG電子(LG Electronics)、高通(Qualcomm)擁有的專利權占比都是14%,愛立信(Ericsson
- 關鍵字:
三星 LTE
- 導讀:LTE,就是我們常說的4G,但是LTE具體是什么呢?它的原理是什么樣的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學習一下吧~~~
1.LTE原理--簡介
LTE,全稱為Long Term Evolution,商業宣傳上通常被稱作4G LTE,它以OFDM/MIMO為核心的技術。LTE是應用于手機及數據卡終端的高速無線通訊標準,該標準基于舊有的GSM/EDGE和UMTS/HSPA網絡技術,并使用調制技術提升網絡容量及速度。FDD-LTE已成為當前世界上采用的國家及地區最廣泛的,終端種類最豐富的一種4G標準。
- 關鍵字:
LTE 4G LTE原理
- 在28日高通舉辦的無線技術分享會上,高通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首席運營官羅杰夫詳細講解了高通在LTE載波聚合與Wi-Fi方面的最新進展,他認為“載波聚合技術將成為中國LTE的下一步”,“未來將是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
羅杰夫指出,迄今為止,智能手機只能同時接入一個載波信號,當每個設備被局限于一個載波信號,網絡信息流通就會超負荷,使上傳和下載的速度受影響。載波聚合可使智能手機合并高達3個下載信號和2個上傳信號,從而使網絡更通暢,覆蓋信號更穩定。
- 關鍵字:
高通 LTE
- 在政策扶持及資金環境的改善下,大陸的半導體產業發展愈見樂觀,為掌握此波契機,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CEC)特別成立華大半導體公司,做為半導體業務的統一營運平臺,藉由將集團內相關IC設計公司納入華大半導體旗下,以進一步發揮各子公司之間的合縱連橫之效。
其中,北京中電華大更挾著在智慧卡晶片設計累積10余年的豐富經驗;進軍導航衛星產業領域,且將在今年領先業界量產整合基帶及射頻的北斗多模相容GNSS定位系統單晶片(SoC)。
為彰顯扶助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決心,大陸當局已于2014年9月成立&
- 關鍵字:
半導體 GNSS
- 1 什么是CAT等級
根據國際電子電工委員會IEC1010-1的定義,我們把電工工作的區域分為四個等級,分別稱作CAT I,CAT II,CATIII和CAT IV。CAT等級是向下兼容的,也就是說,一塊CAT IV的表用在CAT I,CAT II,CATIII下使用是完全安全的,但是一塊CAT I的萬用表用在CAT II,CATIII和CAT IV環境下使用就不保證安全了。
2 CAT等級對用戶意味著什么
CAT等級意味著對客戶的人身安全承諾!它不僅僅是耐高壓!CAT等級嚴格規定了
- 關鍵字:
CAT 萬用表
- 對于網絡設備開發者而言,只要稍稍關注一下LTE通信的需求現狀即可對未來發展趨勢了然于胸。根據近日預測,到2018年,移動數據流量將增長11倍。在流經無線網絡的190EB數據中,將有一半以上經由LTE網絡傳輸。
為了大規模普及更為快速的LTE服務,無線服務提供商必須通過加大對回程及核心網絡基礎架構的投資,來實現更大的帶寬和更快的速度,而這也是預計2018年無線互聯設備增至100億件以上的必要條件。擴展LTE網絡會影響無線網絡設備開發的多個方面,包括以太網交換、蜂窩基站高性能處理器、改進后的回傳系統
- 關鍵字:
LTE NFV
- 現在Wi-Fi和蜂窩技術已經成為了兩大最為成功的無線技術。多年來,它們一直優勢互補,而此時它們似乎正在相互融合。人們對無線容量的要求一直很高——而現在正是促進技術融合的最佳時機。但這一切如何實現,卻完全是另一回事。
Wi-Fi最大的優勢在于,它是在未授權的頻譜上運行的,任何人都可以部署Wi-Fi網絡,而且能夠支持人們能想到的幾乎所有智能手持設備或物聯網設備。Wi-Fi最適合的是大容量、高密度且低移動性的室內應用。另一方面,蜂窩技術在過去幾十年里橫掃全球,打造出了一個數萬億
- 關鍵字:
Wi-Fi LTE
- 長程演進計畫(LTE)晶片商家數再減。繼博通(Broadcom)于2014年退出LTE數據機(Modem)晶片市場后,NVIDIA近日也宣布自5月起將逐漸停止其LTE行動數據機業務運作,相關技術與業務也公開求售。未來,該公司將聚焦游戲、車用及云端三大高成長應用領域,持續發揮其視覺運算核心技術的價值。
NVIDIA執行長黃仁勛表示,現今生活周遭處處可印證視覺運算的重要性,而NVIDIA在此一技術上的專業能力,將使該公司在深度學習、虛擬實境和自動駕駛汽車等領域擁有領先地位。
據了解,NVIDI
- 關鍵字:
NVIDIA LTE
- 行動裝置處理器市場競爭愈演愈烈。面對智慧型手機市場成長趨緩,高通、聯發科及英特爾等行動晶片大廠,無不加緊將中階及入門款方案升級至64位元架構,并支援更高傳輸速率的LTE-A規格,期以更誘人的性價比,吸引手機制造商青睞。
行動處理器發展邁入全新里程碑。今年全球行動通訊大會(MWC)上,64位元與先進長程演進計畫(LTE-A)方案可說是處理器廠火力展示重點,包括高通(Qualcomm)、聯發科、英特爾(Intel)及邁威爾(Marvell)皆不約而同強打相關解決方案,不僅將促進智慧型手機加速升級至6
- 關鍵字:
英特爾 聯發科 LTE-A
- 對于在室外環境工作的移動機器人通常使用慣導/衛星組合導航方式。慣性導航系統[1]具有完全自主、抗干擾強、隱蔽能力好和輸出參數全面等優點,但它的魯棒性極低,誤差會不斷隨時間累積發散。衛星導航系統具有精度高、定位范圍廣和誤差不隨時間累積等優點,但其自主性差、易受外界遮擋和干擾、接收機數據更新頻率低等缺點。因此工程上常常將兩者互補結合使用,組成衛星/慣性組合導航系統。
本文以低功耗MSP430F149為核心,設計了能夠同時實現衛星導航(GNSS)接收機、慣性測量單元(IMU)、氣壓高度等導航信息的高速
- 關鍵字:
MSP430F149 GNSS
- 華為在中國香港再次刷新年初它在英國和韓國創下的速度記錄:4月23日,華為宣布與香港最大的本土運營商香港電訊HKT,聯手推出理論速率高達450Mbps的站間三載波聚合LTE-A服務,完成一部6.37GB的1080P全高清電影下載只需要2分多鐘。目前HKT已在現網中全面商用兩載波聚合業務《通信產業報》(網)記者在香港街頭使用商用手機實測的峰值速率超過275Mbps,并計劃在年底正式商用三載波聚合業務。
此前,華為與英國EE和韓國LGPLUS已推出了三載波3CC CA業務,幫助運營商獲得了無可比擬的競
- 關鍵字:
華為 LTE-A
- 4G的網速最快能夠達到多少?很多人說是100Mbps,這并沒有錯,因為國內運營商現在宣稱4G峰值速率為100Mbps。但這并不是唯一答案,可能會是300Mbps、450Mbps,甚至更高。因為作為LTE的演進,LTE-A(LTE-Advanced)技術在全球已經風起云涌,國內運營商也在積極準備。LTE-A借助載波聚合等關鍵技術,能夠提供比LTE快數倍的速率。
LTE-A掀起全球風暴
GSA(全球移動設備供應商協會)今年4月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目前全球共有644家運營商投資建設LTE網絡,已
- 關鍵字:
LTE-A 4G
- 在終于擺脫了反壟斷案和重罰后難堪的第一季財報之后,高通高調出現在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GMIC 2015上。除了手機芯片之外,4G LTE Advanced、智能機器人、物聯網等成為高通著眼的未來技術,在高通執行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Matt Grob口中,未來一年將有很多事情要發生。
?
第一件事
4G LTE Advanced年內大陸部署
總理說“升網速、降資費”,高通怎么破?高通給出的答案是——LTE Advanc
- 關鍵字:
高通 LTE-A
- 為了提供更具吸引力的特性,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終端產品整合了全球定位功能。除了人們所熟悉的導航系統,車輛和資產跟蹤系統、個人定位器、安全系統、自動販賣機、健康醫療監測和運動休閑設備等應用也都需要采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接收器。
每個GNSS接收器都需要天線才能接收到2萬公里以外的微弱衛星信號。由于許多客戶不具備RF/天線調諧的專業技術,因此將衛星接收器芯片和天線整合在一個模塊上的性能優化的“GNSS天線模塊”便成為一種較好的解決方案。對于
- 關鍵字:
GNSS 衛星接收器 天線模塊 濾波器 GPS
gnss lte cat 1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gnss lte cat 1!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gnss lte cat 1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gnss lte cat 1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